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肛瘘患者78例。随机分为普通挂线组39例和中医挂线组39例。普通挂线组采取传统普通线进行挂线治疗,中医挂线组采用中医挂线疗法治疗。比较(1)肛瘘治疗总有效率;(2)创面大小、疼痛、水肿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结果(1)中医挂线组相比于普通挂线组肛瘘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其中,普通挂线组有13例治愈,18例有效,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9.49%;中医挂线组有24例治愈,13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87%,P<0.05;(2)中医挂线组相比于普通挂线组创面更小,疼痛、水肿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更短,P<0.05。其中,中医挂线组创面大小、疼痛、水肿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4.39±2.57cm2、3.67±1.35d、3.01±1.03d、15.78±2.45d,而普通挂线组分别为18.25±2.51cm2、5.82±2.14d、5.53±2.14d、22.15±2.75d。结论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缩小创面,加速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挂线疗法 肛瘘 临床应用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肠发育异常在造影下的特征性表现与鉴别。方法近年来我院手术证实的数百例新生儿肠发育异常患儿,大都进行了常规腹部立位摄片,欧乃派克上消化道造影及钡灌肠检查。结果数百例新生儿肠发育异常患儿,经过影像学检查诊断正确率达98%以上。结论在可疑新生儿肠发育异常时,影像检查是首选,能够尽早作出较为正确的诊断,对临床及早手术帮助极大。

  • 标签: 新生儿肠发育异常 常规摄片 胃肠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侧位X线及CT扫描重建测量对小儿增殖体肥大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9月~2012年2月临床诊断该病患者50例,摄取鼻咽X线侧位片及CT扫描三维重建,并测量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厚度,计算出A/N比值(A为腺样体厚度,N为鼻炎腔厚度)。结果50例中A/N比值0.61-0.65的3例,0.65-0.7的40例,>0.7的7例;A/N比值>0.61的,急、慢性鼻窦炎及鼻塞患儿25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5例;反复流涕患儿5例;打鼾患儿5例;张口呼吸5例;扁桃体肿大患儿5例。结论X线及CT重建测量可显示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厚度,A/N比值大于0.65,X线、CT诊断增殖体肥大达到互补优势,再结合临床表现对小儿增殖体肥大及临床诊断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腺样体肥大 临床表现 X(CT)线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fibrosis,RIF)的X线及CT征象,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其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3月至2011年间经临床及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腹膜后纤维化共20例的X线及CT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6例进行静脉肾盂造影及逆行尿路造影。结果所有患者CT平扫表现为腹膜后间隙见不规则低密度软组织灶,15例病灶边界清晰,5例病灶边界与邻近周围组织分界不清,20例病灶几乎不同程度包绕主动脉及其分支和下腔静脉,6例均可见单侧或双侧输尿管不同程度狭窄,及肾脏不同程度积水。结论虽然腹膜后纤维化确诊需要靠病理,但影像学检查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极为重要,且还可通过CT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分析9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及CT表现,总结本病的影像特点。结果多数病灶位于长骨干骺端,以股骨下干骺端及胫骨近端为主,呈凹向骨髓腔的杯口状或碟状缺损,边界可有硬化线,表面无骨壳。结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可以通过影像检查确诊,X线平片是首选的检查方法,CT能对平片所显示不清的病灶及不典型的病例提供准备的诊断依据。

  • 标签: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放射摄影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X线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0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方法级特征。结果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部饱胀、疼痛或有返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活动后加重。上消化道双重造影显示钡剂通过十二指肠水平段受阻,表现为纵行“笔杆征”压迹。右侧位或俯卧位症状可缓解。结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应用正确的检查方法减少对本病的误诊。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 十二指肠 笔杆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患者腹部CT与常规X线的诊断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68例经病理证实确诊的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X线检测和CT检测。观察两种方法诊断肠梗阻检出率、肠梗阻部位、肠梗阻病因情况。结果CT对于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检出率高于X线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于急性肠梗阻的诊断部位准确率高于X线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于急性肠梗阻的诊断病因准确率高于X线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梗阻患者腹部CT诊断检出率、诊断部位、发病原因均优于常规X线,临床可优先选择CT诊断。

  • 标签: 肠梗阻 腹部CT X线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X线诊断青年型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及意义。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接诊并行X线检查的50例青年型颈椎病病人为对象,回顾性探讨这些病人的X线片影像学特征。结果经分析50例青年型颈椎病病人的X线片影像学特点,表现为颈椎生理曲线异常改变的占54.00%,钩椎关节增生占12.00%,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占20.00%,椎间孔变窄占10.00%,颈部韧带或软组织钙化占4.00%。结论X线片能够较精准地反映青年型颈椎病病人的颈椎病变状况,在疾病诊断及治疗工作中具有显著参考价值。

  • 标签: X线 临床诊断 青年型颈椎病 征象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乳腺X线摄影误诊乳腺癌的原因进行探讨,以提高乳腺X线诊断的正确率。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通过乳腺X线摄影误诊的18例乳腺癌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我院误诊的18例乳腺癌患者中,1例患者的结构紊乱被误诊是炎症,2例患者致密性乳腺不定性钙化比较偏向良性钙化,10例患者的X线摄影影像资料显示患者肿块倾向于良性肿块,其中包括3例患者误诊断成纤维腺瘤,3例患者局部密度增加被误诊是腺病,1例患者的结构紊乱被误诊是放射性瘢痕,1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显示密度不均且不对称,被误诊是错构瘤。结论乳腺X线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医护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以有效降低由于技术造成误诊现象的发生率,保证乳腺X线摄影影像质量,以大大降低乳腺X线摄影诊断乳腺癌的误诊率。

