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二甲胍在糖耐量受损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纳入研究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收治的糖耐量受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增加二甲胍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应用二甲胍对糖耐量受损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值得推荐。

  • 标签: 二甲双胍 糖耐量 受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阴道炎患者予以酸碱平衡、唑泰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3月—2019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8例阴道炎患者分成两组,34例予以唑泰治疗(对照组),另外34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酸碱平衡法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79.41%)(P<0.05);观察组的皮疹、瘙痒、阴道烧灼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阴道炎患者实施酸碱平衡法、唑泰治疗,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 标签: 阴道炎 酸碱平衡 双唑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尺桡骨中段骨折患儿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由我院收治的90例尺桡骨中段骨折患儿,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石膏外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骨折治疗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1.1%(P<0.05);住院治疗时间和患肢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仅有2例,少于对照组的8例(P<0.05)。结论尺桡骨中段骨折患儿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能够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和恢复时间,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性提升。

  • 标签: 尺桡骨中段双骨折 小儿 小夹板 外固定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到胎妊娠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84例胎妊娠孕妇随机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25周与35周焦虑情绪变化、孕产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在35周,焦虑情绪较25周缓解,且比对照组缓解程度更明显;观察组孕产期间并发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到胎妊娠孕妇护理中,可以有效缓解孕妇焦虑情绪,减少孕妇孕产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循证护理 双胎妊娠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联用致硫仑样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通过中国知网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检索有关药源性硫仑反应的案例,对个案进行分析与统计。结果药物联用致硫仑样反应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儿童的比例较高;75例病例中大部分在医院内发生,医源性因素占主因;抗菌药物与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联用致硫仑反应最多见,其次是抗菌药物与中成药联用。结论少量的乙醇即可引起硫仑样反应,故联合使用药物进行治疗需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以促进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 药物联合使用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应用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行PCI术冠心病患者60例,均在术后采用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与用药前相比,用药1年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减少(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前后凝血三项并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100mg/d与氯吡格雷75mg/d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用药的安全剂量,效果显著。

  • 标签: 冠心病 PCI术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了拐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服用小活络丸,治疗组服用了拐(白城中医院院内制剂),两组均一丸/次,2次/天,服用一个月。治疗组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有效率为8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了拐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双了拐 小活络丸 风湿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妊娠分娩方式和孕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胎妊娠产妇24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的表格收集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的孕龄和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的关系以及不同胎位和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关系。结果本组新生儿窒息共计15.83%(76/480)。孕龄28~34周和≥39周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孕龄35~38周的新生儿(均P<0.05)。第一胎胎位为头位的产妇中,阴道试产成功的新生儿,第一胎和第二胎窒息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择期剖宫产的新生儿(3.67%、6.42%vs0.00%、0.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胎妊娠产妇适当延长孕龄可有效提高新生儿体重,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非头位第一胎建议采用剖宫术分娩。

  • 标签: 双胎妊娠 分娩方式 孕龄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用于尺桡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我院收治的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尺桡骨骨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参照组采用髓内针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统计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次实验,经临床随访6个月发现,收治的42例患者中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均符合临床愈合标准,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3.6±2.8)月,参照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4.5±3.3)月,两组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尺桡骨骨折的效果与临床上经常应用的髓内钉固定治疗效果一样理想,应在临床上加强医务工作者对该治疗方法的熟练程度以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建钢板内固定 髓内钉固定 尺桡骨双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镜联合治疗胃肠道小型肿瘤的技术优势以及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胃肠道小型肿瘤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内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镜联合治疗胃肠道小型肿瘤的优势。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仅为63.89%,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镜联合应用于胃肠道肿瘤小型的治疗,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好,无明显并发症,有效减轻了患者痛苦。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腹腔镜 胃镜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泛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侧同时开颅去骨瓣减压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3例侧额叶脑挫裂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23例广泛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均行额去骨瓣减压其中恢复良好16例,轻残4例、死亡3例。结论额去骨板减压术是治疗广泛性侧额叶脑挫裂伤积极有效措施,提高了手术效果。

  • 标签: 广泛双侧额叶脑挫裂伤 双额去骨瓣减压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疤痕妊娠的治疗方法;方法将该病既往的治疗方法与目前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优缺点;结论目前国内外首推的治疗该病的方法是侧子宫动脉栓塞后行人工流产术;结果我院通过开展该项治疗方案,成功的治愈了数名子宫疤痕妊娠的患者,证明该方案对患者的损伤小,风险相对较小,治疗效果好,值得推荐。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 疤痕妊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老年人永久性腔导管患者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饮食营养、永久性腔导管,预防感染,心理及健康宣教等方面进行全程的护理管理。结果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老年永久性腔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老年人 永久性双腔导管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加改良结膜瓣转位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加结膜瓣转位术式的63例63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观察12到18个月。结果63例,复发6例,复发率9.52%。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加结膜瓣转位手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率较低,可以作为翼状胬肉一种术式选择。

  • 标签: 翼状胬肉 双结膜瓣转位术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心室出口诊断中超声心动图的运用评估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7月的20例右心室出口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右心室出口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超声心动图确诊18例(90.00%),误诊及漏诊2例(10.00%)。超声心动图诊断敏感性、准确度、特异度分别91.18%、90.48%、91.02%。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右心室出口有着较高诊断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借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右心室双出口诊断 超声心动图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运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腔支气管插管及对位相对于现行方法(先使用喉镜行腔支气管插管后用纤支镜对位)的优点。方法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直接运用纤支镜先引导腔支气管插管并对位;B组先运用喉镜插管,再使用纤支镜对位。观察两组的插管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心率(HR)及收缩压(SBP)的变化、口腔咽喉部损伤情况及术后咽喉部不适感。结果A、B两组在插管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比B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B组在HR、SBP的变化比A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口腔咽喉部损伤例数比A组多(P<0.05);B组术后咽喉不适感患者比A组多(P<0.05)。结论在腔支气管插管过程中直接使用纤支镜引导插管及对位比先使用喉镜行腔支气管插管之后用纤支镜对位方法具有损伤小、刺激轻等优势,对患者更有利,可在腔支气管插管中常规运用。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喉镜双腔支气管导管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选取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均为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间所收治,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对其进行分组,分别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依次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和联用氯吡格雷治疗,每组31例患者。结果从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即(96.77%)>(70.96%),数据差异比较大,(P<0.05);从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比,治疗前,两组数据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比较大,(P<0.05)。结论为了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建议临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采用联合方法进行治疗,即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无创水平正压通气在重度支气管哮喘发作治疗时对pH值、PaO2、PaCO2、临床症状及住院时间的影响,进而判断无创通气对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1例明确诊断为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将41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常规给予氧疗、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抗感染等治疗,试验组同时加用面罩无创通气(BiPAP)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症状缓解程度、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2h及72h后pH值、PaO2值上升和PaCO2值降低,平均住院时间缩短,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方法,在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中可改善呼吸困难及氧合情况,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疗效显著。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无创通气 双水平正压通气 血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