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四手操作技术在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讨论。方法选取198例2016年3月—2017年9月于本院进行口腔手术的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平均99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而研究组的而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实施四手操作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以及感染情况。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研究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96%(96/99)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9.89%(89/9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施四手操作技术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以及降低感染率,有较大的推广意义并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四手操作 口腔门诊 医院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方法抽取1800例病人给与探讨,平均分组,参考中选择一般护理管理,实验组选择护理质量控制,对比效果。结果经过分析,实验组远远强于参考组。差异明显,具有临床对比价值。结论针对病人开展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患者满意度,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性,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运用价值。

  • 标签: 护理质量 管理控制 医疗事故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ICU重症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186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组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9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ICU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后的症状评分及感染控制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感染2例(占2.15%),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10例(占10.75%),研究组患者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控制ICU重症患者发生感染,改善其感染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ICU重症 感染控制 症状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1月-2016年6月消毒供应中心开展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管理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作为对照组;选择于2016年7月-2016年12月消毒供应中心开展护理质量管理控制后,存在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感染情况。结果实施护理质量控制后,消毒合格率和洗涤合格率显著优于实施前,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管理质量控制实施后,相对于实施前,护理人员的感染率显著降低,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显著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对预防感染具有显著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质量控制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管理,观察组为细节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的13.75%。结论细节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感染发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预防和控制 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CT)量表在支气管哮喘规范化健康教育中应用对哮喘控制的影响。方法哮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由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哮喘是可以应用正确的方法预防和控制的,尽可能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同时介绍如何规范正确地用药及怎样进行预防发作等知识。患者在病情缓解出院后按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规范使用症状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患者住院期间向患者讲解ACT量表各项的意义及填写,患者出院后每月进行复诊,由哮喘护士进行ACT评分,若患者达不到满意的25分,由哮喘专科护士进行指导,嘱患者进行自检吸入方法是否正确,若吸入方法不正确则予以告知纠正;若吸人方法正确则说明吸入量不足,嘱患者增加吸入量。治疗6个月后复诊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及评价ACT。结果干预组的肺功能较对照组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使用ACT评价哮喘控制效果较单纯使用常规的健康教育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哮喘控制测试表 规范化健康教育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手术室中开展护理管理对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手术室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的工作情况作为研究样本,以2016年1月作为分隔时间,手术室2016年1月之后开展感染护理专项管理制度,对比开展管理后与开展管理前手术室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对开展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开管理前,手术室共进行手术41542台,其中发生感染人数33例,感染发生率为0.079%;开展管理后,手术室共进行手术51685台,其中共发生感染人数17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0.032%,管理后明显低于开展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开展管理前,非常满意29517例,较满意11123例,不满意902例,总满意度为97.83%;开展管理后,非常满意696例,较满意963例,不满意26例,总满意度为98.98%,开展后略高于开展前,但是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手术室工作中开展感染护理专项管理制度,可以明显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管理 感染 手术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还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治疗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正确用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以及血糖监测方面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住院糖尿病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对延缓病情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2型糖尿病 护理干预 血糖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对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门诊产检的80例孕妇,均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根据治疗血糖的控制情况将血糖控制满意的孕妇作为试验组,血糖控制不满意的孕妇最为对照组,每组40例,均对孕妇给予饮食及运动治疗,对比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孕妇血糖比较满意,有1例(2.5%)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例孕妇发生感染,1例孕妇产后出血,2例孕妇羊水过多,其剖宫产率为20%,均低于对照组孕妇(剖宫产率为37.5%)。两组孕妇均分娩成功,试验组孕妇中有2例孕妇早产儿,1例胎儿窘迫,2例新生儿低血糖,低于对照组孕妇(1例巨大儿,5例孕妇早产儿等)。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及围生儿的并发症均高,在妊娠的24~28周进行糖尿病的筛查,及时诊断妊娠期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控制,必要时加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可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孕妇 血糖控制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流感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我院收治的2556例流行性感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月、10~12月两个时间段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儿童、青少年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危人群;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农民、学生等职业的发病率较高。结论应继续提高流行性感冒监测力度,大力宣传相关预防控制知识,并积极开展疫苗接种工作,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降低疾病发病率。

  • 标签: 流行性感冒 流行特征 预防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当前,艾滋病的预防控制主要手段是采取行为干预,其内容包括有措施、形式、对象、原则等。最近几年,我国通过实施多种干预措施,全面开展行为干预措施,主动应对艾滋病,取得显著的成效。本研究总结分析了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充分认识到增强艾滋病行为干预的重要性以及紧迫性。对艾滋病高危人群,要严格执行艾滋病行为干预的相关政策,进一步的开展艾滋病的行为干预活动,增强监督管理力度,分类采取相对应的行为干预措施。

  • 标签: 行为干预 预防控制 艾滋病 高危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与干预方案。方法选取某基层疾病防控中心全体369名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工作人员职业倦怠发生情况,分析职业倦怠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干预方案。结果369名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58.75%,职工受教育程度、日常工作项目、每日纯工作时间、临时性工作个数和每日重复工作时间是职业倦怠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日常工作项目≥11个(OR=0.223)和每日纯工作时间≥7h(OR=1.942)职业倦怠检出率风险较高。结论日常工作项目和每日纯工作时间是职业倦怠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此必须实施针对性个体干预和组织干预。

  • 标签: 职业倦怠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护理流程管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质量控制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社区脑卒中患者82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2),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研究组患者予以社区护理流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2.5%低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流程管理在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能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整体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社区护理流程管理 脑卒中 护理质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腹泻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取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儿各20例,对照组不予以生物检验措施,直接依据患儿家属口述及临床经验进行给药治疗,观察组予以微生物检验,并依据检验结果予以科学的治疗,并观察两组患儿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腹泻患儿经给药后的总好转率为95.00%,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临床中予以微生物检验对于质量控制的结果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质量控制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相结合模式对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实施干预性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内一科收治的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常规医院感染控制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干预性管理;采用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相结合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性管理。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出现感染事件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住院治疗期间的感染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相结合模式对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实施干预性管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感染管理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自我控制感对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解释性调查问卷方法对来自北京市三所高校的788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用于本研究的测量工具有:大学生压力量表,一般健康问卷,自尊量表和自我控制感量表。结果自我控制感能够调节由压力引起的忧郁情绪,但对其它心理问题的调节作用不明显。结论自我控制感能够调节由压力引起的忧郁情绪。

  • 标签: 心理健康 调节作用 解释性研究 自我控制感 调节作 控制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90例骨盆骨折患者,根据有无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将90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评价两组的急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中41例(91.11%)获得临床治愈,4例(8.89%)死亡,对照组中33例(73.33%)获得临床治愈,12例(26.67%)死亡。研究组的损伤控制效果明显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损伤控制理论 骨盆骨折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在近些年来,我国的人口数量不断攀升,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在血液方面也是如此。在临床治疗当中采用输血治疗的方式可以使失血比较严重的患者在短时间内对体内血容量进行补充,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在近些年来,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输血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血站当中对输血安全进行保障的重要工作就是血液检查。在此次研究当中主要对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以及输血中的安全性进行分析。

  • 标签: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性 血站 失血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为蒙药蓝刺头-5味喷雾剂的质量建立博层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蓝刺头-5味喷雾剂中红花、苏木进行鉴别。结果薄层色谱中各味药的特征斑点清晰,专属性强。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蓝刺头-5味喷雾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蓝刺头-五味喷雾 红花对照药材 苏木对照药材 TCL 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