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运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间诊治的 1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 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实施 DHS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的 90例患者实施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文所选患者均未见神经血管损伤、切口感染。观察组患者有 3例出现髋内翻畸形,无断钉。对照组患者有 24例出现髋内翻急性, 9例出现断钉现象。术后患肢功能根据 Harris评分标准: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 73.33%,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 93.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运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引起的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多个优点,是临床理想的内固定治疗方法。    【关键词】 股骨近端; 锁定钢板; 老年股骨粗隆; 粉碎性骨折; 临床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报告应用intertan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3例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A1型1例、A2型1例、A3型1例)采用intertan固定。结果 经5~8个月,平均7个月的随访,疗效满意。结论 intertan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是A2和A3型骨折比较理想的内固定器材,可以早期下床活动,促进骨折愈合,预防血栓。

  • 标签: intertan 内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康复流程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Ⅲ、Ⅳ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3月— 2017年1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固定的20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EvansⅢ、Ⅳ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100例术后开始康复教育训练,术后下床时间>48 h(普通康复组),其中男38例,女62例;年龄65~75岁69例,≥75岁31例。Evans Ⅲ型49例,EvansⅣ型51例。107例入院即开始康复教育训练,术后下床时间<48 h(优化康复组),其中男43例,女64例,年龄65~75岁79例,≥75岁28例。EvansⅢ型63例,EvansⅣ型44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内固定断裂、股骨头切割、再次骨折及病死率、术后3,6及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12个月,平均11.6个月。普通康复组手术时间为(1.13±0.22)ml,术中出血量为(119.3±1.9)ml;优化康复组手术时间为(1.07±0.25)h,术中出血量为(121.6±1.2)ml(P>0.05)。优化康复组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坠积性肺炎6例,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1例,泌尿系感染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压疮0例)、术后3个月病死率(0)低于普通康复组并发症(坠积性肺炎19例,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8例,泌尿系感染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压疮4例)和病死率(5%)(P<0.05)。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内固定断裂、股骨头切割、再次骨折、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康复组术后3,6及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69.7±6.3)分、(80.2±4.6)分、(89.3±10.2)分]高于普通康复组[(53.6±5.4)分、(75.1±9.2)分、(77.5±7.5)分](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Ⅲ、Ⅳ型患者优化康复流程,入院即开始教育康复、术后下床时间<48 h早期康复,可以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内科并发症和3个月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髋骨折 老年人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张家口市第二医院行X线检查确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经皮加压钢板(PCCP)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 w、半年及1年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满意率、随访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年12~18个月,随访率100%。术后1 w观察组优良率为90.24%,对照组为87.8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为(11.2±3.1)cm,长于对照组的[(6.5±1.7)cm,t=8.598,P<0.05],术中出血量为(157±32)ml,多于对照组的[(39±12)ml,t=22.230,P<0.05],术后住院时间为(12±4)d,短于对照组的[(16±5)d,t=3.595,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w的Harris评分为(42±6)分,高于对照组的[(40±5)分,F=4.056,P<0.05];术后半年的Harris评分为(82±5)分,高于对照组的[(78±5)分,F=8.191,P<0.05];术后1年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85.37%,对照组为90.24%,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2%,对照组为19.5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58,P<0.05)。术后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4.88%,对照组为12.2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45,P<0.05)。结论采用PFNA和PC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采用PFNA治疗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 标签: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经皮加压钢板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8年4月期间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骨科接受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的42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205例,女218例;年龄为70~98岁,平均78.6岁;骨折AO分型:31-A1型239例,31-A2型141例,31-A3型43例;362例患者合并内科疾病。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72 h,平均46.6 h。统计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情况。对患者的隐性失血量、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并发症情况、麻醉方式、术前准备时间及电解质紊乱情况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对于P<0.05的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23例患者中49例(11.58%)术后发生谵妄,其中29例发生于术后第1天,20例发生于术后第2天;374例(88.42%)患者未发生谵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谵妄患者与未发生谵妄患者在受伤至手术时间、隐性失血量及电解质紊乱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48 h(OR=3.386,95%CI: 1.362~6.638)、隐性失血量>600 mL(OR=10.292,95%CI: 1.244~35.091)、术后电解质紊乱(OR=4.157,95%CI: 1.595~7.626)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受伤至手术时间长、隐性失血量多与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髋骨折 隐性失血 谵妄 危险因素 老年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矢状位牵引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宁波市第九医院骨二科收治的6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采用患肢矢状位10°~20°牵引分为两组:水平牵引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为(73.6±9.4)岁。矢状位牵引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为(75.0±7.2)岁。所有患者均采用PFNA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6个月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矢状位牵引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7.1±4.7)min]、术中出血量[(72.3±9.1)mL]、术中透视次数[(11.5±1.4)次]显著少于水平牵引组患者[(56.7±4.6)min、(103.9±19.2)mL、(14.6±1.6)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1例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2.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位牵引组1例患者出现内固定物松动、髋关节疼痛。随访期间两组无一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患肢矢状位10°~20°向上倾斜牵引可避开髂骨翼、臀部软组织及外侧腹壁的阻挡,术者手术操作方便,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钉 矢状位牵引 老年人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行微创PFNA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4例作为观察样本,参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17)和试验组(n=17)。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试验组为手术期护理干预,评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差异。结果: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Harris评分高,术后并发症低,所有项均为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老年转子间骨折微创PFNA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改善髋关节功能,促进病情康复。

