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文化观念随着它们所反映的世界而改变。如果它们坚持认为,也如其一直所做的那样,需要进入到历史的语境中才能看清楚事物的话,那么这一原则也必须运用于他们自身。甚至那些最抽象的理论也在历史的现实里面有其根源。例如解释学这门科学或者是阐释的艺术。一般都认为解释学的奠基人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但施莱尔马赫对阐释艺术的兴趣是因为被邀请去翻译一本名为《新南威尔士英国殖民地报道》才引发出来的,这就不那么为人们广泛所知了。该书记载了作者与澳大利亚土著的相遇,但施莱尔马赫考虑的是,我们怎样才能理

  • 标签: 施莱尔马赫 弗里德里希 英国殖民地 解释学 政治解放 后结构主义
  • 简介:孙犁2040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妇女解放运动的背景下产生,其建构的过程和意义都显示了强烈的革命意识形态。孙犁以"落后""先进"的革命话语将女性纳入到宏大历史叙事中,并标明其形象的塑造重在指向革命而非人性、人情。随着意识形态的变动作家不断调整、重构女性形象,以女性建构民族国家叙事,表现出孙犁追随革命的姿态。女性审美与革命话语间的冲突致使作家的艺术构成逐渐与主流文学产生裂隙,注定了孙犁被"边缘化"的命运。

  • 标签: 女性 革命 孙犁
  • 简介:2090是中国整个诗歌在经济转型、文化转型的夹缝中重新寻找出路的时代。接受者的文化心态与审美取向的转移,其他文学样式和文化样式的挑战以及诗人自我的重新定位和新诗艺术探索在路向选择上的迷茫,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形促使新诗的发展走向了低谷。然而,在整体的冷落、萧条中,女陛诗歌却未呈现出“世纪末”的衰微之势。相反,经过2080必要的发育和自觉的奋进,它依然处于生机勃勃的发展期。

  • 标签: 20世纪90年代 女性诗歌 中国 20世纪80年代 花朵 文化转型
  • 简介:2080城市电影中的空间影像大致经历了一个从生产的城市、技术员的城市到个体户的城市和消费的城市的转变,伴随着这一转变的,是空间呈现中地域性因素的突出和越来越明显,这在有关“北上广”的影像表现中尤其如此。这种状况表明,80的城市电影中城市空间的呈现常常处于城乡、中西和内外之间多重关系的交叉点上,因而有关城市空间的呈现某种程度上就是这多重关系变迁的反映。

  • 标签: 80年代城市电影 空间呈现 文化政治
  • 简介:张爱玲和苏青是2040上海沦陷区享有盛名的两位女作家,她们的文学创作,以独特的女性视角与观照方式,致力于市民阶层生存境遇和市民文化趣味的展露抒写,独具市民文化女性书写的明显特征。两位女作家的作品在创作观点、视野、题材上都饱含了市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趣味,这使她们的创作有别干“五四”女作家的时代眼光和社会观照,为40都市女性文学开辟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 标签: 张爱玲 苏青 都市女性写作 市民文化精神
  • 简介:2090以来,随着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政治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双方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中国大量的新移民也随之因留学、旅游、商务、技术及劳务输出等方式涌入新马,给新马华人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变化与影响。新移民的形成,除中国与新马政治关系的日益坚实、经贸日益密切外,还有交通及签证的改善及国内一系列因素的推动而致。

  • 标签: 新加坡 马来西亚 中国新移民
  • 简介:2090末兴起的新潮写作,表现出鲜明的个人化:一方面通过对现代商业社会时尚风潮的描绘和写作时尚化的追逐,用浅表而世俗的时尚展览将深度的东西消解在琐碎的日常经验中,文学审美价值、文学的道德追求和文学的使命感,都在时尚化的名义下被稀释和放逐;另一方面通过自然主义倾向的文学笔法,对充斥在现代消费主义社会欲望迷宫中的身体、金钱、性等进行尽情地表达,构造欲望乌托邦,使写作支点日益功利化,创作主体精神出现滑坡。

  • 标签: 身体写作 时尚 欲望
  • 简介:摘要20三十,中华民族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另一方面新疆民族问题爆发。国内外危机的加剧引发了知识分子对新疆局势的关注,提出了开发新疆的观点。

  • 标签:
  • 简介:作为“舶来品”,话剧艺术自19末、20初传入中国,经历了艰难的求索过程,至“五四”时代,广泛地接受了易卜生的现实主义戏剧美学观念,并对其后的话剧产生了深刻影响。2070末至80初,随着社会变革而来的是戏剧观念的变革,中国的戏剧家们由易卜生转向布莱希特,从戏剧美学观念、戏剧结构以及“陌生化”效果等方面,体现出对布莱希特戏剧艺术的认同,也使2080的话剧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质。

