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徐晓燕 徐永清 江珉 何晓清 石健 周智 李霞 白艳 徐兰 杨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昆明 650032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护理部,昆明 650032,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昆明 650032,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护理部,昆明 650032,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烧伤整形科,昆明 650032,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昆明 650032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烧伤整形科,昆明 650032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小腿穿支螺旋桨修复儿童足踝部创面的护理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收治33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儿童患者行小腿穿支螺旋桨修复重建,采用医护一体化围手术期管理;强化夜间体位管理;遵循"观察-记录-判断-处置"的原则进行血运护理。根据穿支螺旋桨血运障碍发生的特点,统一观察顺序先看颜色,再观察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最后看张力及测温。制定血液循环量化评分表,每次观察进行量化打分以判断血运并采取相应的处置。出院后均接受门诊随访,采用Thankappan外观满意度评分评价。结果1例患者术后第3天夜间体位管理缺失,Ⅱ度肿胀,静脉回流受阻;术后24 h内,5例血运量化得分在1~4分,表现为大、小桨颜色由红润转变为暗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少于2 s,经处置后48 h,3例得分由4分降至2分,2例得分无变化。4例评分5~7分,其中3例大、小桨颜色紫红,毛细血管充盈少于1 s,轻度肿胀,温31 ℃~32 ℃;1例蒂部暗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少于1 s,中度肿胀,温31 ℃~32 ℃,边缘无渗血。经处理,2例好转评分下降至4分;1例循环无变化,评分6分;1例循环障碍加重,评分大于8分。9例循环障碍的处置后6例成活,3例坏死,经手术探查后仍坏死,二期行股前外侧(ALTF)游离移植后创面愈合。最终33例成活30例,坏死3例,成活率为90.9%。患儿均获随访,时间6~24(10.2±4.3)个月,质地好,小腿外形良好,下肢运动功能满意。末次随访结果优20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90.9%。结论应用小腿穿支螺旋桨修复儿童足踝部创面,围手术期护理重点与成人有差别。对此类患儿采用围手术期医护一体化管理,加强薄弱环节的体位管理,遵循"观察-记录-判断-处置"程序进行血运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螺旋桨皮瓣 穿支皮瓣 小腿 足踝部创面 儿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尺动脉腕上支双叶穿支的设计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21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应用包含上行支及下行支的尺动脉腕上支双叶穿支修复相邻两指同时存在软组织缺损以及单指末节脱套伤患者12例,其中单指末节脱套伤5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5 cm×5.2 cm~3.4 cm×6.8 cm,相邻手指同时存在软组织缺损7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0 cm×2.6 cm~2.7 cm×3.2 cm。分别在前臂远端尺掌侧缘和手背尺侧缘,设计以包含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及下行支的双叶游离移植修复,单叶切取范围2.0 cm×2.8 cm~3.0 cm×3.6 cm,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采用门诊直接访问、电话咨询以及手机微信视频通话相结合的形式随访。结果术后11例完全成活。出现动脉危象1例,经手术探查成活;其中1例以下行支营养血管远端叶术后出现远端供血不足,出现部分坏死,经换药治疗后创面愈合。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0.5个月。外形、弹性、质地、色泽均满意。远端叶TPD为6.2~12.4 mm,平均7.3 mm;近端叶TPD 7.3~14.8 mm,平均9.4 mm。结论包含上行支及下行支的尺动脉腕上支双叶穿支修复相邻两指同时存在软组织缺损及单指末节脱套伤,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修复效果,手术操作方便,疗效肯定。

