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档案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社会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最初是用来反映社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不同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信息社会,其含义是指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的过程。我国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对档案信息化的认识与建设则始于21世纪初。

  • 标签: 档案信息化 数字化 网络化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社会信息化
  • 简介:自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档案省级试点工作开始,于洪区档案局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档案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在土地流转中心的配合下,完善制度,加强指导,工作取得新成效。

  • 标签: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档案工作 归档工作 土地流转
  • 简介: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迁都四川重庆。1938年2月18日至1944年12月29日,日军对重庆和四川进行了长达六年的无差别轰炸,除轰炸主要军事设施外,还轰炸车站、码头、工厂、集镇及平民住宅区等。渝川大轰炸给政府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 标签: 侵华日军 口述实录 无差别轰炸 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党中央 军事设施
  • 简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图纸是土地确权工作的重要成果,是依法确认和保障农民的土地物权,形成产权明晰、权能明确、权益保障、流转顺畅、分配合理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必要保障。图纸档案整理与保存的科学规范与否,是解决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根本依据,是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前提。

  • 标签: 土地承包经营权 集体土地产权 农民权益 档案整理 土地权属纠纷 国家档案局
  • 简介:山西省档案馆最近作出决定:优先接待大中型企业和经济建设部门的利用,积极为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和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做贡献。这是省档案馆立足于为经济建设服务采取的又一项重要措施。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精神,山西省档案馆全馆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在服务中求进步、求发展,千方百计创造条件,积极为经济建设服务,并相应推出一系列具体措施:一、大力加强馆内基础建设,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创造条件。在继续抓好收集工作的同时,馆内抽出近30名同志,加快本馆理顺档号工作,尤其是加快基础比较差的民国档案理顺档号工作的步伐;继续加强全省档案目

  • 标签: 省档案馆 民国档案 档案信息 中央工作会议 档号 解放思想
  • 简介:<正>也许有的人是这样理解档案文化的,发掘利用档案资料编纂出版一些编研资料,举办一些展览,设立一些讲堂,或者推出一些档案文化品牌,广州市荔湾区档案局(馆)长林伟森对此则进行了更具哲学意义的思考和实践。倾力打造档案文化品牌林伟森在广东档案界小有名气。自从他"吸引"荔湾区领导也加入到一史馆查阅复制档案的队伍,推出了清代"十三行"档案史料展览的多个

  • 标签: 档案文化 广州市荔湾区 长林 档案史料 十三行 艺术档案
  • 简介:利川因一首《龙船调》走红世界。更因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使利蜂王川这座美丽山城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利川市城建档案馆的领导遵照国家档案局“城市记忆工程”精神,面对城市发展,积极开展收集记录利川市城市声像档案工作。近年来,她们用手中镜头在拍摄收集利用城市声像档案资料,记录保存城市记忆工程活动中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可喜成绩。

  • 标签: 声像档案工作 城建档案馆 档案记录 山城 城市现代化建设 工作者
  • 简介:<正>7月18日,许瑞生副省长来到省档案馆体验档案查阅服务并调研。许瑞生副省长此次前来,没有安排工作人员提前向省档案馆预约,而是以普通利用身份前来,查询目录、申请调卷,完整地体验了省档案馆的查档流程。许副省长主要查阅了侨批档案,还查阅了有关城乡建

  • 标签: 省档案馆 许瑞生 国家档案局 城乡建设 海外华侨 联合申报
  • 简介:“杀人终必覆灭”——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闻一多先生内幕补记●李晓奇(三)李公朴先生遇难后,国民党反动派又散布出什么“李公朴是自杀的!、“这是桃色事件”等流言蜚语。面对这种极端无耻的丑恶行径,闻一多先生愤怒了。他把失去战友的巨大悲痛化作斗争的力量...

  • 标签: 闻一多 国民党 李公朴 杀人者 反动派 记者招待会
  • 简介:8月18日,中国档案学会七届理事会暨“三个体系”建设高层论坛在哈尔滨召开。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中国档案学会理事长李和平,中国档案学会副理事长于薇、付华、陈华人、邹爱莲,中国档案学会常务理事、常务理事代表、理事、理事代表及特邀代表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中国档案学会 高层论坛 理事会 哈尔滨 体系 同志
  • 简介:被誉为“中华第一金碑”的松潘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一经落成便成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性建筑,它那宏伟壮观,美轮美奂的艺术形象和深刻的寓意连连被报刊媒体刊载传诵。2006年8月底的一天,我们来到位于成都市城南的某干休所,采访了这座纪念碑的土建设计专家一原成都军区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况礼文先生。况老,中等个子,衣着俭朴,头发花白,脸色红润,身板硬朗,鼻梁上架着一幅眼镜,一见面就给人以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言谈清晰的感觉,根本看不出是位年届90高龄的老人。先生早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大学期间即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位有着近70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也是军内著名的建筑专家。

  • 标签: 红军长征 长征胜利 纪念碑 设计者 同济大学 建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