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邓小平历来非常重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他在引领我国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中,从不同的视角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大力的弘扬。

  • 标签: 中华民族精神 改革开放 邓小平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西方受众研究领域经历了一次“民族志的转向”,引发了学界的广泛争议。在回顾既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此轮范式之争的脉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爬梳与分析。对“编码一解码”模式的质疑、固有的学术政治规范以及媒介消费的全面兴起,促成了接受研究向媒介民族志的转向,带来了研究对象的语境化和政治立场的位移;面对多重挑战,“民族志转向”的倡导者们继续强调媒介民族志研究在全球化、数字化时代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 标签: 民族志转向 接受研究 媒介民族志 后现代主义 受众理论
  • 简介:民族主义运动基于共同的情感记忆和价值诉求,容易获得大众认同和官方支持,是共意性社会运动的典型,然而,现实中网络民族主义运动却常以冲突性方式出现,有时还与“民粹主义”相结合,导致攻击目标的转移与泛化。“帝吧出征Facebook”事件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它通过组织分工的方式完成米姆符号(表情包)的大规模生产,将情感表达隐藏在戏谑化的符号中,利用“强势米姆”等手段实现“注意力占领”,达到视觉上的示威效应,同时还使用了“交际导向型米姆”实现情感沟通和共意动员。但是此事件也难以克服米姆式传播的缺陷:万人刷屏的人海战术对人力、物力、组织动员方面构成巨大挑战;对图像的选择性记忆和对文字的选择性过滤容易使参与者陷入图像狂欢;分属于不同的数字米姆亚文化背景阻碍了双方的深度交流和政治沟通。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方式,网络米姆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和感染力,为网络民族主义运动提供一种新的动员模式,是视觉传播时代青年群体集体行动的新逻辑。

  • 标签: 网络民族主义、 米姆式传播 、强势米姆、 共意动员
  • 简介:在当今大众传播发挥重要作用的信息时代,民族问题呈现出一些明显态势:信息全球化使世界范围内民族问题的发生具有多重对象的趋势;信息多元化使民族问题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及复杂性;信息网络化使民族问题在内容上趋向多极化发展。研究民族问题发展态势及其对新闻报道的影响。对加强中国民族地区新闻报道、进一步加强我国民族团结和祖统一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民族团结 中国 民族问题 发展态势 新闻报道
  • 简介:改编自姜戎的小说的电影《狼图腾》,是中法合拍的一部新世纪少数民族文化题材的影视作品。电影《狼图腾》的目标受众是全球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观众,但是,从在各国上映的票房和观众的口碑来看,《狼图腾》在不同国家的存在不同的文化折扣、总体来看,民族题材类的影视作品在进行对外传播时普遍存在文化折扣现象,传播者文化圈的差异,传受双方的话语共通性以及传播媒介的合理运用等是解决这一困境的突破点,

  • 标签: 民族文化 影视传播 探析
  • 简介:本研究以“帝吧出征”参与者在蔡英文Facebook页面上的留言为主要的分析材料,对模板及非模板留言进行描述和诠释,以探究行动主体在“出征”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色,并进一步分析这一行动背后的脉络。研究发现:与以往“敌意、霸权和父权”的网络攻击不同,当下的网络民族主义易于与网络亚文化结合起来,以情感化游戏的实践方式落实在“帝吧出征”之中。一方面,行动主体所选择的主要留言模板充满着以正向情感为主的诉求,突显出愉悦的“爱”,掩盖了其他活跃在零散话语中的复杂民族主义情感。另一方面,行动主体采用游戏化的行动策略,利用社交网络的数字逻辑和兼具理性一感性的游戏规则,有效地组织起一群在集体化与个体化之间寻求满足的网民。可见,网络民族主义行动需置于国家机构和科技公司合力形塑的情感结构化脉络之中,网络民族主义勾连着网民的成长背景及日常的互联网使用,才得以激化出大规模的“帝吧出征”。

  • 标签: 网络民族主义 “帝吧出征”、 情感化游戏 、社交网络
  • 简介:本文通过对民族出版编辑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在现行管理体制和新媒体环境中民族出版编辑的工作满意度现状、总体满意度与各维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体现出的人口学特征。调查发现:民族出版编辑对内部人际关系满意度最高,对内部管理制度和薪酬分配满意度相对较低,民族出版社的内部管理制度与薪酬分配制度仍需改良。自我实现满意度和人际关系满意度对整体满意度影响显著,民族出版社应该注重搭建编辑自我实现的平台,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工作满意度的人口学特征是:工作满意度和年龄呈正相关关系,民族编辑年龄越大,工作满意度越高;工作满意度与劳动关系稳定性之间有正相关关系,事业编制满意度高于企业编制。

  • 标签: 民族出版 编辑 工作满意度 人口学特征
  • 简介:如今,各媒体在相互竞争,广播能否在这个空间占有一席之地,能否留住听众的注意力,关键是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能否适应听众的需求。单单在广播这一领域,原有的广播听众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各广播专业频率纷纷设立,为各层次和爱好各异的听众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他们可以选择喜欢的电台,选择喜欢的节目,选择喜欢的主持人,从而使广播与广播之间,节目与节目之间也存在争夺听众的情况,这种状态下,在边疆民族地区,做有特色的节目,做富有浓郁民族文化的节目,可以成为广播选取的理想的对象性节目。

