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电子气动近视眼防治仪用于眼疲劳缓解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并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回顾分析我院于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眼疲劳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干预的方法,观察组使用电子气动近视眼防治仪进行干预。统计患者作业眼部疲劳对情况。统计患者眼疲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经过治疗后,眼部作业疲劳评分WRFFQ评分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观察组治疗后眼部作业疲劳评分WRFF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眼疲劳干涩、疼痛、流泪及眼部肌肉痉挛等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较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电子气动近视眼防治仪用于眼疲劳缓解治疗中能实现较好的临床效果,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眼疲劳 电子气动近视眼防治仪 疲劳缓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培元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疲劳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培元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0%高于对照组72.5(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FAI分级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下肢)、MBI评分、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培元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疲劳疗效较好。

  • 标签: 培元还五汤 针刺 缺血性脑卒中后疲劳
  • 简介:[摘要]  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医疗服务体系正成为国际关注热点,本文以“慢性疲劳综合征”这一疾病着手,剖析以人为中心的卫生服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指出心理因素或成为诱发疾病的一大原因;以提供连续化的服务和个性化的照顾为核心,指出全科医学的主要特点以及对于疾病治疗的优势;并表示灵活变通的沟通技巧对于诊断治疗疾病有重要意义,同时提高全社会对于全科医学促进社会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发展的认可。

  • 标签: []  慢性疲劳综合征 以人为中心 预防 医患交流
  • 简介:摘要:目的创伤性分娩事件影响助产士共情疲劳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将40例助产士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随机抽取40例产科护士为对照,分别进行疲劳状况、职业倦怠、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离职意愿等量表评估;比较两组护士的各量表维度得分。结果助产士的躯体疲劳得分(5.27±1.69)、脑力疲劳得分(3.40±1.35)及疲劳总分(8.68±1.52)高于产科护士(4.36±1.51、2.70±1.14、7.06±1.33,P<0.05);助产士的情感衰竭得分(28.46±5.80)、去人格化得分(7.98±3.40)高于产科护士(24.68±4.35、6.52±2.77,P<0.05);而助产士的个人成就感得分(31.42±3.71)则低于产科护士(33.74±4.15,P<0.05);助产士的积极应对得分(30.25±3.52)、自我效能得分(25.19±5.08)低于产科护士(32.04±3.67、28.30±4.42,P<0.05);而助产士的消极应对得分(33.65±3.69)、离职意愿得分(14.37±2.91)高于产科护士(31.39±2.50、12.18±2.64,P<0.05)。结论与产科护士相比,助产士的自我效能、应对方式水平低,而疲劳程度、职业倦怠水平高,且离职意愿较为强烈。

  • 标签: 创伤性分娩 助产士 共情疲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艾灸及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应用柴胡桂枝汤颗粒剂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152例患者均为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病症,入组时间为2018年11月-2020年11月,分组方式采用随机双盲方式开展,分别采用柴胡桂枝汤颗粒剂(实验组,n=76)及谷维素联合ATP(对照组,n=76)开展病症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2周、1个月及3个月的疲劳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柴胡桂枝汤颗粒剂对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开展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疲劳,优化治疗效果。

  • 标签: 柴胡桂枝汤颗粒剂 肝郁脾虚型 慢性疲劳综合征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膈神经结合抗胆碱能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膈肌疲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就诊的慢性COPD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对照组(n=40),两组实施抗炎、改善呼吸功能等治疗,对照组则在基础治疗上采取抗胆碱能药气雾吸入,观察组则采取膈神经结合抗胆碱能药进行治疗,两组干预时间:8周。对比两组膈肌活动度及疲劳程度,并对两组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腹横肌增厚率和膈肌活动度数值高于对照组,F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1、FVC、PEF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慢性COPD患者实施膈神经结合抗胆碱能药可有效缓解膈肌疲劳,促使患者肺功能改善,有利于疾病治疗,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COPD 抗胆碱能药 膈肌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分诊处与流动护士相结合管理对护理人员工作疲劳度减轻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入我院门诊分诊处护理人员11例为研究对象,2017.1-2017.12实施常规管理,2018.1-2018.12实施管理改进,对比护理管理改进前后此11例护理人员工作疲劳度。结果改进管理后护理人员工作疲劳度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分诊处与流动护士相结合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人员工作疲劳度。

  • 标签: 门诊分诊处 流动护士 工作疲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