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外孕保守治疗中的优质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8月我院接受的76例宫外孕保守治疗的案例为对象,将其随机实施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实施的是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护理后总结效果。结果: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护理后,研究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是94.7%,对照组是78.9%,数据分析后可知研究组的整体护理效果突出。分研究组的并发症几率低于对照组,分别是5.2%和13.1%,数据分析得知,研究组的效果明显。结论:针对宫外孕保守治疗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方式,整体上有重要的作用,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 标签: 宫外孕 保守治疗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7年 6月 -2018年 8月间我体检中心接受的 140例体检人员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按照不同的护理服务进行分组,一组体检人员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并将其设为参照组,一组体检人员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并将其设为实验组,每组各 70例,分析两组体检人员的体检时间以及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体检人员的体检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在体检中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显效,可有效缩短体检人员的体检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优质护理 体检中心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优质护理策略对产妇抑郁情况进行改善,进而保障产妇在健康的情绪状况下完成分娩。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前来本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为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针对 120 例产妇开展调研。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优质护理,分析产后抑郁和焦虑情况。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产妇的焦虑情绪评分 为( 24.1±3.8 )分, 抑郁情绪评分为( 25.4±2.6 )分, 对照组 则分别 为( 29.5±2.5 )分 和( 30.1±3.8 )分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6.7% ( 58/60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8.3% ( 53/60 ),说明优质护理得到了患者更高的评价。 结论: 采用 优质护理策略有助于改善产妇的抑郁、焦虑情绪,并能够提升护理的有效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产科 优质护理服务 产妇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在手术室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 的 价值。 方法 随机选择 2018.1-2019.1 时期在 本院 接受 手术 治疗的 420 例 患者 当作 研究对象,并根据病历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优质护理),每组各 210 例。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95.71% 、 4.76% 均 显著优于对照组 79.05% 、 16.19% ( P < 0.05 )。 结论 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具有极高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室 优质护理 应用价值 总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雾化治疗患儿护理优质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240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长和家长护理满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儿科 优质护理 不良事件 住院时间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肾移植患者88例,护理模式分组,A组(优质护理干预)44例,B组(常规术后护理)44例,比较心理状态、并发症情况。结果:心理状态比较,A组负性心态[(103.25 ± 6.94)分]低于B组[(142.27 ± 7.20)分](P<0.05);并发症比较,A组发生率[11.36 %(5 / 44)]低于B组[59.09 %(26 / 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肾移植患者心理状态,缓解负性心态,并发症防控效果较好,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肾移植 术后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肝胆外科优质护理实践效果及护理人员对优质服务认知情况。方法 将肝胆外科 2017年 2月 -2019年 2月收治的 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100例和对照组 100例。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肝胆外科 35名护理人员进行优质服务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肝胆疾病的认知及康复依从性对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 98.93%)明显高于对照组( 88.44%);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相关属 性均有较高的认同感。结论 肝胆外科护士对优质护理的认知程度较高,将优质护理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认知情况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 价在重症监护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采用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于本院( 201 8 年 4 月到 2019 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理念在晚期肺癌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及满意度。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晚期肺癌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中融入优质护理理念实施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晚期肺癌 优质护理理念 生活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为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在2018.5年~2019.6年中选择30例患儿展开综合评价和判定,按照患儿家属自愿的原则分为观察组(n=15,优质护理)和对照组(n=15,常规护理),且对护理质量展开评估。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模式较之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其护理质量和效果更为明显有效,提高了患儿家属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大幅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过敏性紫癜 优质护理模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采取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方法的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于 2018年 2月— 2019年 1月收治的 72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盲选分组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 36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 36例患者给予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经积极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氧分压显著要比对照组高,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抑郁( 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 P< 0.05)。结论 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采取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缓解抑郁负性心理情绪,缩短住院时间;因此,具备推广及使用的价值。

  • 标签: 重症呼吸衰竭 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本科室2019年12月-2020年7月时段内收治的肺炎患儿共88例,以抽签法划分为对照组(44例)和优质组(44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优质组为优质护理,比较患儿肺炎症状改善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儿肺炎症状改善时间较长于优质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优质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55%,对照组为20.46%,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肺炎,对症治疗过程中联合优质护理措施,既可缩短肺炎症状改善时间,还可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可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小儿肺炎 症状改善时间 并发症总发生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肝硬化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40例患者实施常规消化科护理,观察组中40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生存质量,使护理满意度提高。

  • 标签: 肝硬化 优质护理 生存质量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实施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至12月接诊的54例肝硬化患者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成参照组及研究组,每组27例对象。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观察双方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生存质量得分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患有肝硬化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的整体效果较好,该护理方式优势明显。

  • 标签: 肝硬化 优质护理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 对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2年版)中的条款 “ 5.1.4实行护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岗位职责明确,落实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有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 内容,通过运用 PDCA循环管理工具 ,对现存护理制度进行了自查,并完善护理制度、职责、流程等。实施 PDCA循环后,对制度内容培训学习,并采取多种方式检查督导各科室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 标签:   PDCA 护理制度 体系建设
  • 简介:摘要:现阶段,民众精神类疾病呈现愈趋复杂的态势,这对精神科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依托,才能确保护理工作更加有序、高效地开展,推动精神科护理管理工作制度的完善,符合时代前进对护理工作精细化发展的时代需求。从制度层面消除护理工作的漏洞和差错,对于各项护理工作的标准都进行细化规定,使护理工作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有据可依。

