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青少年期颈椎病颈部肌肉的功能状况与理脊通脉手法的治疗效果。方法:符合青少年期颈椎病诊断标准64例,另以35例健康青少年为正常组,进行平行对照。分别进行肌电图(EMG)检测。上述病例随机选择33例(治疗组),应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另外31例(对照组),应用牵引治疗2周后,每组治疗前后对比,组间比较临床疗效。结果:青少年期颈椎病肌电积分(IEMG)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72.9%,组间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生理检测研究提示青少年期颈椎病患者外源稳定装置(颈部肌肉)功能下降。理脊通脉手法可明显改善青少年期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具有缓解肌痉挛,调整颈椎的外源稳定性,恢复正常的力学平衡的功能。

  • 标签: 青少年期颈椎病 肌电图 理脊通脉手法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横截面积预测麻醉诱导后低血压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全麻手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麻醉诱导前采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横截面积,麻醉诱导后记录手术开始前的最低动脉压,低血压定义为麻醉诱导后动脉压低于60mmHg或动脉压基线水平降低25%以上,根据观察结果分为正常组和低压组。结果:血压正常组患者43例,低血压组患者37例,正常组心率频次、平均动脉压优于低血压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诱导前采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横截面积可较好预测麻醉诱导后的低血压,准确性较高。

  • 标签: 超声测量 麻醉诱导 下腔静脉 锁骨下静脉 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