  • 标签: 尺动脉腕上支双叶穿支皮瓣 指损伤 修复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携带静脉的游离趾腓侧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采用不携带静脉的趾腓侧游离修复手指指腹缺损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32(18~42)岁,患指指腹缺损面积1.0 cm×0.5 cm~1.8 cm×0.8 cm,术中切取趾腓侧仅携带趾底动脉及趾底神经,吻合和缝接患指指掌侧固有动脉及指掌侧固有神经,所有均未携带回流静脉,足趾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常规抗感染、抗痉挛、抗凝治疗。术后门诊定期随访。结果术后全部成活,均未发生血管危象,供、受区术口均Ⅰ期愈合。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4(4~12)个月。患指指腹外形饱满,质地、弹性良好,末次随访时TPD达6~8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功能,获优7例,良1例。结论游离趾腓侧对于修复手指指腹微小创面,可以不携带回流静脉使成活,对于在解剖分离回流静脉失败的病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趾腓侧皮瓣 手指 指腹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同指顺行血管神经岛状修复拇指末节尺侧缺损的疗效。方法自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我们对拇指末节尺侧皮肤缺损15例患者,采用同指顺行血管神经岛状结合虎口"Z"字成形术修复。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指间关节活动度、拇指外展角度、两点分辨觉,使用密歇根手功能评分量表(Michigan hand outcomes questionnaire,MHQ)全面评估术后患者对患手功能及外观的满意程度。结果术后所有均Ⅰ期存活,随访时间为5.5~7.0个月,平均6.13个月,两点分辨觉术后6个月可恢复至平均4.1 mm,拇指指间关节屈伸活动及外展角度分别为72.1°和92.7°,达到了健侧的82.2%和95.7%。MHQ评分结果显示患者均对患指术后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同指顺行血管神经岛状结合虎口"Z"字成形术是治疗拇指末节尺侧缺损的有效术式。

  • 标签: 拇指 外科皮瓣 指腹 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medial sur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MSAPF)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中小面积缺损的手术效果。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我们应用游离MSAPF修复四肢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30例患者,缺损部位18例为足部,10例为手部,2例为前臂。供区创面24例一期直接缝合,6例行少量全厚片移植覆盖。术后定期随访外形、感觉恢复及供区情况。结果术后30例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6~10个月,平均8个月,外观良好,色泽接近正常,质地软,4例因外形臃肿行二次整形。30例切取后均不影响膝、踝关节运动功能。2例瘢痕轻度增生,无明显功能障碍。受区感觉恢复至S2~S3,温痛觉恢复可。其中2例患者腓肠内侧神经切取后足内侧和内踝部位感觉减退,均在术后半年左右恢复正常。30例患者对供区及受区外观均满意。结论游离MSAPF修复四肢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较理想的创面修复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 四肢
  • 简介:摘要移植是治疗体表皮肤软组织与器官缺损的主要技术手段,但传统移植的目标大多局限于成活和创面愈合,少有考虑受区功能与外形的恢复和如何减少供区损害。穿支新技术、新理念的出现,特别是特殊形式穿支系列术式的衍生与发展,使得显微重建步入新阶段,设计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显微重建外科医生的关注与重视,穿支不仅要重视"点、线、面"的基础设计,更要重视其平面、层次与嵌合组织内容的优化设计,旨在实现"移植皮高质量成活、受区恢复良好外形与功能、供区损害最小化"三者完美统一的显微重建新目标。

  • 标签: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皮瓣设计 显微外科 重建 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腹部游离形式分类、制备策略及在乳房再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20年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游离下腹部移植即刻或延期乳房再造的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根据穿支实际情况制备以下4种形式的下腹部进行乳房再造:(1)游离全段腹直肌肌;(2)携带内侧或外侧部分腹直肌的游离腹直肌肌;(3)携带中间部分腹直肌的游离腹直肌肌;(4)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统计分析各类下腹部的术中情况(质量、血管蒂长度、制备时间等)、再造乳房外观及并发症情况。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结果共纳入181例乳腺癌患者,其中Ⅰ期111例,Ⅱ期70例,患者年龄(38.5±4.8)岁(25~64岁)。共制备197侧游离下腹部。其中,制备游离全段腹直肌肌12侧(6.1%),质量为(355.8±16.4)g,血管蒂长度为(5.7±0.8)cm,制备时间为(37.4±2.5)min;携带内侧或外侧部分腹直肌的腹直肌肌41侧(20.8%),质量为(357.4±20.5)g,血管蒂长度为(6.9±0.6)cm,制备时间为(45.9±4.9)min;携带中间部分腹直肌的腹直肌肌68侧(34.5%),质量为(362.6±24.7)g,血管蒂长度为(7.2±0.3)cm,制备时间为(49.4±6.3)min;游离DIEP76侧(38.6%),质量为(368.4±24.0)g,血管蒂长度为(9.8±0.4)cm,制备时间为(49.7±3.1)min。3例患者术后发生血肿,急诊探查清除血肿,所有均完全成活。12例患者术后6~24个月行脂肪注射局部修整。随访14~60个月,平均37.1个月,未出现乳腺癌复发病例;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满意,无挛缩变形;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采用全段腹直肌肌和游离DIEP的患者各有1例发生轻度腹壁疝,二次手术加强腹直肌前鞘后缓解。结论下腹部穿支血管的位置、大小、来源以及血管蒂的解剖情况变化较为复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对最安全的制备形式。DIEP并不是游离下腹部唯一的选择。