  • 标签: 老年转子间骨折 微创PFNA 手术期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 讨 手术室整体护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 38 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分成参照组与 实验 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手术室整体护理,统计对比两组效果。 结果:经护理干预后,显然 实验 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满意度高于参照组, P<0.05 ,差异显著 。 结论:手术室整体护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影响效果显著。

  • 标签: 手术室整体护理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手术护理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老年股骨粗隆骨折 PFNA内固定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 方法: 40 例 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 随机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0 例, 观察组患者 接受 人性化护理和预防工作 ,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将结果进行对比 分析 。 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 MMSE 量表评分 及 ADL 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 P < 0.05 ) 。 结论: 对 老年 股骨粗隆骨折进行 PFNA内固定术并发症 患者 预防及康复 护理,能够提高患者 的精神状态和 生存质量。

  • 标签: 股骨粗隆骨折 PFNA内固定 并发症 预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整体治疗模式应用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12月绍兴市中心医院骨科接收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4例进行分组研究,将其中接收早期整体治疗模式治疗的46例患者为观察组,另38例接受创伤骨科传统治疗模式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2个月,观察组人工全髋关节疗效评分标准(Harris)疼痛、活动度、畸形、功能及总分分别为(39.13±2.66)分、(3.40±0.44)分、(3.30±0.38)分、(37.73±2.44)分、(83.56±2.51)分,五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7.05±2.95)分、(3.17±0.59)分、(3.09±0.52)分、(35.67±3.19)分、(78.98±3.37)分,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疼痛:t=3.395,P=0.001;活动度:t=2.044,P=0.044;畸形:t=2.135,P=0.035;功能:t=3.352,P=0.001;总分:t=7.131,P=0.000);随访12个月,观察组手术优良率84.78%,高于对照组优良率的71.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7,P=0.019);临床统计显示:观察组受伤至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31±0.53)d、(3.53±0.69)d、(15.86±2.60)d,三项指标均短于对照组的(3.45±1.02)d、(5.02±1.13)d、(19.73±3.12)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伤至手术时间:t=6.585,P=0.000;术后下地活动时间:t=7.128,P=0.000;住院时间:t=6.202,P=0.0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6.52%,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23.6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84,P=0.000);观察组术后12个月未见死亡病例,对照组术后12个月病死率2.6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65,P=0.102)。结论早期整体治疗理念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可提高治疗效果并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髓内 股骨 早期整体治疗理念 关节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绿色通道下早期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方法: 选择 2016 年 2 月到 2018 年 5 月在本院治疗的 64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 32 例运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 32 例运用绿色通道下早期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治疗后对比,观察组下地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运用绿色通道下早期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其手术疗效,加快骨折愈合时间,降低住院时间,对临床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加速康复外科(ERAS)联合微创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老年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2例分为两组。在ERAS方案下分别行经皮加压钢板(PCCP)及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术后3个月患者满意度、术后1年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72例患者获12~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术中出血量:PCCP组(51.67±18.16)ml、PFNA组(46.31±16.57)ml;手术时间:PCCP组(51.03±13.74)min、PFNA组(45.48±12.28)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负重时间:PCCP组(13.00±3.01)周、PFNA组(9.86±2.81)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联合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稳定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建议行髓内固定。

  • 标签: 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PCCP PFNA 微创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股骨疲劳骨折 CT、 MR影像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8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 70例股骨疲劳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 CT、 MR检查,对其影像特点展开分析探讨。结果 70例患者 CT扫查影像显示均存在花边样或层状的骨膜增生的现象;其中骨折线位于股骨后内侧 33例,密度呈现水平低;影像结果显现为存在成形的骨痂状 20例,在股骨的骨髓质中发生高密度的硬化 16例,其中局部有囊变的征象; CT影像显示可见清晰、明显骨折线 14例,其中骨折表现显著 13例。 70例患者经过 MR扫描后影像呈现出骨折线的信号较低,具体的表现为不等片状的征象或不等线状的征象,同时亦或存在少量关节腔积液,在 T2WI中表现呈现强低信号的现象;影像显示清晰骨折线 28例,其存在清晰骨痂轮廓及层状或花边状骨膜增生,其中 T2WI的抑脂序列表现呈高信号特点;在 T1WI及 T2WI中抑脂序列分别呈现为低信号及高信号;经影像进一步显示,存在软组织及骨挫伤等现象 45例。结论 股骨疲劳性骨折可应用 CT、 MR实施诊断,通过强化对 MR和 CT的影响特点研究,可提升股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准确度。

