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们从不否认启蒙运动的伟大功绩,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启蒙之后的世界无论在文化上还是在社会实践中,已经显示出了启蒙运动中所蕴含价值观念的局限。其内在根源在于:其一,启蒙精神自身蕴含着欧洲文明危机的种子,在今天已经展现出来。其二,“时空压缩”“网络社会”的出现,造就了超越地域与国家限制的金球化经济。因此,以现代的观念原则去面对全球化问题,常常表现为一种文化滞后。实际上,无论是在现实还是在理论中,“新文明”已经开始萌芽。对此,马克思指出,这将是在经济社会形态终结之后,有别于技术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则进一步说明,新文明应以“互存共生为原则,构建以人、自然、技术、文化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另一种全球化。

  • 标签: 新文明 启蒙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 简介:行政作风、行政道德和行政精神是行政文化的核心内容。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对理论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批评自我批评的行政作风,对不辱民命、为民请命、廉政勤政、防腐拒变、反对官僚主义的行政道德以及终身学习、大胆创新、追求卓越的行政精神作了可贵的探索和重要贡献,对于当代中国行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行政文化 探索与贡献
  • 简介:葛兰西毛泽东的革命观有相同之处,但二者同中有异。一方面,二者均看重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功能,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都属于总体的革命观。另一方面,二者的显著区别主要体现在对历史条件的判断、两种领导权的顺序抉择和夺取文化领导权的策略选择上。葛兰西和毛泽东的革命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组成部分,是对东西方不同社会结构下革命问题的回应,分别代表了马克思主义者对政治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和政治经济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思考。这种思考对我们进行经济文化建设依然非常重要。

  • 标签: 葛兰西 毛泽东 革命观 意识形态
  • 简介:列宁在十月革命前,阐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巴黎公社实行“社会公仆”的原则、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思想,包括铲除特权、人民管理、人民民主等。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总结实践经验,防止公仆变为主人的思想很丰富、很深刻,也弥足珍贵:警惕“执政党的引诱力”,防止脱离群众的危险;反对特权,对党员的惩处严于非党员;坚持体制改革,健全权力制约和权力监督机制;加强法制,从严执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 标签: 列宁 公仆原则 巴黎公社
  • 简介:9·11事件之后,许多人重新审视和思考世界形势,悲观的认为自二战以来,地区战争不断、时局动荡不安。所以。战争和灾难才是一种常态,而和平则只存在于一个短暂的时期,甚至只是种主观的愿望,发展更是不能均衡。于是他们对“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提出了质疑。其实,这是对邓小平时代主题观的误解。我们应该从该时代主题观的形成过程、背景以及它的真正内涵,来全面认识邓小平的时代主题观。

  • 标签: 和平与发展 世界形势 战争 邓小平 9·11事件 二战
  • 简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均曾提出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从表面上看,这一命题在两者哪里一字不差,在时间上哈贝马斯还要早十余年。但从本质上看,笔者认为二者绝不可同日而语,有着天壤之别。

  • 标签: 邓小平 哈贝马斯 科技观 现代化建设 科学技术 生产力
  • 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在凤阳县的“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凤阳大包干”的成功实行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同志的启迪、应允、支持分不开。时任中共凤阳县委办公室秘书的陈怀仁同志对万里五次来凤阳调研现场记录进行整理,于1980年5月撰写此文。2018年是纪念中国农村改革40周年、万里同志诞辰102周年,陈怀仁同志特对此文稍做修改。本刊一并刊登,以飨读者。

  • 标签: 万里 凤阳大包干 农村改革
  • 简介:<正>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生产发展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生产力是“全部历史的基础”。列宁也提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毛主席曾指出,评价一个政党作用的大小及好坏,“归根结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

