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U是心电图中较小的,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特别是U振幅显著增高,颅似高钾引起的高尖T时,因两者治疗预后及临床意义回然不同,故应仔细辨认。例1患者男性,42岁,临床诊断:急性胃肠炎。血钾2.2mmol/L,ECC:(图1A)多导联ST段下移,U高耸,V3达0.95mv,T与之融合,不易区分,Q—U间期0.52s,ECC诊断:低血钾。补钾治疗5天后,血钾升至5.1mmol/L,ECC(图1B)巨大U消失。

  • 标签: 心电图 巨大U波 T波 鉴别诊断
  • 简介:它主要包括十四项系列参数:1、资料分析期间的棘检测;2、真时检测前——棘卡片组;3、真时检测后——棘卡片组;4、检测时间窗;5、每一回放棘后的沉默时间;6、棘记录彩色步骤;7、抗干扰异敏度;8、棘检测灵敏度;9、肌电消除灵敏度;10、

  • 标签: 脑电地形图 棘波 卡片组 检测灵敏度 资料分析 系列参数
  • 简介:所谓边缘性Q是措不能完全符合异常Q标准的Q。其分为二种类型。1.接近异常Q的边缘性Q,此种Q表现为Q粗钝错折,时限≥0.04秒,此种Q按异常Q对待;若同时同导联S—T段抬高、T倒置,则肯定为异常Q

  • 标签: 异常Q波 边缘性 接近异常 T波倒置 临床医学 正常情况
  • 简介:青霉素G治疗钩体病常发生赫氏反应(JHR),可致肺弥漫性出血(PDH),应寻新药。鉴于国内尚无强力霉素治疗钩体病的报告,作者等于1987年探讨了强力霉素治疗钩体病。测青霉素G和强力霉素对临床分离的8株钩体抗菌活性(试管法)。选临床确诊,病程4日内,未用过抗菌药的感染中毒型钩体病34例(实验室证实30例,重型27例)随

  • 标签: 强力霉素 治疗钩 病探讨
  • 简介:宽QRS心动过速(WRT)是指WRT发作时心室率大于或等于100次/分,QRS时限大于或等于0.12秒的心动过速,是需急诊鉴别与处理的快速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又为临床医师及心电图工作者感到颇为头疼的心律失常.

  • 标签: 宽QRS波 心动过速 诊断 鉴别诊断 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头痛、头痛型癫痫与脑电图(EEG)的相关性。方法:对22例发作性头痛的患儿,在头痛间期进行了常规EEG及动态脑电图(AEEG)检查,并对其临床与EEG改变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单纯发作性头痛而无癫痫发作或癫痫家族史,若EEG有典型癫痫样放电、抗癫痫治疗效果显著,可以诊断为头痛型癫痫;单纯发作性头痛而无癫痫发作或癫痫家族史,尽管EEG有典型癫痫样放电,但一般药物治疗有效,应诊断为偏头痛或血管性头痛更为合适。结论:EEG检查可为头痛与头痛型癫痫的筛选、诊断、治疗、转归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头痛 头痛型癫痫 脑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抑郁障碍(DD)和广泛性焦虑(GAD)患者非匹配负(MMN)的特点。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Bravo脑诱发电位仪,对69例DD组、41例GAD组和58名正常人(NC组)的MMN作了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D患者MMN潜伏期延迟,波幅降低。与此,GAD组的MMN潜伏期变化方向与DD一致。结论:MMN技术可作为P300检测的一种补充手段,MMN和300联合应用可作为DD和GAD患者临床应用检测指标。

  • 标签: 抑郁障碍 广泛性焦虑 非匹配负波
  • 简介: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失匹性负(MMN)的特征以及治疗缓解后MMN的变化。方法:应用美国Bravo脑电生理仪,记录4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0名健康人的MMN,同时记录P300电位比较,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精神症状。患者组于治疗5周和12周时进行MMN随访。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的MMN潜伏期延迟和波幅降低(正常组199.7±29.9ms和7.8±3.8μV,患者组221.4±32.6ms,4.5±3.3μV,P均〈0.01),患者组P300中靶潜伏期P3同时延迟(P〈0.01)。(2)MMN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低,与PANSS阳性症状和思维障碍分呈负相关(P〈0.05~0.01)。(3)患者组经治疗12周后,MMN波幅呈增大改变和潜伏期缩短(P〈0.01),反映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结论:MMN技术可反映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诱发脑电的自动加工过程。MMN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检测指标。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失匹性负波 认知障碍 随访研究 状态标志
  • 简介:宽QRS心动过速(WCT)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可由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遗传性心脏猝死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及药物中毒等不同原因引起,亦可见于少数健康青年人。近年来,随着心脏电生理学检查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临床医生对其分类和鉴别诊断的认识更加深入,快捷、正确地鉴别诊断对急诊处理、长期预后评价及长期治疗策略选择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2导联同步心电图至今仍然是鉴别诊断WCT的最重要最简便的方法和基石。本文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方针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宽QRS波心动过速 鉴别诊断 诊断流程 防治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快速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异常睡眠纺锤与婴幼儿智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利用动态脑电图仪对100例智力测验低于70的婴幼儿(试验组)进行24小时脑电图监测,同时与100例智力测验大于70的婴幼儿(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试验组中睡眠纺锤波形成不良且量少59例(59%);睡眠纺锤缺失9例(9%),其中,单侧缺失6例(67%),双侧缺失3例(33%);极度纺锤28例(28%);睡眠纺锤正常4例,异常率96%。对照组中极度纺锤2例,异常率2%,明显低于试验组。结论:异常睡眠纺锤与婴幼儿智能障碍密切相关。

  • 标签: 异常睡眠纺锤波 婴幼儿 智能障碍 动态脑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P离散度(Pd)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以40例阵发性(含特发现性)房颤患者为观察1组,40例频发房早伴或不伴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患者为观察2组,以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量三组的同步12导联常规心电图上P最大时间(Pmax)、P离散度,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1组和观察2组Pmax、Pd明显大于对照组(P〈O.05),Pd三40ms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体表心电图P离散度是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指标.

  • 标签: P波离散度 房性心律失常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3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搜集我院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间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证实颅内动脉瘤患者34例,由一名副主任医师、两名主治医师对34例患者CT血管造影图像与MRA、DSA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4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显示为颅内动脉瘤,2例MSCTA诊断阴性,诊断准确率94.12%。MSCTA能清楚显示颅内1-4级脑血管分支结构,同时可清楚显示动脉瘤的完整形态和空间结构。在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前循环动脉瘤18例,后循环动脉瘤14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合并脑梗死3例。发现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前交通动脉变异合计7例。结论:在3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中应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大小、形态、毗邻解剖关系以及Willis动脉环变异情况,可获得与DSA相近的检查结果,为患者手术或介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值得应用。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颅内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