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2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必须对如国画、楚文化等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发扬光大使之成为今天文化强国、文化强省的优质资源。同样,在学习西方文化和借鉴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能一味模仿,而应自觉认清历史与现实、地方与全国、民族与世界、学习与创造的关系,善于推陈出新、为我所用,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于湖北建设"两型社会"、武汉城市圈,从而为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发展贡献中国的智慧与力量。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
  • 简介:我国传统文化之中,古琴、昆曲、园林等等堪称国粹,而传统手工艺中称得上国粹的,莫过于漆器、瓷器与丝织工艺了。漆器在古代,为我国赢得了世界性声誉;在现代,为经济困难时期的我国赢来了滚滚外汇。我国大漆髹饰工艺还传到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国家,影响东亚国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漆髹饰工艺。说我国大漆髹饰工艺是世界漆艺之母、世界漆艺之根,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此话千真万确。

  • 标签: 传统手工艺 东亚国家 传统文化 规划项目 图书出版 漆艺
  • 简介:传媒的学科群是艺术学、新闻传播两个一级学科的交叉和互融,传媒学院致力于培养有宽厚的文化和社会科学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专门人材。传媒学院各专业的发展将完善南京艺术学院学科整体结构,有助于学院朝高规格的综合性艺术大学发展。作为综合性艺术院校,如何在这一既有机遇、又有挑战的教亩形势里拓宽学科建设.值得深入探讨。

  • 标签: 整合 教学资源 传媒学院 学科建设
  • 简介:为提升游艇的设计研发水平,从设计艺术角度归纳了大型系列游艇设计的三要素:尺度与空间的阶段性伸展;风格与特征的贯穿式延续;设计与工程的合理化匹配。并提出"以创意引导工程"的游艇"特征"设计创新理念。通过90ft~128ft系列游艇设计实践,从理念深化、造型特点塑造、形态与空间融合等角度进行游艇设计探索,为游艇设计自主创新研发积累了经验。

  • 标签: 游艇设计 设计要素 造型特征
  • 简介:主题:风格与形式观念的颠覆问:"新碑学——魏碑艺术运动"对中国书法在线条上的开拓能力极强,这一点已毫无疑问。如前所述,讨论"新碑学",首先即是着眼于它的石刻线条的表现力,当然也是关注线条"中实"的表现力,我以为从风格层面上去倡导北碑,阮元、包世臣、康有为早已在做了,但从技术层面上去发现魏碑,倡导魏碑。

  • 标签: 艺术化 魏碑 碑学 运动 陈振濂 问答
  • 简介:巧妙的环境设定引导自发交往的行为。儿童对于空间的理解,首先源于形态感觉,并由其他感官系统多层消化,内化为自我感知,最终影响行为的判断与认知。多角度介入后,抽象思维的进程逐步加深,这是确定单体行为和自发交往的增效节点,它可对应为哪些巧妙的环境改造呢?

  • 标签: 环境设计 小学校园 创新 住区 感官系统 自我感知
  • 简介:主题:线条与技法意识的颠覆问:请先谈谈"魏碑艺术运动"的基本理念?陈:这是一个很难一言以蔽之的命题.魏碑其实人人都知道,从包世臣、康有为以来,"专攻魏碑"是许多书法家赖以立身的一个重要依凭.但我们仔细观察后发现,其实它已经包含了一个误区:"专攻魏碑"只是取魏碑的风格章法为素材与形体,却未曾有过只属于"魏碑"的一整套独特的用笔技法系统与线条表现语汇系统.换言之,是用人人都习以为常的写字方法来"写"魏碑,而不是将魏碑作为一个艺术表现对象来对待,至于像阮元、包世臣认为的"南帖北碑",即以魏碑系统的建立来与晋帖系统的悠久传统相抗衡的认识,则更是底气不足的.许多书法家在写魏碑时,用的是自幼写字的方法,而不能、也没有能力"用魏碑的方式写魏碑".

  • 标签: 振濂 新碑学 濂问
  • 简介:当代绘画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后,社会语景发生了一系列变革,从时代背景上看,首先有两个重要的事件值得我们关注,一是1997年国有企业改革,二是1999年高校扩招。站在国家层面上看,这一场变革是深化改革的必然举措,国企改革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高校扩招则是教育走向市场、大众的结果,它直接颠覆了先前的教育理念,大学生从国家负责制转向家庭负责制,大众教育取代精英教育。与之相应,从绘画艺术领域来看,原有的宏大叙事转向微观小生活观察视域,精英们的理想主义政治历史情怀转向大众世俗的小资生活常态,国家集体主义转入个体本位主义。

  • 标签: 当代艺术 中国经验 全球化 国有企业改革 高校扩招 精英教育
  • 简介:本文通过对当今建筑商业现象的考察和分析.指出并总结了商业建筑外观设计手法及其发展趋势.希望有助于澄清和避免关于对建筑商业及商业建筑外观设计所存在的问题的模糊认识.让建筑师更加清楚的看待我们所处的时代。

