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指导性案例中的那些部分具有指导性?应当如何使用指导性案例?判决书是指导性案例的本体,其中的判决理由、法律说理、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或判决结果都可以具有指导性。需要仔细辨析判决书中的法律说理和事实认定,并改进判决书的写作。裁判要旨与案例评析是判决书之外具有指导性的部分,对于司法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应当规范对裁判要旨和案例评析的制作并超越裁判要旨。在判决书中引用相应的指导性案例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法院的科层制结构对指导性案例的使用和指导性的实现具有实际影响;指导性案例与司法解释具有交叉关系;完善对指导性案例的选择和使用需要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增加共识。

  • 标签: 指导性案例 判决书 裁判要旨 案例评析 适用方法
  • 简介:<正>玩忽职守案件一般具有牵连人员多、责任分散、而且各有关人员的责任并不等同的特点。在众多的责任人员中,哪些责任人员应负刑事责任,哪些责任人员负非刑事责任?是司法实践中最为复杂、最难把握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拟对上述问题作如下探讨。一、直接责任人员应当承担刑事

  • 标签: 直接责任人员 玩忽职守案 承担刑事责任 因果关系 重大损失 行为人
  • 简介:对新刑诉法第12条规定的原则从语法学角度和逻辑学角度分析,应称之为“确定有罪权由人民法院依法行使”。该原则强调只有人民法院才享有最终确定有罪权,这一原则蕴涵着两大诉讼价值观念:控审制衡观念和审判重心观念。

  • 标签: 确定有罪权 假设复句 假言判断 控审制衡 审判重心
  • 简介:法律是包含权利、义务的规则,是行为的规范,法律概念与法律规则的确定性是法律应有的属性,不断地寻求精确化的结论和解释是法律发展的目标。然而,作为市场基本法律的反垄断法却表现出大量的不确定性,各国在称反垄断法时往往加上“政策”一词,来表示这种不确定性。这...

  • 标签: 合理原则 不确定性 垄断法 市场力量 本身违法原则 相关市场
  • 简介:中国传统司法有无"确定性"?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澄清司法"确定性"的含义和标准。本文以西方近现代的法的"确定性"观念为标准,以清代司法为例,从适用法律规定是否具有确定性、事实认定是否具有确定性和法律推理过程是否具有确定性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司法进行考察,得出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的结论。

  • 标签: 传统司法 确定性 清代司法
  • 简介:近年来我国多次爆发了大规模缺陷食品侵权事件,而近期发生的“三鹿”奶粉侵权事件,再一次给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敲响了警钟。建议建立比较合理的赔偿机制,明确具体的民事责任主体的有效应对:在大规模的侵权行为发生时,首先应由保险公司和相关的侵权企业对受害人进行赔偿;在其不能赔偿时,由法定的专项赔偿基金承担补充的赔偿责任。国家补偿作为最后的救济途径。

  • 标签: 三鹿奶粉 缺陷食品 民事责任主体
  • 简介:我国《侵权责任法》第47条明确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惩罚性赔偿具有惩罚、遏制、补偿、激励功能。惩罚性赔偿的性质决定了在确定惩罚性赔偿数额时要极为慎重。影响惩罚性赔偿数额的三个最重要因素为受害人主观过错(μ)、补偿性赔偿数额(α)、企业支付能力(β),法官可以通过当“3α≥β×μ,则χ=β×μ;当3α〈β×μ,则χ=3α”的公式来确定惩罚性赔偿数额。

  • 标签: 惩罚性赔偿 激励 企业支付能力
  • 简介:行政诉讼裁判基准时,旨在解决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应以何时之事实及法律状态针对诉的理由具备性加以判断的问题。作为行政诉讼裁判基准时最主要的学理分歧,处分时说与判决时说因侧重点不同,并不存在绝对的孰是孰非,也无法简单地以"原则/例外"的模式来应对所有案件。法院对行政诉讼裁判基准时的确定,应以综合权衡个案中的各项考量因素为基础。在综合权衡的过程中,行政诉讼裁判基准时遵循"层递式"的确定规则:首先,根据首要考量因素——现行法的规定及其推论来确定;其次,现行法未规定且无法作出合理推论的,斟酌个案中的其余考量因素来确定;最后,依个案中不同考量因素将推出不同裁判基准时的,以修正的判决时说来确定

  • 标签: 裁判基准时 考量因素 综合权衡 确定规则 修正的判决时说
  • 简介:走私货物适用税率核定偷逃税款,是认定罪与非罪,罪轻罪重的重要法律事实,而确定原产地是适用税率的必要条件。在行政征收过程中,进口人承担对原产地的主要证明责任,但是在涉罪案件中,原产地的举证责任如何分配,以及原产地不明的走私货物如何适用税率,司法机关和海关存在分歧。本文从法理和执法实际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指出双方观点的缺陷,并认定根据当前立法以及海关进口的实际情况,涉罪案件原产地不明的进口货物应当适用优惠税率。

  • 标签: 走私货物 税率 原产地不明 进口货物 走私涉罪案件 犯罪认定
  • 简介:法律都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经济法具有更为明显的不确定性。经济法具有较强不确定性的成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二元思维、经济法时空性、突出的政策性及其自身的非完备性等。从市场经济法制体系的整合功能分析,经济法的不确定性具有巨大社会价值和特殊的优势功能,保障了市场经济中集体理性的实现,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经济法不确定性的功能主要包括内在功能与外在功用。同时,我们也能发现经济法不确定性自身也存在诸多的功能局限,需要从立法和法律实施的角度深入探讨。经济法的不确定性为我们认识和探讨法律的不确定性问题提供了很多例证和启发。

  • 标签: 经济法 法律的确定性 法律理念 法律功能
  • 简介:本文通过对我国2001年3月10日公布、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分析,并结合国外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法律责任的动态,对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新规定进行必要的说明,进而提出进一步完善精神损害赔偿范围法律规定的建议。

  • 标签: 民事侵权 精神损害 民事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