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在乳腺结节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我院行乳腺结节检查的患者100例,均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观察检出结果,以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对乳腺结节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并对比乳腺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的各项CT参数。结果:本组患者中共检出乳腺结节124个;经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出乳腺良性结节74个(59.68%)、恶性结节50个(40.32%);经组织病理学诊断确诊乳腺良性结节73个(58.87%)、恶性结节51个(41.13%)。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性为94.35%、灵敏性为92.16%、特异性为95.89%。乳腺良性结节的BF、BV、PS值均显著低于恶性结节(P<0.05),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的MTT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乳腺结节恶性鉴别中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乳腺结节 良恶性鉴别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对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评价。方法:通过对我院2020年-2021年收治的6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手术治疗及病理活检,并对其超声诊断及结果进行收集,评价超声诊断对原发性腹膜后诊断的准确率情况。结果:68例患者经过手术及病理检查发现,24例患者为恶性肿瘤,超声诊断为21例恶性肿瘤,诊断率为85.7%,3例漏诊。44例为良性肿瘤,超声诊断为90.9%,4例漏诊。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发现,超声诊断率与病理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超声诊断对腹膜后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率。结论:超声诊断具有无痛、便捷等特点,可以在病理检查前进行腹膜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积极的临床诊疗意义。

  • 标签: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良恶性肿瘤鉴别 超声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19.8-2022.8本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对象,均接受CT检查,分析其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的价值。结果  恶性结节组密度不均匀、边缘不规则、囊实性、砂砾性钙化、强化程度低于甲状腺率分别为69.70%、81.82%、100.00%、57.58%、84.85%,高于良性结节组(42.55%、17.02%、21.28%、29.79%、19.15%,P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诊断 甲状腺结节
  • 简介:【摘要】 目的:研析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肿瘤恶性的诊断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取本院在2021年4月-2021年11月时间段内收治的60例乳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将分别接受普通超声成像以及超声弹性成像两种成像检查方式,依据成像方式的不同,将各自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分别归纳为观察组、对照组。比较、分析乳腺肿瘤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指标包括肿瘤恶性诊断准确率。结果 :在60例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发现病灶63个,其中包括良性病灶50个,恶性病灶13个,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针对乳腺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中,采用超声弹性成像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肿瘤恶性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以及特异度,从而帮助患者更好的接受治疗,恢复健康。

  • 标签: 乳腺肿瘤 良恶性 超声弹性成像 诊断 作用
  • 简介:摘要:肝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是临床诊断中的难点之一。本文通过对放射诊断技术在鉴别肝血管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不同放射影像学技术在鉴别肝血管恶性肿瘤方面的优缺点,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CT、MRI等放射影像学技术能够有效地鉴别肝血管恶性肿瘤,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本文还对未来放射诊断技术在肝血管恶性肿瘤鉴别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肝血管良恶性肿瘤 放射诊断 CT MRI 诊断准确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于甲状腺恶性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110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甲状腺 良恶性结节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果。方法  以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从本院选取,收治入院的时间在2023年2月-2024年2月,共72例。对全部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将病理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效果。结果  经由病理检查,72例患者中,结节为良性的有62例,恶性的有10例;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检出结节性质为良性的有59例,恶性的有8例,3例误诊,2例漏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0.00%、95.16%、93.06%。从影像学特征来看,甲状腺良性和恶性结节在结节形态、边界、内部回声、钙化情况等方面均有较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比较准确地对甲状腺结节进行诊断,而良性和恶性结节的超声表现有着明显差异,因此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同时对甲状腺结节的恶性加以鉴别。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良恶性甲状腺结节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显像对乳腺肿瘤恶性的鉴别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R动态增强显像与X线钼靶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及特异度、敏感度进行观察。结果病理结果为良性55例,恶性32例,MR动态增强显像的诊断准确性及及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95.4%、94.55%、96.88%,X线钼靶为80.46%、81.82%、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动态增强显像鉴别诊断乳腺肿瘤恶性的准确率高,也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及敏感度,便于临床早期检出乳腺癌,利于预后。

  • 标签: MR动态增强显像 X线钼靶 乳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在鉴别男性乳腺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3月因乳腺病变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乳腺MRI检查的34例男性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分析乳腺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当两者评估不一致时,则由第3名放射医师对影像学特征进行评定。评估内容包括病灶位置,T1WI及T2WI信号,病灶类型,伴随征象。所有病灶经穿刺活检或手术获得病理结果,其中良性12例,恶性22例。采用单因素方法(连续性变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乳腺MRI影像学表现。结果34例患者中,31例临床触及肿块,3例表现为单纯乳头溢血。在MRI征象中,乳腺癌均表现为肿块样强化(22/22),良性病变多表现为非肿块强化(7/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侧腋下肿大淋巴结仅出现在乳腺癌中,与良性病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患者在年龄、病灶位置、T1WI信号、T2WI信号、皮肤有无增厚及乳头有无内陷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表现为肿块的病变中,肿块大小、形状及边缘在恶性病变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MRI可用于男性乳腺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非肿块强化多为良性病变,肿大淋巴结有助于诊断乳腺癌,乳头内陷及皮肤增厚对乳腺癌诊断价值有限。

  • 标签: 乳腺肿瘤,男性 磁共振成像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灰阶超声+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临床鉴别效果。方法:抽选本院接诊疑似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共80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对比性诊断研究,研究时间设置为2019年1月~2020年10月。将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行超声造影诊断,观察组行灰阶超声+超声造影诊断。比较两组诊断检出率及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甲状腺良性结节、恶性结节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常规灰阶超声 超声造影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鉴定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8月~2019年8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50例,经手术检查病理确诊良性的结节者112例,为良性组,恶性结节者38例为恶性组,均在术前行增强扫描和多层螺旋CT平扫,金标准为手术的病理结果,对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两组CT表现、MTT、BF水平对比存在差异(P<0.05);而TTP、PS、BV水平对比则无差异(P>0.05)。CT诊断的灵敏度为92.1%、特异度为93.8%。结论针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判断,依据多层螺旋CT对病变灌注参数、征象、边缘、形态等,存在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