  • 标签: 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工作 马克思主义 直接生产力 人类社会发展 生产发展
  • 简介:在艺术人类学研究中,有的学者认为艺术影响力来自对艺术客体的文化语境的把握,另一些则认为来自指涉过程中的技巧展示。本文认为艺术客体必须被置放于文化选择的特定符号系统中,依靠其结构性地位才能获得理解。结构的视角既关注艺术的符号学维度也重视艺术的技巧能动性,从而在形式意义、规范逾距、创新传统中找到了平衡点。

  • 标签: 艺术影响力 意义 指涉 形式 能动性
  • 简介: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面对当下纷纭复杂的艺术实践,譬如既有抽象、暧昧、观念性的先锋试验,也有感官化、生活化而不无媚俗嫌疑的大众文化,怎样的理论描述或阐释才算是较为恰切和有效的呢?时至今日,艺术理论似乎正不可避免地遭遇着一场尴尬:一方面,艺术越发变得莫名其妙,包括"过去的精神创造,艺术和历史,不再属于现在不言而喻的内容而是委弃给研究的对象";而另一方面,理论又愈加独立甚至制约着艺术,玩起了自足、自我阐释及阐释循环的游戏,其"对象接近于零",而其自身"却接近于无限"。在这种情势下,倘使延续一种理性、透明的形式主义批评,或者喧嚣地展开各式浮光掠影、言之无物的文化研究,那只会使天堂和地狱变得更为人烟稀少。可能的办法也许是:回到经验现象,返归艺术语言本身,寻找切入艺术实践的理论话语的新的可能。

  • 标签: 修辞阐释 意识形态和合 美学意识形态
  • 简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但社会主义经济决定资源配置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需要将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既要用市场调节的优良功能去抑制“国家调节失灵”,又要用国家调节的优良功能来纠正“市场调节失灵”,从而形成高效市场即强市场和高效政府.也即强政府的“双高”或“双强”格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本身就是经济和政治的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不容割裂。没有一个国家没有宏观调控,只是力度大小和方式不完全相同。经济建设意识形态工作不是两种平行的事情,某些意识形态经济工作有着密切的交叉关系。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本身就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模式,是国际大垄断资产阶级的一种经济意识形态。“经右政左”说法从理论上讲是一对矛盾的概念。应当在政治上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经济上既要市场经济,又要社会主义。政治上经济上两边都要摆正。

  • 标签: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 宏观调控 “经右政左”
  • 简介:一种经济正义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有效促进全体繁荣而建立的分配模式为指导原则。本文通过分析全球化复杂而歧义的现象,得出全球经济运作的基础仍然是一国政府。因此,中国经济正义应维持甚至改善它的经济转型的可持续状态,目的是实现本国最佳分配模式,从而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提供现实根据。

  • 标签: 全球化 经济正义 经济发展
  • 简介:<正>提起佩里·安德森(PerryAnderson),中国学者并不陌生。身为当代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思想史家,安德森的主要著作《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后现代性的起源》、《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交锋地带》均已有中译本面世,并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为英国著名的左翼知识分子,近半个世纪以来,安德森一直是国际左翼核心刊物、英国著名杂志《新左翼评论》的编辑和灵魂人物,被文化批评家泰勒·伊格尔顿称为"不列颠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最

  • 标签: 安德森 西方思潮 思想家 哈贝马斯 奥克肖特 谱系
  • 简介:尽管马克思古希腊哲学传统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但从古希腊哲学传统来研究马克思的思想,在学术界尚未成为中心主题。那么,马克思的民主思想亚里士多德,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雅典城邦有什么关联呢?城邦先于国家社会的区分,而巴黎公社后于国家社会的区分,两者都是国家社会相融不分的公共生活领域。亚里士多德以雅典民主政制为原型的理想城邦马克思的理想社会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如民主是需要有教养的人民,人民共同掌握和参与政治权力;雅典的人民领袖公社的社会公仆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以及防止多数人的暴政等。亚里士多德为马克思的民主思想提供了古典来源,也为马克思批判现代资产阶级民主提供了古典支持。

  • 标签: 雅典城邦 巴黎公社 亚里士多德 马克思 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