  • 标签: 乳腺X线摄影 误诊 乳腺癌 原因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及CT表现特点,以研究X线与CT在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9月我院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早期周围型肺癌40例患者的CT资料与X线片,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并统计两者检查诊断正确率进行比较。结果伪足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和胸膜塌陷征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基本特征,35例(87.5%)显示3种及跟多的基本征象。40例均为X线胸片检查显示,X线术前诊断32例,误诊8例,误诊率20.0%。CT扫描术前确诊37例,误诊3例,误诊率7.5%。这些确诊检测办法对于这类肺癌定性诊断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χ2=7.47,P<0.01)。讨论CT与X线对于这类肺癌均有一定的价值,其中CT检查的准确率较高,对周围性肺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早期周围性肺癌 CT X线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线表现分级与患儿体重、胎龄、发病时间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1例HMD患儿X线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HMD患儿X线表现分级与患儿体重、胎龄、发病时间呈负相关关系,31例HMD患儿合并并发症19例(61.3%),死亡2例(6.5%)。结论临床医师根据HMD及合并症的X线征象,不但可评估HMD病情进展,而且还可针对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作为新生儿HMD的首选诊断措施

  • 标签: 新生儿 肺透明膜病 X线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部外伤诊断中X线平片与胸部CT对诊断的价值比较。方法随机抽取40例,分析临床资料,并观察其进行的不同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最终诊断的比较。结果在对骨折的检查中,X线平片与CT相比,检出率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气胸或血胸以及心包损伤和肺挫伤的检查中,CT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平片相比CT,在对骨折的诊断中较为经济实用,但对于某些特殊损伤如气胸或血胸,肺挫伤,心包损伤等,CT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临床应用时应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

  • 标签: 胸部外伤 X线平片 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位肛周脓肿应用挂线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3年3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挂线组,每组患者各4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挂线组采用挂线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挂线组的疼痛程度低于常规组,临床疗效高于常规组,与常规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采用挂线法治疗的效果显著,手术难度低,治愈率高,疼痛程度低,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具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挂线法 高位肛周脓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穴籽在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后预防尿失禁的护理作用,总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将我科1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对患者进行系统的盆底肌锻炼和常规护理。试验组除进行盆底肌锻炼外,在术后即予耳穴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拔除尿管后尿失禁发生率和尿失禁持续时间。结果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即予耳穴籽,并联合系统、规范的盆底肌锻炼较单独进行盆底肌锻炼,更有助于降低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对缩短术后尿失禁持续时间有积极作用。结论术后细致耳穴籽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 标签: 前列腺增生症 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术 耳穴埋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X线平片对颈椎曲度进行评定,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法是对经由X线平片对颈椎曲度进行评定的颈椎病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进行X线平片的颈椎曲度评定,从而提高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诊断率。结果颈椎生理曲度异常、颈椎旋转错位、椎间隙改变、骨质增生及韧带钙化是X线平片测定颈椎曲度的过程中体现的几种X线征象,对颈椎病的症状评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结论颈椎曲度经由X线平片进行评定,具有快速、准确的评定效果,在一般性疾病诊断中应用极为普遍。

  • 标签: X线平片 颈椎曲度 评定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骨肉瘤诊断的过程中,分别使用X线平片、CT、MRI对于患者进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60例骨肉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采用X线诊断的归为X线组,采用CT检查的归为CT组,采用MRI检查的归为MRI组;每组中各包含20例患者,通过不同的检查后,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判断其诊断价值。结果X线检查和CT检查准确率进行比较发现,组间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MRI检查的准确率和CT检查以及X线检查比较,组间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是MRI检查的准确率均高于CT检查和X线检查。结论X线平片、CT、MRI检查对于患者均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同时可以应用到临床中对于患者的病情引导治疗,我们也可以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查方式对患者进行判断,以期帮助患者更加准确的介入治疗,从而使得患者获得更为准确的治疗。

  • 标签: 骨肉瘤 X线平片 CT MRI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及与X线平片,以进一步提升临床诊断的正确率。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经病例或手术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27例,对其MRI表现与X线平片进行对比。结果X线平片对于脊柱结核发生部位、椎间隙变窄、椎旁脓肿的观察均具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本组病例的X线平片检查中所有的附件均未见明显的受累破坏。而MRI尤其是增强MRI,对于脊柱结核患者的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椎旁脓肿、椎管受累等均可以做到全面观察,是目前影像学诊断中最为敏感的诊断方法之一。结论在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断中,MRI检查的诊断率优于X线检查,MRI检查有利于对患者的椎体形态、椎旁脓肿的形成、椎间盘及附件受损情况等进行仔细观察,对于提高临床确诊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脊柱结核 MRI表现 X线平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与X线检查在胸腔积液诊断中互相结合的重要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10月我中心结核门诊部确诊为胸腔积液68例的超声检查和X线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胸腔积液中,单用X线检查诊断为胸腔积液54例(占79.4%),单用超声检查诊断为胸腔积液65例(占95.6%),两者结合诊断为68例(占98.6%)。结论超声与X线检查在胸腔积液诊断中互相结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超声 X线 胸腔积液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