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继发于淋巴增殖性疾病(LPD)的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可发生于LPD的任何阶段,可先于LPD发生,通常与LPD同时发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与原发性AIHA不同,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差,本文总结近年来继发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AIHA的特征、免疫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

  • 标签: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贫血,溶血性,自身免疫性 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生物标志物在免疫疾病诊断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医学实践,总结了生物标志物在提高免疫疾病的早期诊断、预测治疗效果以及监测疾病进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生物标志物在免疫疾病领域中的应用潜力的认识。

  • 标签: 免疫性疾病 生物标志物 诊断 监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MPPT)治疗神经免疫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疾病(AID)是一类由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自身组织引起的广泛疾病免疫学检验技术在AID的诊断与治疗监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生物标志物的不断发现和检测技术的革新,AID的实验室诊断正逐渐向高通量、自动化和精准化方向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免疫学检验技术在AID诊断与治疗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通过分析现有文献,本文指出,尽管传统检测方法如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在AID诊断中仍占有一定地位,但新兴的化学发光法和微珠免疫法等技术,以其高灵敏度和特异性,正逐步成为临床诊断的主流。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学检验 生物标志物 精准医疗 标准化
  • 简介:摘要:体液免疫学检验在风湿性疾病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研究旨在探讨体液免疫学检验在风湿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疾病鉴别诊断、疾病活动度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的价值。通过系统综述与实证研究,揭示体液免疫学检验在风湿性疾病中的潜在作用,为临床提供更为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 标签: 体液免疫学检验,风湿性疾病,诊断,监测,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CD4+ T细胞是人体免疫重要的一部分,其中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两个新近发现的CD4+ T细胞亚群在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关键作用。Th17细胞能够引起自身免疫和炎性反应,而Treg细胞抑制疾病发生并维持免疫稳态;10~11易位蛋白(ten-eleven translocation,Tet)作为DNA去甲基化的关键因子,当其缺失时能够影响Th17/Treg免疫平衡。本文针对Tet调控Th17/Treg细胞分化参与自身免疫疾病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Tet Th17 Treg Th17/Treg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D)是机体因自身抗原免疫耐受障碍而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引起机体组织损伤的一类疾病。近年研究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atidylin 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 kinase,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AD发病密切相关,其主要参与免疫细胞增殖分化、炎性细胞因子分泌、自噬及氧化应激等过程。本文重点概述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参与AD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 标签: PI3K AKT mTOR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简介:摘要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是肿瘤坏死因子的家族成员之一,其在人体内部主要以可溶性配体和膜结合蛋白质的形式出现,对B淋巴细胞的发育、自身免疫疾病和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在将来可能作为B细胞性疾病的目标治疗靶位之一,而B细胞受体的阻断剂也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治疗B细胞性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剂。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及其受体的发现和相关研究的展开,为研究B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关于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在正常B细胞群体中的详细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详细研究。

  • 标签: BAFF B细胞 自体免疫性疾病 作用机制
  • 作者: 赵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德阳6180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37-01什么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就是人的身体对自身的抗原发生的免疫反应,这样就会对人体的组织造成伤害,从而出现一些疾病。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一定要将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自身抗体进行合理区分,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自身抗体多见于老年人体念,一般表现为胃壁细胞抗体、甲状腺上皮细胞抗体等。而自身免疫性疾病则是由于抗原性发生变化的组织对自身的抗体进行激发的一种疾病,如果某个人出现心肌缺血,这时心肌就会出现自身抗体,但是该抗体并不会产生疾病,属于一种继发性的免疫反应。在人们日常生活的环境中也存在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因素,这些因素你都知道吗?微生物菌群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微生物菌群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通过人体的肠道实现的,这也与我国的一句老话十分贴切,那就是“病从口入”。当人们在日常饮食或者服药过程中,比如长期吃脂肪与蛋白质较高的食物或者服用抗生素,就会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外源性因素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一些刺激自身反应性B细胞或T细胞的物理性及化学因素就是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外源性因素,这样说如果不好理解,那么换句话说就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紫外线照射、吸烟或者一些重金属粒子等。比如,某患者由于长期在紫外线下活动,这时紫外线就会造成人体肌肤上的细胞死亡,这时肌肤就会表现出一种免疫反应,肌肤发炎,同时紫外线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发因子之一。对该问题美国的研究人员也进行过调查,当美国经历911事件后,对美国参与世贸大厦救援活动的消防员与警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明显提升。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长期处于二噁英、二氧化硅与玻璃纤维等环境中。同时在研究中还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升高的同时,也发现他们对重金属过敏,尤其是对牙体进行修复过程中使用到的金、镍等金属。饮食/营养因素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大量的研究中发现麸质过敏体质出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体内,这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普遍都缺少维生素D。在临床试验中环境的暴露是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比如一些患者由于缺硒,极有可能产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和心肌病,所以在日常的饮食过程中,或者在日常的营养元素补充中,如果存在不合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在神经科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神经内科免疫疾病的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血浆置换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则采用血浆免疫吸附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最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做以分析。结果从临床效果上来看,A组患者通过血浆置换法完全缓解的患者有31例,缓解率为72.53%;有效的患者有7例,有效率为20.34%,总有效率为92.81%。B组患者通过血浆免疫吸附法完全缓解的患者有31例,缓解率为72.53%;有效的患者有9例,有效率为23.34%,总有效率为95.87%。对比来看B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的总有效率。从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来看,A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9天,B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9天,对比来看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要比A组的住院时间更少。从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对比来看,A组的患者不良反应率高于B组患者。结论血浆置换的方法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虽有较好的疗效,也特别适合临床推广和使用,但是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存在,建议在使用血浆置换方法时注意提前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血浆免疫吸附法也可代替血浆置换法来治疗神经内科免疫疾病的问题。关键词:血浆置换;神经内科免疫疾病免疫吸附;不良反应。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一家医院接受治疗的11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检测多种自身抗体,以观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结果。结果: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结果显示,女性的阳性率高于男性,自身免疫疾病的检出率高于非自身免疫疾病(P