  • 标签: 民族地区 广播专题节目 对象性服务
  • 简介:作为报纸和民族国家叙述中最显著的概念,“想象的共同体”已成该议题的研究范式。但“想象”一词,语义模糊,其特定所指——与不能谋面的同胞的联结,常遭误解;同时,“想象的共同体”还遮蔽了另一个重要的提问,即国家如何显现于日常生活?借助人文地理学“地方可见性”概念,本文尝试推进报纸与民族国家的理论叙述。文章认为,报纸和现代民族国家兴起的步调一致。作为历史进程中的新媒介,报纸发明了“新闻”,使国家从一个抽象空间,变成由现实事件构成、持续运动、拥有生命力的具体地方,从而在读者的日常生活中显现为“可见的共同体”。作为政治共同体,民族国家的可见性是实现现代政治生活的基本条件。

  • 标签: 可见性 报纸 民族国家 想象共同体
  • 简介:地域上的接近性,是县级报独有优势.如何变地域上的“有限”“接近”为心理上与受众“无限”“贴近”,是增强受众黏性的有效途径,更是县级媒体融合发展的压舱石.《蒙古贞日报》是辽宁省内仅存的两家县级党报之一.

  • 标签: 地域特点 蒙古贞 民族特色 日报 品质 内容
  • 简介:本文通过云南民族生态地区的实地调研,围绕“双廊客栈排污”事件探讨该区域不同利益主体的话语实践。结果表明其话语实践正是基于他们所处的关系位置、媒介资源、行动者身份和基本的价值主张而进行:知识分子以及媒体等意见领袖的话语最具影响力,地方政府一般是公共事件中的“全能者”,原住居民则习惯性依赖他人来表达意义和价值诉求,企业商户的话语实践主要基于公关危机管理的逻辑框架。

  • 标签: 环境污染 群体事件 多元主体 媒介话语
  • 简介:2015年11月7日,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媒体将本次会面称为“习马会”。本文对两岸八份主要报纸有关“习马会”的报道进行了框架分析,发现了三种主要报道框架:“家庭团聚”、“和平仪式”和“外交陷阱”。这三种框架反映出台湾的民族身份的“认同光谱”,光谱的一端认为台湾属于中华民族,另一端则认为台湾己发展出独特的“本土民族”认同,还有一些民族认同则散落在两极之间。本文认为对于民族认同的不同取向反映了两岸媒体在民族想象方面的分殊。

  • 标签: 习马会 民族 身份认同 框架分析
  • 简介:通过对云南省贡山县的调查,作者发现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存在图书和报刊等传媒手段使用率过低、本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低下、互联网发展严重滞后和当地群众媒介素养较低等问题。作者建议采取提高本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改变当地互联网硬件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和大力提高当地群众的媒介素养等手段来加以解决。

  • 标签: 人口较少民族 现代传媒 互联网 媒介素养
  • 简介:视觉文本和民族认同、民族主义之间一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传统的学术路径关注国家、政府和精英的角色。体现为国家民族主义的控制;互联网赋予了民众以自我表达和诉求的空间,由此产生了大众民族主义的抗争。网络视觉话语建构过程本身成为网络民族主义的重要话语资源,区别于传统的国家神话叙事架构,在包括权力结构、民间、不同地域人群的多元主体架构下,结合了视觉混搭、网络亚文化、网络迷因等全新的传播特征。本文以视觉传播的独特视角,试图理清如今网络民族主义中的多元主体围绕着视觉资源进行竞争性叙事的动态机制。受启发于邱林川提出的“图像驱动的民族主义”(image—drivennationalism),本研究认为,进入Web2.0时代后,图像文本不仅仅是网络民族主义的“唤起机制”,多视像文本的生产和叙事在民族主义身份认同动态过程中,形成了“图像竞争的民族主义”(image—contestingnationalism)的新模式,凸显了多元主体对象征性符号资源的竞争性表达。

  • 标签: 视觉传播、 网络民族主义、 爱国主义 、象征性符号资源、 图像竞争
  • 简介:本文以1949年至1965年《人民日报》的医疗队下乡报道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传媒、医学与国家的关系。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主要生产场域之一,《人民日报》的报道有相对固定的叙述模式:医疗队代表着科学、进步的现代化力量,如同阳光般照射在我国的广袤疆域。在这种叙事模式中,为农村地区、民族地区提供医疗保障,既是政权合法性的来源之一,也是一种对现代民族一国家想象的建构:但在1965年,这一报道模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医疗队从改造国家病弱肌体的主体变成被改造的对象。这一戏剧性变化也映射了国家政治、经济深层矛盾的转变。

  • 标签: 《人民日报》 医疗队下乡报道 民族-国家
  • 简介:民族自治县特殊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是当地媒体与内地、沿海地区媒体之间存在差距的根本原因。本文通过分析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新闻事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发展民族自治县新闻事业应立足于改革、创新与内部挖潜的思路。

  • 标签: 少数民族 新闻事业 发展
  • 简介:2010年11月13日下午,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8次学术研讨活动在北大临湖轩东厅举行。本次茶座由世界知识出版社资深编辑罗养毅博士谈“日本民族扩张主义思潮与媒体导向(1894—1905)”。他详细地介绍了日本民族扩张主义思潮的缘起、演变过程,分析了民族主义扩张思潮不同流派的具体特点,并对其历史地位及影响给对予了客观评价。

  • 标签: 扩张主义 日本民族 媒体导向 新闻学 思潮 北大
  • 简介:每次经济大发展、大调整都会对传统文化形成冲击,一些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正在悄然消逝,引起全国上下的高度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201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集10套频率之优势,联手打造系列报道《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探讨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留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重构国家广播的声音形象,探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业务融合发展机制和业务流程再造的有效方式。

  • 标签: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传统文化 声音形象 中华民族 印记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