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今年5月以来,江苏省东台市财政局根据2018年度“正风肃纪镇村行”专项行动的部署安排,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扶贫整治专项行动,通过对2016年以来的扶贫项目实施和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整治,深入查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提高扶贫项目的管理水平和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精心制订工作方案。东台市财政局印发《关于开展“正风肃纪镇村行——扶贫专项整治”的实施意见》,把负责分配、拨付、管理和使用扶贫资金的各级财政、主管部门、实施单位和受益主体确定为检查对象,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进行检查。突出边查边整改,对新发现问题分类制定整改方案,限期进行整改;对已整改问题进行再梳理,围绕整改程序规范、整改措施合规要求,努力督促整改达标。

  • 标签: 扶贫资金 专项整治 专项行动 江苏省 注重实效 资金管理制度
  • 简介:区域创新环境是区域创新系统的参与要素,是区域创新行为主体在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社会环境,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衡量不同区域的创新环境,首先,本文从基础设施、人文环境、经济环境、投融资环境及政府环境等方面构建了区域创新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中国30个省域在2011-2015年间的区域创新环境进行了评价。其次,为进一步分析不同省域创新环境的差异性原因,本文分别测度了各省域在五个二级指标层下的评价值。结果表明不同省域创新环境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创新环境呈现不同层次的提升。另外,研究发现经济环境因素对区域创新环境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政府环境、人文环境和投融资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影响最小。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 标签: 区域创新环境 区域创新环境评价 层次分析法 熵值法
  • 简介: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客观研判脱贫攻坚形势与进度,有效落实脱贫攻坚资源与政策,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与目标,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履行与承担的职责。在扶贫开发实践中,防范“脱贫急躁症”的苗头与倾向问题,聚焦非贫困县(村)贫困人口被“边缘化”的可能性问题,有效落实开发性、长效性脱贫政策问题,考量贫困人口的收支失衡问题,关注贫困人口的素质和意识导致的脱贫难度问题等,关注一些苗头性、倾向性、区域性和共性问题,规避其带来了不利影响也十分重要。

  • 标签: 脱贫攻坚 脱贫急躁症 非贫困县(村)贫困人口
  • 简介:目前我国各地区均已制定了促进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策略,技术创新效率直接决定着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深度,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也会带来各个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的差异。以我国不同区域创新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为研究主线,利用DEA分析法,从企业的投入产出角度出发对我国内地31个省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以及不同阶段的效率进行计算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整体上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比较低,而且不同区域之间差异明显,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以及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效率明显要高,而且研究也发现,在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中技术成果转化效率要比技术开发效率的地位更加重要。

  • 标签: 战略性新兴产业 技术创新效率 区域差异
  • 简介:经济新常态下,银行业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利用168841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据计算了衡量银行业竞争程度的赫芬达尔指数,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210个地级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2004—2012年银行竞争程度对城市层面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全样本而言,银行竞争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是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银行竞争的加剧能够提升东部与中部地区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但西部与东北地区银行竞争的加剧并未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明显影响;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银行竞争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而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银行竞争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就不同城市级别而言,省级城市银行竞争的加剧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没有明显作用,而普通地级市银行竞争的加剧能够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 标签: 银行竞争 全要素生产率 城市等级 区域差异
  • 简介:文章讨论证券市场区域协调发展是否有助于改善地区经济差距现状,运用关系数据分析范式,采用2000—2014年中国分省数据,通过关系数据计量建模技术和二次指派程序,实证考察证券市场发展与地区经济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证券市场发展对地区经济差距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然而在控制了城市化、市场化和银行业发展等变量之后,证券市场发展对于地区经济差距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2)资本积累仍是导致地区经济差距最主要的因素。此外,城市化和市场化也是地区经济差距形成的重要原因。银行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形成作用则不明显。因此要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应主要从资本积累、城市化和市场化发力,依靠证券市场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可能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 标签: 证券市场发展 地区经济差距 关系数据分析范式
  • 简介:为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通过构建升级面板模型,分别进行静态面板回归和动态面板回归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效果进行实证检验,得到的结论主要有:区域经济差距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当期经济差距会受到其滞后期经济差距的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地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 标签: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区域经济差距 泰尔指数 系统GMM模型
  • 简介:利用1997-2015年分省数据,基于多阶段DEA方法测度区域金融效率水平,进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城市群战略对区域金融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战略显著促进了区域金融效率的提高,该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具有说服力。城市群对区域金融效率的推动作用在不同地区间表现出差异性,相比较于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内陆地区金融效率获得了更大幅度的提升。可见城市群不仅能够提高区域金融效率,还有助于缩小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

  • 标签: 城市群战略 双重差分法 区域金融效率
  • 简介:新时代实施以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为主体的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域际实现更加充分平衡的高质量发展,极其需要遵循重塑经济地理规律,建立以点线面角综合支撑多极点多轴线多层面多视角的互融性、复合性、特色性、立体性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操作新模式,精准确立在国家与世界重塑经济地理新版图中拥有强大的比较优势位置。

  • 标签: 新时代 大国区域经济 空间新格局 多维度 配置生产力
  • 简介: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都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这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开展赋予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工作。文章阐述此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和发展过程,分析试点前后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和潜在问题,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 标签: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增值税 一般纳税人
  • 简介:基于2000-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的环境规制效率;基于Theil指数法,测度了环境规制效率的区域差异,并对环境规制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效率空间分布呈阶梯状分布格局,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2)环境规制效率的区域差异总体上有较大波动,但近年有不断缩小的趋势;从区域内差异来看,西部地区内差异最大,东部地区内差异最小;而在区域间差异上,东部与西部之间差异最大、东部与中部之间差异最小。(3)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对环境规制效率的提升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能源强度、人均受教育年限四个指标与环境规制效率呈负相关关系。(4)分组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分权度两个指标在三个区域中均与环境规制效率呈正相关关系,而产业结构、能源强度、人均受教育年限与环境规制效率呈负相关关系。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要实行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等建议。

  • 标签: MALMQUIST指数 环境规制效率 THEIL指数 影响因素
  • 简介:本文以我国在部分省市调整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为外生政策冲击,采用2003-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排污费在污染减排方面的有效性,以及排污费的减排效应是否存在区域差异性。研究发现,提高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能够显著降低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排污收费制度对于抑制我国污染排放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还发现提高排污费只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起到了显著的减排作用,并且东部地区的减排效应更大,然而对于西部地区,虽然提高排污费也有减排效应,但并不显著。由此从总量减排目标出发,建议设置东中西部依次递减的环境保护税税率。本文的研究结论对2018年我国开始实施具有区域差别税率的环境保护税提供了经验支持。

  • 标签: 环境保护税 排污费 减排效应 区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