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197例,分为甲组(70例)、乙组(65例)、丙组(62例)。甲组采用光疗+白蛋白+妈咪爱治疗,乙组采用光疗+茵栀黄颗粒+妈咪爱治疗,丙组采用光疗+白蛋白+茵栀黄颗粒+妈咪爱,比较3种方案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结果丙组的疗效最好,甲组与乙组的疗效相似。结论光疗+白蛋白+茵栀黄颗粒+妈咪爱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最好。

  • 标签: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光疗 白蛋白 妈咪爱 茵栀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人血白蛋白在临床外科手术中的使用情况,评价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10月的人血白蛋白外科使用的病例,共计987份,参考电子病历,对患者年龄、性别,白蛋白使用原因、用量、金额以及费用进行统计。结果住院患者医药费用负担大,人血白蛋白在用药前血清白蛋白浓度20~30g/L的人数居多,用药后能普遍维持在30g/L以上。结论本次调查显示了人血白蛋白在临床外科上的使用情况,有些误区仍旧有待重视且改进。

  • 标签: 人血白蛋白 液体复苏 分析 合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饮片处方的规范性与用药合理性。方法在2017年1月11日至2017年6月11日期间收集1000张中药处方单为实验对象,且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临床诊断不规范、书写不规范等处方类型。结果从不合格饮片处方类型角度分析,22.00%是因处方脚注不规范引起的,4.00%是因修改处无医师签名引起的,18.00%是因字迹潦草引起的,2.50%是因服法错误引起的,3.00%是因煎法错误引起的,1.30%是因诊断无证型引起的,2.00%是因诊断与用药明显不符引起的,4.00%是因处方脚注不规范引起的,4.00%是因处方脚注不规范引起的,1.10%是因诊断病名不规范引起的,1.20%是因临床诊断缺失引起的;从中药饮片使用合理性角度分析,9.30%的处方单存在毒性饮片超剂量使用,23.30%的处方单正在使用毒性饮片,1.20%的处方单超出31g以上单味药物超量,0.50%的处方单单张处方饮片数量>21。结论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规范性管理,能够保证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

  • 标签: 中药 饮片处方 规范性 用药合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ED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科室进行诊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86例,其中采用传统蓝光照射治疗40例患儿设置为对照组,其余46例患儿采用LED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后24h、48h血清胆红素浓度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24h、48h时,治疗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P<0.05)。结论LED冷光源蓝光灯在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LED冷光源蓝光灯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血清胆红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剂科处方点评对门诊处方质量及用药合理性的影响效果。方法我院精神专科2016年1—12月实施药剂科处方点评,将其作为研究组,抽取门诊处方5000份进行调查,而2013年1—12月未实施药剂科处方点评,仅按照常规处方管理,作为对照组,同样抽取门诊处方5000份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期间门诊处方不规范与不合理情况。结果研究组期间门诊处方不规范率与不合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期间门诊处方(P<0.05)。结论药剂科处方点评对于改善门诊处方质量及用药合理性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借鉴。

  • 标签: 精神专科 药剂科 处方点评 处方质量 用药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患者2040例,对其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患者中,手术科室患者1432例,非手术科室患者608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8.18%,手术科室用药以预防为主869例(66.79%),单联用药846例(65.03%);非手术科室抗菌药物以治疗为主,231例(78.57%),单联用药196例(66.67%);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率为14.36%;抗菌药物使用频次前3位为头孢呋辛、头孢西丁钠、左氧氟沙星;抗菌药物以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为主1222例(76.61%);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体送检率为56.11%,阳性检出率57.26%。结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相对较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需加强院内抗菌药物用药管理,提高用药合理性

  • 标签: 住院患者 抗菌药物 应用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现状并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方法对本院在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就本院呼吸科治疗的100例出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现状进行调查,并观察其合理性。结果100例患者中,52.0%的患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48.0%的患者使用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使用糖皮质治疗的患者不合理用药率为6.0%;用药情况观察,使用率最高的为口服类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片,占52.1%;其次是注射剂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占47.9%;再者就是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混悬液,占25.0%;还有就是注射剂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占10.4%。结论呼吸内科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上基本上合理,但仍存在部分用药不合理的情况,还需加强用药上的管理。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用药现状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理性情绪疗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理性情绪疗法干预,分别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干预前后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本组52例患者经理性情绪疗法干预后PSQI、SAS以及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理性情绪疗法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还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理性情绪疗法 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本院2015年各临床科室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统计与分析,以进一步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在门诊的合理使用。方法每月抽取1000张以上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注意点评,统计分析。结果随机抽取2015年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26597张,其中合理处方23904张,合理率89.87%;不合理处方中,不规范处方1132张,占42.03%,不适宜处方1259张,占46.75%,超常处方302张,占11.21%。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药物选择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诊断不规范和处方超量等。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 标签: 抗菌药物 门急诊处方 应用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管理性护理对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164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与风险管理组(采用风险管理性护理),对两组进行研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及两组患者知识问卷得分情况。结果风险管理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8.54%)明显低于常规组(28.05)(P<0.05);风险管理组静脉血栓发生原因主要与制动、卧床时间过长、高龄及三高有关,常规组静脉血栓发生原因主要与血栓史、制动、卧床时间过长、高龄及三高有关,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风险管理组的得分(95.65±4.72)明显高于常规组(84.33±4.68)(P<0.05)。结论风险管理性护理可以减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对疾病掌握程度,使其了解正确护理方式,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ICU患者 Ⅱ型呼吸衰竭 风险管理性护理 深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丽水市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胰岛素治疗态度调查表,随机调查100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性胰岛素抵抗情况。结果心理性胰岛素抵抗发生率为58%,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史影响了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性胰岛素抵抗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对胰岛素治疗依从性产生影响,应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干预。

  • 标签: 2型糖尿病 心理性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宁夏某三甲中医医院2015-2017年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HIS系统,采用回顾性数据分析调取该院2015—2017年中药注射剂使用数据,对该院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品种、金额、限定日费用(DDDC)、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其用药规律,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该院2015—2017年中药注射剂总金额占药品总金额逐年下降,用药频度(DDDs)最高的是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最高。结论该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整体基本合理,同时也不乏存在不规范之处,积极通过中药注射剂各项政策引导、临床药师干预、处方医嘱点评、合理用药培训宣传等措施继续规范中药注射剂,确保该院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安全、有效、经济。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合理使用 评价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管理性护理对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164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与风险管理组(采用风险管理性护理),对两组进行研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及两组患者知识问卷得分情况。结果风险管理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8.54%)明显低于常规组(28.05)(P<0.05);风险管理组静脉血栓发生原因主要与制动、卧床时间过长、高龄及三高有关,常规组静脉血栓发生原因主要与血栓史、制动、卧床时间过长、高龄及三高有关,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风险管理组的得分(95.65±4.72)明显高于常规组(84.33±4.68)(P<0.05)。结论风险管理性护理可以减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对疾病掌握程度,使其了解正确护理方式,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ICU患者 Ⅱ型呼吸衰竭 风险管理性护理 深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