  • 标签: 腹直肌肌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乳房再造 游离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外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动脉化静脉游离移植中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显微外科采用动脉化静脉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的患者资料。在红外血管成像仪辅助下,根据Goldschlager分型中的Ⅲ型设计合适的静脉血管走行,放大镜辅助下切取,将游离的静脉移植于受区创面。术后观察修复情况,包括血运、颜色、质地、成活情况,患指屈、伸活动度和前臂供区外观。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功能。结果共纳入17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19~68岁,平均34.6岁。共设计切取18个大小为2.0 cm ×3.0 cm ~ 8.0 cm × 9.0 cm。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8个术后2 d出现水疱,予抬高患肢保持水疱完整性,术后1周水疱消退;7个术后2 d出现淤血情况,经抬高患肢、拆除部分缝线等常规处理2周后逐渐自行消退;1个术后1周出现渐进性低灌注状态,经保温、抗凝、扩血管及高压氧对症处理后无明显改善,最终坏死。完全成活17个,完全坏死1个。所有成活无臃肿,外观佳,2例植皮区色素沉着,患指屈、伸活动度良好。16例(除去1例完全坏死)成活的患者手部功能评价结果:优11例,良5例。结论红外血管成像技术具有非接触、无创、操作简单、直观精确等优点,可实现直视下快速设计静脉,是动脉化静脉移植的得力辅助工具。

  • 标签: 外科皮瓣 红外线 静脉 移植 动脉化静脉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修复足趾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创伤显微外科收治的单纯足趾皮肤缺损患者,采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修复创面,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通过门诊、微信定期随访,观察外形、质地、毛发生长情况,供区、受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9~44岁,平均31.3岁。创面部位:第1足趾8例,第2足趾2例,第4足趾1例。缺损面积2.2 cm×1.8 cm~5.7 cm×3.8 cm。一期修复4例,二期修复7例,切取面积2.6 cm× 2.1 cm~ 6.1 cm×4.2 cm。10例患者顺利成活,伤口一期愈合,1例远端小面积坏死,经再次手术修薄后愈合。术后均获随访6~18个月,9例外形良好,2例稍臃肿。所有质地良好,无穿鞋不适,行走无明显影响,供区存留线性瘢痕。3例因毛发生长明显给予激光脱发治疗。结论采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修复足趾小创面,外形恢复满意,可达到良好美学修复效果。

  • 标签: 外科皮瓣 腓肠内侧动脉 足趾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拇指指动脉逆行近节背侧移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0年6月任丘市人民医院采用拇指指固有动脉逆行近节背侧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患者资料。设计切取同指近节背侧岛状,术中将供应血运的穿支血管近端的指动脉切断结扎,以指动脉为蒂逆行转移修复拇指指腹缺损。以9-0无创缝合线将携带的指背神经与指固有神经断端吻合。供区游离植皮修复。随访受区、供区植皮存活情况,及修复指腹外观、感觉情况。结果共纳入68例拇指指腹缺损患者,均伴有末节指骨肌腱外露。男39例,女29例;年龄18~63岁,平均35.8岁。术中切取近节背侧岛状大小为2.0 cm×3.0 cm~3.1 cm×4.2 cm。术后全部及供区植皮均存活,创面一期愈合。6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0.6个月。外形不臃肿,指腹饱满,外观满意,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距觉为4~11 mm。结论采用拇指指动脉逆行近节背侧修复拇指指腹缺损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等优点,能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手损伤 拇指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指固有动脉 拇指指腹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双叶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对苏州大学附属瑞华骨科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6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患儿采用游离股前外侧双叶修复,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范围在3~12岁,平均8岁;皮肤缺损大小范围在13. 0 cm×6. 0 cm~15. 0 cm×12. 0 cm;合并胫骨骨折1例、胫后动静脉断裂2例、腓浅神经断裂2例、合并肌肉及肌腱损伤的5例,仅皮肤缺损的1例,创面均有深部肌腱及骨外露,但未有肌腱等组织缺损。一期行骨折复位内固定,血管、神经、肌肉、肌腱修复,创面VSD覆盖,择期在静脉全麻下游离股前外侧双叶修复。根据创面大小设计样布,在股前外侧区纵行设计双叶,以方便切取后供区能直接缝合,切取总面积22. 0 cm×4. 0 cm~29. 0 cm×7. 5 cm。如果两块血管同源,内的主干血管直接与受区血管吻合并桥接受区血管;如果两块不同源,则先通过内增压的方式并连成一个血管蒂的双叶,再与受区血管吻合并桥接受区血管,大腿供区直接缝合。结果6例全部成活,供区均未植皮,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36个月,平均17个月。6例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臃肿及供受区瘢痕增生,色泽、质地接近周围皮肤,3例行二次手术修薄整形,2例行供受区瘢痕切除术,术后恢复满意。供区除有瘢痕增生外,功能无影响。结论游离股前外侧双叶是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较好方法,具有血供可靠、供区损伤小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术后臃肿、瘢痕增生等可通过二次手术改善。