  • 标签: 建筑商业化 商业建筑 外观设计 设计手法 个性化 大众化
  • 简介:2017年11月11-12日,中国美术学院网络社会研究所举办了题为“与列斐伏尔前行:算法时代的都市论日常生活批判”的第二届网络社会年会。来自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澳人利亚、日本以及中国两岸三地的学者齐聚一堂,沿着城市-空间思想家亨利·列斐伏尔[HenriLefebvre]的思考,迎着今天中国大陆的城市和即将到来的全球城市社会前景,努力描述出城市中的世界和全球中的城市性的脚卬.集聚我们在全球各地的这一方向上的思想和实践。

  • 标签: 中国城市化 列斐伏尔 作品 权利 日常生活批判 中国美术学院
  • 简介:本文标题是从艺术家庞茂琨的自述中借用而来的,因为我感到,这句话恰好表明了庞茂琨艺术创作的特质,即:虽然他的作品大多以极为写实的面貌出现,但他从来都没有用画笔简单照抄他眼睛所看到的现实。恰恰相反,他总是想办法借具有写实特点的图像来呈现自己的主观意识,以表达超越画面图像的思想内涵。

  • 标签: 手稿 景观 艺术创作 主观意识 思想内涵 艺术家
  • 简介:书法是一种具有特殊历史地位的艺术。中国文人的理想,是通过书法介入社会,赞天地之化育。近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书法艺术的实用空间缩小,它促使书法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全球”向书法艺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书法艺术实际上面临一场新的危机。立足于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沃壤,书法艺术将在传统与现代的“涅(pán)”中浴火重生。书法是中国民族艺术的不老树。中国书法引导人类追求善与美,伟大的艺术在现代社会将更显其魅力。

  • 标签: 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 传统与现代 实用 民族文化 近现代
  • 简介:刺绣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经过时间的推移,传统刺绣工艺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刺绣的图案题材、刺绣材质和现代染色工艺有机结合等相关情况,分析了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新发展以及时尚表现。

  • 标签: 传统刺绣工艺 现代服装设计 时尚化 数码印花工艺 染色工艺
  • 简介: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遇到两个维度的问题,即全球和中国性。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生和演变都和全球密切相关,既是受到西方全球思潮的深刻影响,也是对世界性的全球浪潮的有力回应和巨大丰富。全球虽然在西方已经是一套成熟的理论,但是在中国,它还有待进一步的消化。

  • 标签: 中国当代艺术 全球化思潮 两个维度 中国性 全球化浪潮 世界性
  • 简介:立体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莱热.不仅是位画家.而且还是一位壁画家。机械技术的现代.令他相信.只有现代技术的进步与使用.才能令人们的生活更加光明。对机械的崇拜和“纯粹主义”等的影响在他的艺术中奇妙地结合在一起,令他以“机械的歌手”而闻名艺术史。

  • 标签: 机械主义 抽象思维 纯粹主义 费尔南·莱热 壁画艺术 现代化
  • 简介:策展人高远和石冠哲将本次展览的主题确定为"超级景观(meta-spectacle)",他们大概是借用了美国学者米歇尔的"元图像(meta-picture)"一词,以此来探讨景观世界中更为复杂的语法关系。对于meta这个前缀的译法,我和他们有过一些讨论,有些学者将它翻译为"超级",由此meta-picture被翻译为"超级图像"。追溯meta这个前缀的词源,它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在……之上",如英语世界中用metaphysis这个词来表达"物质世界之上"或"超越于物质世界"的意思,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形而

  • 标签: 展览主题 picture 策展人 英语世界 语法关系 客观物象
  • 简介: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文博领域开始应用数字技术进行文物保护,至今,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工程项目的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陕西乾陵、蓝田水陆庵等数字图像复原工程,以及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汉阳陵博物馆等文博单位都在

  • 标签: 中的应用 书法艺术遗存 以前书法艺术
  • 简介:奉命为人民美术出版总社审读张燕先生《〈髹饰录〉与东亚漆艺——传统髹饰工艺体系研究》,实感力有未逮。读罢全书,有这样几点感受:一、是书立意甚高以漆艺经典《髹饰录》为轴,上溯下探,意欲穷尽八千年之中华漆艺史及东亚诸国的续创与新创。为此,需对蒹葭堂钞本、朱氏刻本、王世襄和索予明的解说作详细的校勘、注释和今译,需将作者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遍访国内外大漆作坊、遍察古今漆艺代表作之所得融会贯通,相互比较,方能成就这一巨作。

  • 标签: 传统工艺 漆艺 规划项目 图书出版 东亚 体系
  • 简介:地点:北京市时间:2017年7月27日2017年7月27日,由北京市、天津市与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事业发展部、北京社区文化促进会承办,北京传统书画艺术研究会协办的"推进京津冀社区文化发展暨纪念建军九十周年主题创作展"开幕式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

  • 标签: 社区文化建设 主题创作 北京市 京津冀 建军 纪念
  • 简介:“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是筹备多年的一个中国画精英展,从2011年创办以来,迄今已举办三届,初步创立了自己的品牌。笔者参加了从第一届到第三届展览的筹备工作,从一个创意,到无数艰苦的工作,是一个从无到有,实现方方面面协力促进的高端平台。这其中,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画院承担着大量事务性繁重的基础工作。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第三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艺委会主任刘大为是展览的积极支持者和领导者,参与了从创办以来的各届展览的指导和参展工作,他在和尉晓榕、骆献跃及本人多次的谈话、讨论中,对“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鼓励。

  • 标签: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画 双年展 刘大为 杭州 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