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分析其临床干预效果,评价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在今后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137例孕妇临床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教育,干预方法包括宣传资料以及讲座等方式,对孕妇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孕妇对艾滋病母婴传播教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干预效果。结果所有孕妇经过干预后对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的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能够提高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的发病,避免艾滋病母婴传播,为今后的临床预防艾滋病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艾滋病母性传播健康教育。
  • 简介:1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57号国务院令,公布《艾滋病防治条例》(下称《条例》),自3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64条,分“总则”、“宣传教育”、“预防与控制”、“治疗与救助”、“保障措施”、“法律责任”和“附则”7章。《条例》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防治艾滋病的责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权利和义务,标志着我国艾滋病防治步入法制轨道。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艾滋病性病组组长魏瓦特认为,《条例》的出台,表明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艾滋病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重大承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代表雷若舟认为,《条例》是中国政府“防艾”整体战略的重要部分,表明政府将把艾滋病防治作为更重要的工作来抓。

  • 标签: 艾滋病防治 病毒感染 病人 保护神 《条例》 各级政府
  •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状况,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法对我县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开展行为学问卷调查,并进行个人访谈。结果:(1)80%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都是通过定期门诊随访治疗。(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对艾滋病知识的总体认识很低。(3)8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之间愿意继续进行交往。(4)所有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都从电视上看见过艾滋病方面的宣传。(5)96.67%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通过防疫站随访传授艾滋病防治知识。结论: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文化水平不高,经济收入低,对艾滋病总体认识较低,迫切想了解艾滋病的症状和治疗方面的知识。

  • 标签: []  艾滋病   认知   态度   行为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对孕妇接受艾滋病检测的影响。方法对凉山州彝、汉族孕妇采用填问卷的方式,进行有关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孕妇接受艾滋病检测情况的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对孕妇接受艾滋病检测的影响。结果孕妇对艾滋病性传播的知晓率为1040人,对母婴传播途径知晓率为1105人。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对孕妇HIV检测率影响明显。孕妇接受艾滋病检测的比例较高。结论孕妇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是目前孕妇HIV检测率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艾滋病 孕妇 母婴阻断 知晓水平 检测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了解佛山市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生存质量现况,探讨影响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为HIV/AIDS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WHOQOLHIV-BREF量表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佛山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进行随访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的HIV/AIDS进行调查,并收集该人群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上的相关信息,包括基本的人口学信息及相关影响因素,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调查HIV/AIDS179例,男性占72.07%,平均年龄为(39.56±11.65)岁,以30-39岁年龄组居多,占33.52%;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51.40%;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主,占51.40%;职业以有职业为主,占80.45%;50.28%的病例是HIV感染者,49.72%是艾滋病患者;非本市户籍者占64.25%;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63.69%。调查对象在心理领域(13.17±2.72)、独立性(14.12±2.75)及社会关系领域(12.94±2.53)的得分均低于常模(均P〈0.01),在精神支柱/信仰/宗教领域(14.29±3.06)的得分高于常模(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生存质量有关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学历、是否本地户籍、感染途径、是否接受抗机会性感染药物治疗、是否获得宣传材料、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及是否获得安全套(P〈0.05或P〈0.01),其中输血/血制品感染的人群在生理领域、独立性和精神支柱/信仰/宗教3个方面的生存质量得分较低(偏回归系数分别为-4.67、-4.00、-7.24)。结论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的HIV/AIDS其生存质量低于普通人群,且对该人群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相应的领域制定相关的措施以提高HIV/AIDS的生存质量。

  • 标签: HIV感染 CD4淋巴细胞计数 生活质量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简介:人类关于艾滋病的确切记载大约始于1981年。在此之前,我们对这种疾病一无所知。我们不知道在20世纪的70年代,或者更遥远的过去,有多少人感染了艾滋病,也不知道它究竟起源于何处。艾滋病从一开始就被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那时候。虽然众说纷纭,

  • 标签: 艾滋病 病原体 传染途径 疾病历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艾滋病孕妇的心理特征,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保证其顺利度过孕期,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门诊和住院的艾滋病孕妇进行观察并分析影响其心理的相关因素,实行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不同的文化程度、病情和心理状况,艾滋病患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对心理护理的接受程度不同。结论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用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法,进行预见性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接受后续治疗。

  • 标签: 艾滋病 孕产妇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全球医学家们似乎疑惑如何根治艾滋病,本文将用淋巴循环理论、人体微循环理论、淋巴形成理论,揭开艾滋病未能根治的谜,揭开艾滋病无法根治的谜,这将有益于医生们发现新的根治艾滋病的方法,从而根治艾滋病。

  • 标签: 淋巴循环系统 体微循环 淋巴形成 艾滋病不被根治
  • 简介:摘要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咨询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对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心理护理干预介入方法、主要措施和应用效果,进行简要的概述,并根据现有研究成果结合我院开展类似工作的经验,对艾滋病咨询者心理护理进行总结,为今后开展类似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艾滋病 咨询者 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