  • 标签: 外科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儿童 足踝
  • 简介:摘要2019年4月2日,对1例左手示指中末节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动脉化静脉游离腕横纹修复。创面大小2.5 cm×4.5 cm,切取面积大小2.7 cm×4.8 cm,术后给予抗感染、抗凝、解痉等对症治疗,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血运良好,略有色素沉着,外观无臃肿,质地柔软,TPD为8.0 mm,患指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为优。

  • 标签: 腕横纹皮瓣 手指 动脉化静脉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第1足心动脉穿支修复前足内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对13例前足内侧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第1足心动脉穿支逆行旋转修复,术中缝接神经,供区游离片植皮。切取面积1.5 cm×2.0 cm~8.0 cm×4.5 cm。术后门诊随访11例,微信随访1例,电话随访1例。结果12例术后成活良好,1例远端出现瘀斑和张力性水疱,经拆线减张后换药愈合,余伤口I期愈合。随访8~18个月,平均10.5个月,耐磨,质地柔软,肤色接近正常,恢复保护性感觉,静止状态下TPD达6~8 mm,平均6.5 mm,患足下地行走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应用第1足心动脉穿支修复前足内侧软组织缺损具有切取简便、操作简单、供区损伤较小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足心动脉穿支皮瓣 前足 修复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预扩张胸三角修复面颈部病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7月—2018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面颈部病损患者355例,其中男200例、女155例,年龄4~48岁,以热力烧伤后瘢痕、Ⅲ型和Ⅳ型面颈部畸形为主。Ⅰ期行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根据病损的大小及位置,置入合适容量的扩张器对胸三角区域进行扩张;Ⅱ期为带蒂转移术,待扩张器扩张至理想容量后,切除病损组织,依缺损面积(单侧缺损面积为7 cm×5 cm~17 cm×16 cm)设计后带蒂转移,胸部供区切口直接拉拢缝合;待成活后Ⅲ期行延迟术及断蒂术,本组患者单个面积8 cm×5 cm~20 cm×18 cm。统计本组患者使用个数,扩张器个数、额定容量及扩张情况,各期手术间隔时间,存活情况,各期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使用460个预扩张胸三角,其中250例患者采用单侧、105例患者采用双侧,相应共使用460个扩张器,额定容量以500 mL(163个)和600 mL(142个)居多;扩张器的扩张倍数为额定容量的(1.14±0.19)倍。本组患者扩张时间为(96±30)d,带蒂时间为(32±8)d,延迟时间为(7.5±1.6)d。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以感染(29例)、扩张器外露(18例)和血肿(10例)为主。随访6~120个月,患者修复处弹性、质地和颜色与受区周围组织相近,面颈部对称、不臃肿。结论通过超量扩张可获得的胸三角面积较大,厚度较薄,弹性、质地和颜色与面颈部受区周围组织相近,可获得良好的面颈部外观,并发症以感染和扩张器外露为主,多见于Ⅰ期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后。