  • 标签: CT 股骨 疲劳性骨折 MR
  • 简介:[摘要 ]目的:为了更好指导临床对股骨骨折的治疗,探讨股骨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及干预对策。方法:从本院在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接诊的股骨骨折不愈合患者中选取 53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股骨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并寻求干预对策。结果:研究数据显示, 53例股骨骨折不愈合的原因主要包括高能量损伤、治疗措施不当(内固定材料或方式选择不当)、局部感染、未植骨等,其中以粉碎性骨折所占比例最大,为 32.08%( 17/53)。结论:股骨骨折不愈合由多原因导致,如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材料或方式选择不当、局部感染等,临床必需予以重视,尽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 ]股骨骨折 不愈合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PFP)翻修术及人工髋关节重建翻修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失效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3月— 2018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效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65~83岁[(71.2±2.0)岁]。病程60~267 d[(83.1±3.6)d]。骨折Evans分型:Ⅱ型11例,Ⅲ型13例,Ⅳ型19例。23例行人工髋关节重建翻修术(人工关节翻修组),20例行LPFP翻修术(LPFP翻修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8个月,平均13.6个月。人工关节翻修组和LPFP翻修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1±3.2)d和(13.2±2.9)d(P<0.05),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0.2±2.8)d和(16.4±3.4)d(P<0.05)。人工关节翻修组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21.7±3.2)分,术后1,2,3,6,9,12个月分别为(70.7±4.8)分、(74.6±4.1)分、(78.6±3.3)分、(82.9±5.2)分、(83.8±5.8)分、(84.9±6.4)分;LPFP翻修组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21.1±3.7)分,术后1,2,3,6,9,12个月分别为(59.9±2.1)分、(64.79±3.4)分、(70.1±4.2)分、(73.9±4.2)分、(76.2±6.3)分、(77.9±6.8)分。人工关节翻修组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较LPFP翻修组逐渐提高(P<0.05)。术后两组各出现1例伤口浅表感染,经换药后伤口愈合;人工关节翻修组1例发生股骨骨折,LPEP翻修组3例发生股骨骨折,均给予钢丝捆扎固定后愈合。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效患者,人工髋关节重建翻修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LPFP内固定翻修术相当,但前者可缩短住院时间,更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不愈合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高血糖以加速康复外科( ERAS)理念实施干预对其血糖控制的相关性影响。方法:以 2017.05~2020.02为研究时间段,以此时间段本院收诊患者为探究对象( n=68),均被确诊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高血糖,按分别抽样法分组,即参照组( n=34)和实验组( n=34),参照组基于传统理念下实施护理,实验组基于 ERAS理念下展开干预,比对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血糖波动幅度相比于参照组明显降低 P< 0.05;实验组住院天数、下床时间较参照组显著缩短 P< 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高血糖以 ERAS理念实施干预可进行血糖波动幅度的显著降低,减少住院天数,临床运用价值高。

  • 标签: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高血糖 ERAS理念 住院天数 血糖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给予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循证护理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于我院患者中随机抽取78例,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预后效果。结果:对照组压疮发生率9例(23.08%)。观察组压疮发生率1例(2.56%)。对照组SF-35(70.46±3.25)分,满意度(73.29±1.54)分。观察组SF-35(84.24±2.53)分,满意度(89.20±2.47)分。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护理质量,预防压疮,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住院期间生活质量,有重要推广价值。

  • 标签: 股骨近端骨折 循证护理 压疮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手术室整体护理的效果。 方法: 从 2018 年 12月— 2019年 12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纳入 68例,随机将其归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4例,观察组以手术室整体护理为主,对照组则以常规护理为主,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与住院时间和对照组比较,相对更短( p <0.05 );满意率比较,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更高( p <0.05 )。 结论: 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下患者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都有所减少,更能让患者满意。

  • 标签: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手术室整体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锁定钢板和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2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57例(A组),PFNA治疗55例(B组)。A组:男33例、女24例,年龄(66.4±4.1)岁,Jensen分型:Ⅱ型27例、Ⅲ型30例;B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67.7±3.8)岁,Jensen分型:Ⅱ型24例、Ⅲ型31例;术后随访(16.5±1.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骨折愈合、Harris评分、骨密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12例全部获得随访,两组性别、年龄、Jensen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及引流量少(均P<0.05);B组可获得早期功能锻炼及更好的早期骨折愈合率(P<0.05);但术后12个月的骨折愈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骨密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术前术后骨密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断裂与术后骨折移位的患者均在翻修术后获得骨性愈合。结论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早期骨愈合率高。

  • 标签: 骨质疏松 股骨 粗隆间骨折 锁定钢板 PF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