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以15个长江流域棉花杂交种为基础材料,花粉混合互交构建了综合群体,从中选育出29个棉花株系。通过田间试验对12个主要性状进行考察,衍生株系间霜前花率的变异最大,子棉产量及构成因素次之,纤维品质性状的变异最小。主成分分析表明,纤维品质、产量及构成因素、霜前花率、衣分和株高等前5个主成分,对变异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24.312%、19.662%、13.287%、10.812%、9.085%。基于SSR的分子标记差异,绝大多数衍生株系聚在一类,遗传差异较小,明显区别于黄河流域棉花品种。

  • 标签: 棉花 综合群体 主成分分析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 简介:本文回顾了中国果树种质资源工作的发展历史,总结了我国30余年果树种质资源工作取得的成就,指出中国果树种质资源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开展种质资源基础性工作提出了发展建议。

  • 标签: 果树 种质资源 回顾 建议
  • 简介:调查、收集了甘肃省干旱地区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为甘肃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利用提供基础材料。2011-2013年采用查阅文献、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分布在甘肃干旱地区18个县(市、区)、48个乡(镇)、81个行政村的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及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种质进行了收集。共收集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及野生资源材料845份,分属16科46属62种,其中抗旱种质27份,耐盐碱种质4份,高抗锈病种质14份。本文对调查地区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消长情况及原因和调查、收集到的资源种类及其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甘肃省干旱地区抗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干旱地区 抗逆 农作物 种质资源 调查
  • 简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主要是由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引起的侵染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玉米重要病害之一。本文研究了吉林省主要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抗病性差异,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间以及自交系间抗病性差异明显;吉63、黄早4、自330、丹9046、丹9041、铁7922、掖478、沈5003、丹340和E28等一批应用多年的种质资源均为感病类型(MS-HS);而新选育的各类群一些种质和具有热带、亚热带血缘的78599等一些外来种质资源均为抗病类型(R~HR)。杂交种的抗病性与双亲的抗病性有密切关系;玉米杂交种苗期较抗病,抽丝期极为感病,这表明杂交种抗性随植株生长而递减。

  • 标签: 玉米 弯孢菌叶斑病 抗性鉴定 种质资源
  • 简介:引进国外种质、促进粮食生产,对中国至关重要。中国每年从世界各地引进大量的作物遗传资源,如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甘薯,当然主要是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各中心引进的。同时,中国也向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各中心和其他国家提供了许多作物遗传资源(如大豆),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种质资源的流动有利于中国,因此中国应该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各中心和其他国家加强合作,组织专家系统研究并争取尽快加入《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强化统一管理,规范种质资源引进与输出,建立共享机制,推进种质资源共享。

  • 标签: 作物 种质资源 引进 流出
  • 简介:2018年6月22-25日,在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组织安排下,"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以下"行动")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植物遗传资源学报》主编刘旭院士,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周云龙,中国农科院作科所资源中心主任李立会等一行6人的调研组前往汉中和安康地区,对陕西省的“行动”工作进行调研督导。

  • 标签: 种质资源 管理局 陕西省 普查工作 调研 种子
  • 简介:为了揭示河北省绿子叶黑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其研究利用提供理论根据,以46份原产河北省的绿子叶黑豆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基于表型性状及ISSR标记鉴定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ISSR引物共检测出60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有8.6个等位变异,变幅为5~17个;ISSR引物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幅为0.721~0.927,平均0.820;利用表型性状和ISSR标记数据进行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07~0.53和0.43~1.00,平均为0.284和0.704,遗传相似性变幅较大,河北省不同绿子叶黑豆品种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显示,类群与品种来源地有关。

  • 标签: 绿子叶黑豆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ISSR 遗传多样性
  • 简介:以生产上应用的耐湿性存在差异的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对照,采用盆栽模拟湿害胁迫的方法,对15份源自甘蓝型油菜与蔊菜属间杂交获得的遗传稳定的创新种质进行苗期耐湿性鉴定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湿害抑制根系生长,导致植株变矮,叶片发黄,生物量降低,湿害对根系影响最为严重,其次是植株总生物量积累和地上部分的生长。(2)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将全展叶数、绿叶率、苗高、根长、地上部分鲜重、根鲜重、植株总鲜重、地上部分干重、根干重和植株总干重等10个性状指标值转化成单一的综合评价值(D值),客观、科学、准确地对参试的18份材料进行了综合评价,为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湿性评价提供了方法参考。(3)15份创新种质除绿叶率外的9个测定指标的耐湿性系数均高于对照品种,耐湿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5份创新种质的D值均高于渝黄2号,13份创新种质的D值高于综合抗耐性俱佳的中油821,3份创新种质的D值高于高耐湿品种中双9号,聚类得到的高耐湿类群的7份材料中创新种质占6份(85.71%)。可见,创新种质的耐湿性平均要优于对照品种,说明通过远缘杂交获得的创新种质对甘蓝型油菜的耐湿性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良和提高。

  • 标签: 甘蓝型油菜 蔊菜 属间杂种后代 耐湿性 综合评价
  • 简介: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成立20周年学术论坛暨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2006年11月16—17日在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召开。会议开幕式由王述民副理事长主持,名誉理事长董玉琛院士致开幕词,刘旭理事长做了“团结协作,再接再励,为普及和提高作物种质资源科学技术而奋斗”的主题报告,遗传资源分会挂靠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所长致欢迎词。

  • 标签: 会员代表大会 中国农学会 遗传资源 学术论坛 中国农业科学院 作物种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