  • 标签: 多层螺旋CT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 灌注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背景下伴有甲状腺恶性结节与伴有良性结节的腺体实质超声表现的不同,以鉴别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恶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瑞金医院行甲状腺手术、经病理确诊为桥本甲状腺炎且术前超声影像资料完整的患者456例。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良性结节组175例;桥本甲状腺炎合并恶性结节组281例。对2组的甲状腺腺体大小、实质回声类型及实质血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合并恶性结节的患者甲状腺两腺叶的前后径、左右径及峡部厚度均小于合并良性结节的患者(P均<0.01)。恶性结节组甲状腺实质最常见的回声类型为网格样改变(112/281,39.9%),而良性结节组最常见的为斑片状减低(80/175,45.7%)。良性结节组中斑片状减低型和结节样改变型的占比大于恶性结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86、4.100,P均<0.05),恶性结节组的网格样改变型占比大于良性结节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8,P<0.05)。恶性结节组最常见的是血供类型为无明显改变或轻度增多型(180/281,64.1%),占比大于良性结节(64/175,36.6%);良性结节组最常见的血供类型为中度增多型(85/175,48.6%),占比大于恶性结节(61/281,21.7%);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748、35.753,P均<0.01)。结论形态较小、实质呈网格样改变、血供正常或轻度增加的桥本甲状腺炎腺体背景更易伴发恶性结节,腺体的超声影像学评估有助于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恶性鉴别。

  • 标签: 超声检查 桥本甲状腺炎 甲状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作彩超)对于鉴别恶性乳腺肿物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20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接收的118例乳腺肿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开展彩超检查,将彩超检查结果和乳腺穿刺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彩超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彩超将1例乳腺囊肿误诊作乳腺增生,将1例早期髓样癌误诊作乳腺纤维瘤,彩超诊断结果和乳腺穿刺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诊断准确率为98.31%。结论:彩超能够有效帮助鉴别乳腺肿物的恶性,准确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乳腺肿物 良性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卵巢肿瘤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201例,均接受超声检查。分析恶性患者的超声征象并分组,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探讨超声对卵巢肿瘤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201例卵巢囊肿患者中,病理检查发现良性103例,恶性98例。恶性卵巢肿瘤超声征象在形态、包膜、回声、阻力指数(RI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血流显示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超声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65%(81/98)、86.41%(89/103)、84.58%(170/201)、85.26%(81/95)、83.96%(89/106)。结论超声检查对于鉴别卵巢恶性肿瘤具有较高价值,临床应多关注患者的RI值、包膜、形态、内部回声等超声征象变化。

  • 标签: 超声检查 卵巢肿瘤 良性 恶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多参数MRI在甲状腺结节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8例共91枚甲状腺结节的MRI表现,观察结节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信号、是否伴囊变、增强程度、强化方式及周围结构侵犯,测量ADC值,绘制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分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恶性结节MRI征象。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素并建立联合诊断模型,绘制ROC曲线分析评价MRI征象和联合模型的诊断性能。结果恶性甲状腺结节间结节大小、形态、边缘、囊变、T1WI信号、ADC值、强化方式、TIC类型及甲状腺被膜是否侵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边界不清楚(OR=77.61)、无囊变(OR=36.11)和TIC类型(OR=83.41)是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独立预测因素,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9、0.788、0.751。将三者联合建立诊断模型,其AUC为0.977,灵敏度为0.986,特异度为0.904。结论甲状腺多参数MRI可用于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联合独立危险因素边界不清楚、无囊变、平台型或流出型TIC类型的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磁共振成像 表面线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e ratio,PLR)鉴别低于8月龄婴儿畸胎瘤恶性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畸胎瘤患儿临床资料和30例体检为健康儿童的NLR、PLR数据。52例畸胎瘤患儿中男16例,女36例;年龄范围在8 d至8个月。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0~Ⅱ级畸胎瘤患儿纳入良性畸胎瘤组(44例),Ⅲ级畸胎瘤及卵黄囊瘤患儿纳入恶性畸胎瘤组(8例)。30例健康儿童纳入健康对照组,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范围在21 d至7个月。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ROC曲线评估NLR、PLR对鉴别畸胎瘤恶性的效能,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组间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卡方检验结果显示,畸胎瘤恶性与NLR(χ2=5.89,P=0.015)、PLR (χ2=7.91,P=0.005)有关系,血清甲胎蛋白与NLR(χ2=5.39,P=0.020)、PLR(χ2=5.13,P=0.024)有关系。恶性畸胎瘤组的NLR为1.66±1.63,良性畸胎瘤组的NLR为0.90±0.71,健康对照组的NLR为0.25±0.14,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畸胎瘤组的PLR为139.67±66.00,良性畸胎瘤组的PLR为85.34±41.47,健康对照组的PLR为66.54±19.83,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LR与PLR呈正相关(r=0.767,P<0.05)。甲胎蛋白、NLR和PLR诊断畸胎瘤恶性灵敏度(87.5%)相同,甲胎蛋白、NLR、PLR诊断畸胎瘤恶性特异度分别为81.8%、59.1%、65.9%,即甲胎蛋白诊断畸胎瘤恶性特异度较NLR、PLR高。结论对于低于8月龄婴儿,NLR、PLR升高提示畸胎瘤恶性可能,可以将测定NLR、PLR作为一种新型诊断方法帮助术前鉴别畸胎瘤恶性

  • 标签: 畸胎瘤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