  • 标签: 外科皮瓣 扩张术 面部 瘢痕 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趾腓侧游离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4年8月,采用趾腓侧游离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16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2(27~45)岁。致伤原因:机器挤压伤9例,电锯伤3例,碾挫伤3例,撕脱伤1例;拇指12例,示指3例,中指1例;左侧6例,右侧10例;合并末节指骨骨折7例,示指屈指肌腱断裂1例。急诊予清创、骨折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断裂肌腱端端缝合;缺损面积为2.5 cm×3.0 cm~3.0 cm×4.5 cm,5~7 d后予修复,大小为3.0 cm×3.5 cm~3.0 cm×5.0 cm;供区植皮覆盖。术后常规抗炎、防凝、解痉治疗,石膏固定3周,拆线后开始功能康复,并定期随访。结果所有均成活,随访时间3~8年,平均5.2年,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5例,良1例,TPD 4~7 mm,外观、质地良好。供区植皮区无破溃,行走、穿鞋无障碍,步态正常。结论趾腓侧游离移植修复的效果接近原拇、手指的指腹,是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的一种较理想选择。

  • 标签: 拇指 趾腓侧游离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技术 外科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外侧区双叶嵌合穿支修复伴有严重感染肢体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2月至2018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采用股外侧区双叶嵌合穿支修复伴有严重感染的肢体创面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5~48岁,平均40岁。其中车祸伤5例,机器绞伤4例,其他伤3例;创面均合并有骨、肌腱或内固定物外露伴不同程度的感染,软组织感染10例,骨髓炎2例。使用样布得到创面形状及大小,9例为单一创面,面积12 cm×11 cm~26 cm×11 cm,将样布自中央一分为二,将宽度变为长度,设计双叶嵌合;3例为同一肢体上存在2处创面,单个创面面积6 cm×4 cm~14 cm×6 cm,按照创面大小设计双叶嵌合。6例采用同一源动脉来源的共干型双叶嵌合修复,3例采用不同源动脉来源的双干型双叶嵌合修复,2例采用筋膜型双叶嵌合修复,1例采用混合型双叶嵌合修复。内携带的股外侧肌或阔筋膜张肌用于填塞死腔或窦道,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观察成活、伤口愈合及供区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2例均顺利成活,9例单一创面切取面积为24 cm×6 cm~32 cm×7 cm;3例2处创面切取的单个面积为7 cm×5 cm~14 cm×7 cm。肌切取体积为4 cm×3 cm×2 cm~11 cm×6 cm×4 cm。无一例发生血管危象,受区伤口愈合时间为12~83 d,平均27 d,大腿供区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7~32个月,平均16个月,质地柔软、色泽与周围皮肤相近,表面恢复保护性感觉。供区均为线性瘢痕存留,1例瘢痕面积较大,但未出现瘢痕挛缩及疼痛等不适,1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切口区感觉异常,2个月后逐步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骨髓炎者随访期内未出现窦道、皮肤不愈合、伤口流脓等,1例术后1年因骨缺损行骨手术,骨缺损顺利修复。结论采用股外侧区双叶嵌合穿支修复伴有严重感染的肢体创面,可以根据受区的条件进行个性化的设计,携带血供丰富的肌肉,有效地控制感染并修复创面,减轻供区的损害。

  • 标签: 穿支皮瓣 软组织损伤 伤口感染 肌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区双叶穿支的血供方式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7月,采用股前外侧区双叶穿支修复102例四肢创面患者资料,男80例,女22例;年龄9~66岁,平均40.7岁。其中29例为不连续的两处创面,创面面积5 cm×5 cm~30 cm×18 cm;73例为单一创面,创面面积12 cm×11 cm~27 cm×15 cm。术前以彩超定位股前外侧区穿支点,根据创面形状设计双叶。根据血供方式的不同设计共干型、双干型、筋膜型、混合型双叶穿支移植修复创面。对于穿支为共干型或筋膜型,切取游离后直接修复创面;对于穿支为双干型或混合型,在断蒂后先行穿支内增压吻合,而后再拼合修复创面。股前外侧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102例患者共设计双叶穿支105侧,其中共干型43侧、双干型30侧、筋膜型24侧、混合型8侧。单叶的切取面积为6 cm×5 cm~20 cm×9 cm。1例伴有两处创面者术后17 h双叶中的一叶发生动脉危象,手术探查为动脉顽固性痉挛,经移植静脉后危象解除,术后该叶远端出现约4 cm×3 cm浅表坏死,经换药后瘢痕愈合;2例修复单一创面的双叶术后48 h其中一叶发生静脉危象,经拆除缝线,表面切口放血7 d后成活。102例患者创面均愈合,愈合时间8~83 d,平均19 d;大腿供区均一期愈合。术后10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0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时,色泽、质地良好,温、痛、触觉部分恢复。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感觉评级标准评定:S2级21例,S3级81例。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的血运评价指标,优91例,良11例;优良率100%。供区VAS评分均为0分,多为线性瘢痕存留,其中5例瘢痕宽度超过3 cm,但未出现瘢痕挛缩及疼痛等不适。9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供区感觉异常,3个月后逐步恢复。结论应用不同血供类型的双叶股前外侧穿支修复四肢创面,可以克服因源动脉不同造成的血供缺失或不足;同时明确血供分型有助于设计分叶及切取,术后可大幅提高的成活率。