  • 标签: 精神科 管理制度 时代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 60 例,按护理方式分对照组( 30 例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 30 例行优质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服药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且 P< 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情绪,值得加大应用力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动静脉内瘘术后血透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动脉内瘘术后血透护理患者90例,平均分为优质组及传统组。优质组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方式进行护理,传统组则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护理。保持护理时间一样根据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评价进行对比。结果:优质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传统组,护理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过程的评价更高,对服务更为满意。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动静脉内瘘术 血透护理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应用于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调集我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患者 60例展开分析,统计患者的资料与信息,将其按照抓阄方式进行护理安排,其中 3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另外 30例患者接受优质护理,两组对比前列腺增生电切术下医疗心理领域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 (HAMA、 HAMD)数据统计结果,并对比两组烦躁不安,恶心,呕吐,血压升高不良反应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 HAMA、 HAMD数据均低于护理后的对照组数据,观察组烦躁不安,恶心,呕吐,血压升高不良反应几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电切术下,施行优质护理,可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同时有助于降低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焦虑抑郁值,对于提高护理的整体效果有所帮助,可在前列腺增生电切术中施行并探索创新路径。

  • 标签: 优质护理 前列腺增生电切术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并观察优质护理在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选取 2015年 2月~ 2017年 2月在我院手术的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 84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的主要致病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 76.19%)是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的主要细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是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导致腹腔感染的主要细菌,优质护理可提高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导致腹腔感染的治愈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 ]优质护理;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腹腔感染    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乙状结肠,以 40~ 60岁人群多见,死亡率较高,预后较差。目前结肠癌的治疗主要有化疗、放疗、手术治疗及其他治疗方式,其中手术治疗是根治结肠癌的唯一选择,所以临床上手术治疗对其非常重要 [2]。肠瘘是术后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术后腹腔感染、吻合口裂开、肠管血运不良等均可造成吻合口瘘 [3]。本研究旨在探讨优质护理在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5年 2月~ 2017年 2月在我院手术的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 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2例。对照组男 26例,女 16例;平均年龄( 56.8±12.2)岁;平均肿瘤大小( 3.7±1.5) cm。观察组男 24例,女 18例;平均年龄( 57.2±12.1)岁;平均肿瘤大小( 3.6±1.8) c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相關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含入院评估、病情观察、术前准备、术后准备、饮食指导、腹腔镜引流管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      1.2.2观察组患者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方案如下。①心理指导:护理人员需全面了解患者的详细情况,制订个性化心理指导方案,使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为患者讲述癌症手术成功案例,提升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②加强基础护理:病房巡查由原来每天 4次增加到每天 6次;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拍击背部促进患者痰液排除,保持患者呼吸道通常,避免肺部感染发生。③加强营养支持:严格的禁食水,并给予胃肠减压,抗感染,应用生长抑素等治疗。后期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给予专业的临床营养指导。④体位护理:麻醉清醒后应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舒适体位,协助翻身,更好地释放患者的腹部张力,促进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⑤腹部按摩:术后护理人员应改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适当的腹部按摩。⑥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状态和伤口的恢复情况,为患者制订合适的运动方案,若患者伤口恢复良好,应积极指导患者早日进行适量运动,先从床旁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和免疫系统的恢复。⑦监督反馈:责任护士应记录患者每天的饮食时间、饮食量及进食物品,仔细观察和咨询患者的精神及身体状态。对患者术后随访半年。      2结果      2.1主要致病菌情况的分析     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导致腹腔感染的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比例分别为 64( 76.19%)、 16( 19.04%)、 4( 4.76%),革兰阴性杆菌( 76.19%)是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的主要细菌。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 P<0.05)。      3讨论     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近年其发病率显著提高,已经与直肠癌的发病率相当。目前结肠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主要与过多的动物脂肪和动物蛋白的摄入、缺乏纤维素食物和新鲜的蔬菜、缺乏适度的体力活动、遗传等因素有关。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但是创伤大,术后患者不能快速地恢复饮食,再加上日常生活及肿瘤的能量消耗,导致多数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影响切口生长及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且还能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肠瘘是结肠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肠瘘发生后往往会造成患者腹腔感染及营养过度消耗,进而出现内环境紊乱,甚至发生多器官衰竭综合征。     优质护理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增加了护患双方的沟通,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专业化护理和精心地照顾,使护理人员更多地了解了患者的需求以及病情进展,为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快速恢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该研究中,首先根据患者的术前、术后不同心态,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释放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此外,医护人员需要重视引流管的引流通畅和固定牢固,使体腔脓液充分引流,避免腹腔脓肿形成;其次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饮食习惯等为患者制订合理的营养方案,给予患者营养支持,促进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再者通过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促进了患者的恢复,提升了患者的自身免疫力;最后还要对患者进行监督反馈,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随时为患者制订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导致腹腔感染的革兰阴性菌占 76.19%,说明革兰阴性杆菌是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的主要细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 P<0.05),说明优质护理的疗效更加显著,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效果更加明显。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