  • 标签: 多种自身抗体 检测方法 自身免疫性 疾病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thyroiddisease,AITD)是一组T细胞介导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临床上以Graves病(Graves'disease,GD)和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thyroiditis,HT)最为多见,分别以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低下为特征。研究统计显示,全球AITD患病率接近5%,仅表现为抗甲状腺抗体阳性而无症状的亚临床AITD的比例会更高,尤其以30至40岁的女性多见。诱发自身免疫攻击甲状腺的机制很复杂,其中,遗传易感性和环境诱发因素是的相互作用认为是导致AITD发病的关键原因。另外,有数据显示,AITD与甲状腺肿瘤发生相关,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治很有必要。本文将就AITD的临床进展及诱导自身免疫病的免疫耐受思路进行简要介绍。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GRAVES病 桥本甲状腺炎 自身免疫病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不仅维持消化系统平衡,对免疫、激素和代谢稳态也至关重要。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AITD)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由桥本甲状腺炎和Graves病等一系列疾病组成。近期研究发现,AITD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群相比存在差异。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影响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及激发机体交叉免疫反应,参与AITD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肠道菌群 Graves病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风湿性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对策。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的心理状况并进行分析。结果风湿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正常人相比低下。结论风湿性疾病患者存在不良的心理状况,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和恐怖。护理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伴有不良心理状况的患者需加强心理护理。此外,对风湿性疾病患者及家属进行院外指导亦是减少危险因素的重要护理措施。

  • 标签: 风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风湿性疾病患者疼痛时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风湿性疾病患者2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10例,对照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更有针对性的疼痛时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前的疼痛评分为(8.34±0.24)分,护理后的疼痛评分为(3.23±0.09)分;对照组护理前的疼痛评分为(8.32±0.31)分,护理后的疼痛评分为(6.23±0.19)分两组在护理前疼痛评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护理后疼痛评分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风湿病患者在疼痛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疼痛的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疼痛的强度,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风湿性疾病 疼痛 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是以自身免疫细胞、自身抗体及其他免疫分子直接或间接攻击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元、胶质细胞、髓鞘)为主要致病机制的自身免疫疾病。这一类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疾病进展监测以及疗效预后评估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室辅助检查。而国内中枢神经系统自身抗体检测方法学的选择和判读依据尚缺乏适合的标准或指导性规范,迫切需要规范实验室诊断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基于国内外抗体检测技术进展和临床诊断需求,并在充分征求学组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抗体检测专家共识2022”。本共识总结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和自身免疫脑炎为例)实验室辅助检查的原理和传统检测方法,对如何选择实验检查项目以及解读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给出指导性建议。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自身免疫疾病 自身抗体 实验室 诊断 共识
  • 简介:摘要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CLPD)病程中常出现免疫血小板减少(ITP)。ITP的发生与原发病密切相关,由于部分CLPD发生率低,而CLPD相关ITP可使原发病的出血风险增加,这使部分原发病诊断和治疗复杂化。由于目前CLPD相关ITP研究较少,因此笔者通过对近年来CLL、NHL、HL等常见CLPD相关ITP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指导临床工作。

  • 标签: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血小板减少 白血病,淋巴细胞,慢性,B细胞 淋巴瘤,非霍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