  • 标签: 外科皮瓣 四肢 软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强现实(AR)技术在实施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肢胫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下肢胫骨与软组织缺损9例,术前先对双侧小腿进行CTA扫描,获得胫骨缺损的DICOM数据,通过虚拟手术辅助技术,将设计的腓骨及其血供模型图像导入Sina软件,运用AR技术将虚拟腓骨信息投影叠加到患者小腿供区体表,进行精准定位下手术。本组实施腓骨游离移植切取,面积6.0 cm×4.0 cm~12.0 cm×6.0 cm,切取腓骨长度6.0~13.5 cm,修复下肢胫骨缺损长度5.0~12.5 cm,软组织缺损面积5.0 cm×3.0 cm~10.0 cm×4.5 cm。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腓骨成活情况及修复下肢的功能恢复情况,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术后腓骨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等并发症发生,供区及受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8~12个月,成活质地柔软,血运良好,修复部位外形不臃肿;腓骨与胫骨连接端在3~5个月开始出现骨痂形成,8~12个月时骨性愈合良好,未见骨吸收及骨不连,无螺钉松动或脱落等情况;受区小腿无疼痛症状,站立及行走自如,负重功能接近正常。依照Enneking系统评分:平均27分;优7例,良2例。结论AR技术应用于腓骨移植修复胫骨骨缺损辅助手术,临床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标签: 增强现实技术 腓骨皮瓣 胫骨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MSAP)修复前臂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7年9月,应用MSAP修复前臂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9~ 57岁,平均41岁;其中前臂6例,足部7例,足部创面均位于前中足。切取面积为3.0 cm×4.0 cm~ 7.0 cm× 15.0 cm。修复足部创面时均选用同侧小腿,小腿供区创面均进行一期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复查及微信方式,对外形、感觉及供区恢复情况进行定期随访。结果13例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及坏死,3例术后存在感染,给予换药及抗炎治疗后创面逐渐愈合。术后随访11例(2例外省患者失访),随访时间4~ 18个月,平均12个月,未发现供区明显功能障碍,受区外形良好;7例感觉恢复至S2~S3, TPD 6~ 9 mm。结论游离MSAP不损伤主干血管,血管蒂长,穿支恒定,皮下脂肪相对较薄,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及足部创面效果良好。

  • 标签: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前臂 修复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足底内侧修复手部掌侧较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足底内侧游离移植修复手部掌侧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2例,其中外伤7例,瘢痕挛缩切除创面5例。创面均合并血管、神经、肌腱或骨外露,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4 cm×2.6 cm~6.8 cm×5.0 cm;均为择期手术。术后门诊定期随访,观察的外观、质地、感觉及患手的功能等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1例完全成活,1例在术后第2天发生血管危象,经急诊手术探查后成活。12例伤口I期愈合,愈合时间为13~16 d。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个月,外观不臃肿,质地、色泽良好,角化度良好,与受区周围皮肤接近,抓握、持物功能良好,TPD为6~8 mm,感觉恢复达S3~S3+,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及工作。供足植皮成活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功能、感觉无影响。结论足内侧质地与手掌皮肤结构接近,穿支血管解剖恒定,修复术后手功能及外观功能恢复良好,是修复手部掌侧较大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一种

  • 标签: 足底内侧皮瓣 手掌侧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