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封神演义》是明代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主要内容是写纣王暴虐,武王率师伐纣而引起的商周之战,其间又神佛迭出,助周者为阐教,助纣者为截教。双方多次鏖战,各有死伤,随着截教的失败,纣王自焚,武王克商,姜子牙封神,最后以周武王分封列国告终。

  • 标签: 《封神演义》 明代 长篇小说 封建伦理道德 文学评论
  • 简介:评价白居易诗歌,“俗”是一个无法绕过的词汇。唐人李肇《国史补》卷下云“元和以后诗章……学切于白居易”,可见白诗在当时即获得“切”的评价。到了宋代,苏东坡又提出了著名的“元轻白俗”一说。至此,俗已成白诗之定评。白居易俗诗风的形成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 标签: 白居易 诗风 诗歌 自注 《国史补》
  • 简介:<正>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美学与西方传统的思辨美学截然不同。他们不是回避与具体人生的联系,去追求所谓的无限与永恒、去探索审美现象背后的本质奥秘,而是把美学放在人学的大背景下,将人在“生命意志”、“强力意志”的驱动下而展示出的本真的存在状况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作为美学思考和艺术表现的唯一对象。这种美学研究的全新切入,意在阐释和规范他们认为应当如此的人生态度和人生方式,率先反映了现代西方人试图摆脱异化、追求精神自由的努力。我们认为,审美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同时也是人生价值取向,因而,艺术、审美、人生在他们的美学中是紧密相连的。这既是叔本华、尼采与传统美学的明显区别,也是他们两人最大的共同之处。但是,我们也看到,面对多灾多难的世界和矛盾复杂的人生,叔本华和尼采又常常发出不同的声音。一、哲学背景叔本华和尼采的美学思想是他们的意志主义本体论、反理性主义认识论和悲观的人生观或悲剧世界观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要把握他们的美学思想,首先应对其哲学背景有个基本的了解。叔本华的哲学有三个来源,即康德、柏拉图和印度佛教哲学。他把康德的“现象世界”和“自在之物”改造成。表象”和。意志”,认为“一切客体都是现象.唯有意志是自在之物”。意志的直接客体化是理念,?

  • 标签: 叔本华 尼采美学 生命意志 强力意志 客体化 悲观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