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电引导下肉毒素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外伤后上肢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脑外伤后上肢痉挛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行肉毒素注射配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研究组在肌电引导下行肉毒素注射配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前的FMA得分和良Barthel指数得分差别不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FMA得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引导下肉毒素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的改善脑外伤后上肢痉挛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肌电引导 肉毒素注射 康复训练 脑外伤 上肢痉挛
  • 简介:摘要文化力作为医院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已被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所重视。多年来,宁波市鄞州区第三医院坚持以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为中心,积极推进医院文化建设,为医院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 标签: 文化力 核心价值 医院文化 保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经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两种不同途径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的PICC置管新生患儿86例,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上肢静脉PICC置管治疗,观察组给予下肢静脉PICC置管治疗,比较两组置管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操作时间和置管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置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7.2%,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经下肢静脉PICC置管优于经上肢静脉的PICC置管,置管操作时间短,出血量少,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上肢静脉 下肢静脉 PICC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上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行上肢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1组24例,对照2组24例。观察组患者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1组患者行单纯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2组患者行单纯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评价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统计患者的麻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的优良率为91.66%,对照1组为75%,对照2组为79.16%,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的优良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5),平均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5)。结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上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上肢手术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肌间沟麻醉 腋路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床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的临床现实意义及对其上肢运动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6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TBI),依照不同康复训练技术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按常规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运动、物理因子、作业疗法等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n=30)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n=30)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结合进行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经治疗8w后,评价及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明显提升(P<0.05)。结论临床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可促进运动机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同时还可大幅减轻治疗师劳动强度。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康复机器人辅助 上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作业治疗。结果观察组康复训练后的上肢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偏瘫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康复机器人 辅助训练 偏瘫患者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诊疗的60例老年重症上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使用单纯肌间沟臂丛麻醉的患者为参照组;使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为实验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总优良率为100.00%,参照组则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麻醉完成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均较差于实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重症上肢骨折患者中,以超声引导为前提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其麻醉效果较佳,且还可缩短患者麻醉完成时间及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但会显著延长麻醉持续时间。

  • 标签: 超声引导 上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骨折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拟独活寄生汤辅助系统康复疗法对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08例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抽选的方式分组,分别为对照组(n=54)、观察组(n=54)。对照组仅采用系统康复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自拟独活寄生汤。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变化及总疗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ROM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组间治疗后ROM评分结果差异同样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后FIM、SHEF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FIM评分、SHE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及组间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独活寄生汤辅助系统康复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自拟独活寄生汤 系统康复疗法 上肢骨关节损伤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对其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以及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具体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护理,对照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预防性护理。将两组患者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以及上肢功能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肩手综合征发病率为10.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37%(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疼痛以及水肿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而Fugl-Meyer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其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侧上肢功能尽快恢复,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肩手综合征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病人经一对一康复指导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后,对于减少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全年和2013年1-9月在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病人分别为42例和48例,进行对比观察,观察和计量病人上肢淋巴水肿情况。结果干预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术后病人经一对一康复指导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可有效预防上肢淋巴水肿,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 标签: 乳腺癌术后 淋巴水肿 康复指导 空气波压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上肢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患者数一致,对照组选早期康复训练联治疗,观察组选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情况相关评分。结果肢体恢复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项指标的评分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具有可比性。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联合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上肢功能的恢复以及预后的效果较好。

  • 标签: 脑卒中 早期康复训练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偏瘫 上肢功能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