  • 标签: 话剧 20世纪80年代 布莱希特
  • 简介:中国民主同盟是在抗日民主斗争中发展起来的,19413月19日在重庆诞生时。由6个政治组织联合组成,始称民主政团同盟,后来为适应民主宪政运动的发展,19449月的全国代表会议上,政团同盟改组成为不是以党派团体而是以个人为基础的民主同盟。

  • 标签: 20世纪50年代 中国民主同盟 工作重点 社会主义改造 反右派斗争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10
  • 简介:周扬将整个《文学概论》具体分为五编十一章,当时周扬领导着两个《文学概论》编写组,本文即从周扬关于《文学概论》的讲话入手

  • 标签: 初文学理论 年代初 话语重建
  • 简介:2030,中国到处弥漫着失业恐慌的阴霾.南京国民政府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采取中西杂糅的方式治理失业,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成效,反映了国家对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体认程度.由于失业对策自身存在局限性和局势的日益恶化,政府无法获得根治失业的两个支撑点即政治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最终失业问题变成了历史遗留问题.

  • 标签: 20世纪30年代 失业问题 南京国民政府 失业对策
  • 简介:进入2090以来,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许多充满良知和爱心的作家不得不认真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他们深刻认识到,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共同保持我们的生态平衡,事关子孙后代,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与发展的途径,呼吁热爱动植物,保持生态平衡,停止向大自然无限索取和毁灭性开发成了这类散文的共同主题。

  • 标签: 20世纪90年代散文 人与自然 环保意识
  • 简介:2080到90,虽然只是短短的10之差,但审美活动却发生了重大变异。80审美活动主要局限于传统的艺术场域,在艺术作品中,人们用心灵去体验高尚的灵魂,在体验中升华自己的精神。艺术家们关注人民、国家的命运,其作品中“讲述关于一个人和个人经验的故事时,最终包含了对整个集体本身经验的艰难叙述”。而在90的审美活动中,审美阈限已经突破传统的艺术范畴,走向更为广阔的日常生活,精美的日用品、广告、时装等都成为审美对象。审美活动中,更多的不再是灵魂的提升,而是感官的直接接受,是对于世俗生活的关注,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世俗化的取向。一、生活与审美的同一化:变异中的审美新风格2080,审美活动高于日常活动,具有神圣性、神秘性。而90,审美活动已经超出了传统的艺术领域,逐渐地与日常生活同步化、同一化,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日常用品的审美化。80审美活动多限于传统的艺术领域,强调审美活动的无功利性。作为审美对象,艺术是一种高高地悬浮在物质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它在理想的意义上为人类枯涩的生活增添亮色,为人的精神超越提供通途。马尔库塞曾说:“艺术和艺术人物的纯洁人性所表现出的统一体是非实在...

  • 标签: 世俗化生存 关注世俗化 审美新
  • 简介:2030前后英国在国际危机外交事务中表现出忍让、妥协、直至后来的绥靖政策,其结局给世界带来危险的战争.这与一战后英国强势处理国际事务、20采取“扶德抑法”和满足通过条约、国际联盟下的维护集体安全体系有关.英国的这种“和平外交”决策和英法满足德意日的侵略利益的做法,实际上袒护了法西斯的侵略行动,其结果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其教训值得人们深思.

  • 标签: 20世纪30年代前后 英国 和平外交 国际联盟
  • 简介:在整个农村宗族问题的研究中,当代中国农村宗族问题研究[J]. ,因而农村宗族问题实际上也是一个农民问题

  • 标签: 中国农村 农村宗族 宗族问题
  • 简介:20042—7月,我应邀在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担任客座,此前我虽多次去过台湾进行学术交流,但数这次居留的时间最长,故而对台北所藏资料的情况有一些了解。和大陆的情况完全不同,台北没有一般意义上的档案馆,台北所藏的有关大陆2050—60的资料又和一般历史资料不同,它是一种特殊性质的资料,1949后,海峡两岸长期军事对峙,台湾对大陆50—60资料的搜集主要是用于“反攻大陆”的政治和军事目的。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这些资料在使用范围上有着极严格的限制,随着台湾社会在90后加速转型,今天这些资料中的一部分已对公众开放。

  • 标签: 20世纪50-60年代 大陆 台北 台湾社会 政治大学 学术交流
  • 简介:海外华侨华人数量的不确定一直是学术研究中的难题,东南亚地区由于各国复杂的情况这一问题更为明显。多种因素导致东南亚闽籍华侨华人规模估算的困难。论文在参考国内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汇总东南亚各国的人口普查数据、年鉴、统计公报和华社会刊等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参考相关机构和学者研究的二手资料,梳理和分析了东南亚闽籍华人数量的历史变迁与地区分布,并对东南亚地区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越南、缅甸,以及老挝、文莱、东帝汶等国家的闽籍华人数量分别进行了统计和估算。据保守估计,东南亚闽籍华人的总体规模超过1200万。

  • 标签: 东南亚 闽籍华人 华人人口 人口数量 人口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