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咏五首盛嵩如菩萨蛮·普陀山乘风渡海层波碎,新晴远近山光翠。寺庙锁林荫,水天一色平。绕行登佛顶,眼底蓬莱境。初夏普陀凉,鲜鱼扑鼻香.七绝·福州鼓山铁树鼓山苏铁真奇特,三树年年花盛开.游客流连皆忘返,他年有幸再重来。更漏子·鼓浪屿远山青.东海绿.登屿凭...

  • 标签: 入画诗 福州鼓山 名山胜景 普陀山 鼓浪屿 更漏子
  • 简介:潘伯鹰(1882-1967),原名式,字伯鹰,后以字行,别署孤云。号凫公、有发翁等,安徽怀宁人。幼习经史,1899年赴上海学习英、法、拉丁文。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留学北美,游学德国,后又留学日本。后潜心考据、义理之学,研究古代哲学、佛学、文学等。1939年夏,在四川筹设复性书院任院长兼主讲。1953年任浙江文史馆馆长,1964年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潘伯鹰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他精诗词,书法多山林气,篆刻崇尚汉印。一生著述宏富,在书法方面的著作主要有《中国书法简论》、《中国的书法》、《朱子读书法》、《观画录》、《观古纪馀》等。潘伯鹰的《书法论》一文,从执笔、临习、用墨、出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这对我们在书法的学习和探索,可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书法杂论
  • 简介:兴隆桥坐落在苏州城西南盘门外的大运河上。京杭大运河流过胥门万年桥以后,往南就到了苏州最高的单孔石拱桥——吴门桥。过了吴门桥,大运河分成了两叉,一股主流往东流向人民桥,一股支流往东南流向龙桥。兴隆桥是大运河支流上的一座单孔石拱桥,建于道光年间。当时的兴隆桥是交通要道,是从葑门到胥门的必经之路。从葑门出发,顺着大马路(现在的盘门

  • 标签: 兴隆桥 盘门 苏州城 万年桥 门桥 杂忆
  • 简介:借鉴巴赫金的"语性"思想重新观照郭沫若的《女神》,可以发现:《女神》的语言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纯粹诗歌语言,而是由科学话语、政治话语、历史话语、日常生活话语等构成的"语"。诗中各种话语较典型的组织方式有并置、嵌套和置等。经由这种语化抒写,《女神》触及了初期新诗的一系列深层因素,创造了全新的诗人主体形象,改变了新诗的发生机制,也深化了人们对新诗的认识。

  • 标签: 《女神》 杂语性 话语 新诗
  • 简介:关于结尾都说万事开头难,然而到了写文章这里,开头似乎并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儿。脑袋里冒出的灵感,哗啦啦展开的画面,很快就跃然纸上,一边写,一边让故事一路带着思绪狂奔下去……眼看着到了结尾——咔嚓。卡壳了。你的人物已经走到这里,你的故事已经接近尾声——但你就是不知道该如何把它讲完。很多时候写手会陷入这种困境而不能自拔,最终苦恼地放弃这个未完成的作品,转而寻求下一个灵感。

  • 标签: 电流 压力 结尾 灵感 故事
  • 简介:徐器铭文释王人聪一、君与者旨《文物》1980年8期刊载《江西靖安出土春秋徐国铜器》一文,报道了1979年4月在江西靖安县出土三件徐国铜器,其中一件自名为卢盘,此盘铸有铭文十八字:"君之孙(令)尹者择其吉金,自作卢盘"。盘铭第一字,该文初认为"似疾,...

  • 标签: 《说文》 《广韵》 文物研究 《金文编》 江苏丹徒 相关问题
  • 简介:孔学的一个基本思想原则是“损益”,对传统思想的“损益”,是为了宗法等级制度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损益”思想原则对我国封建社会有极大影响。孟子、荀子损益孔子思想,发展了儒学,董仲舒适应封建大一统的客观需要,对孔学损益而非改铸。宋明理学仍是传统儒学的损益,它在理论上增益新的内容,却减少了民主性的精华。“损益”原则的长期发展,植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特点。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儒学的损益,有维护旧制度,又作某些改良的总倾向。封建后期,儒学虽在思辨方面对中国哲学发展有巨大影响,但某些进步因素和民主性精华已丧失。直到五四运动,才彻底反对宗法制度,完全摆脱孔学“损益”观的束缚。但几千年传统思想的力量异常强大,至今仍有反封建思想的艰巨任务。由于封建宗法等级制已不存在,儒学失去了依据,不能再予“损益”,今日再提倡新儒学也是行不通的。对于历史上的孔学“损益”原则,要科学地、历史地分析;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它同真正的变革是不相容的。

  • 标签: 宗法等级制 孔子 董仲舒 封建社会 中国古代社会 宗法制度
  • 简介:彩虹江南地区出现了雾霾,使人的心情变得压抑,空气质量变坏了,有些地方已对当地的雾霾进行综合治理,使我们不再有“心肺之患”,而有~一个绿色家园,拥有一个蓝天的宜居环境。想想以前,江南地区雾霾极少,而彩虹则能经常看到。

  • 标签: 江南地区 绿色家园 彩虹
  • 简介: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的方南生校点本《酉阳俎》是当前较好的本子,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校勘失误,本文特择其中失校、误校、误录之十条,以作商榷。

  • 标签: 中华书局 段成式 《酉阳杂俎》 校勘
  • 简介:兰亭序为梁陈人书王羲之墨守钟、张旧体,字势雄强,与今流传所谓的《兰亭序》书法大相径庭,今本《兰亭序》之非羲之书迹,已无待言。然据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东晋时槀、行新体,固已萌芽,羲之子献之'善隶、槀','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献之及并时善槀、行书者能否作今《兰亭》体,此当一考魏晋南北朝间书法流变。今本《兰亭序》为槀、行新法,(后世通称曰行书)体实介于今所谓正、草之间,而正书成分尤多。魏晋南北朝行草法帖,并时即多伪作,(见陶弘景梁武帝论书启答)传世者复几经钩临摹刻,若所谓陆机《平复帖》之近真

  • 标签: 《兰亭序》 采古来能书人名 羊欣 陈人 书启 字势
  • 简介:该玺与《玺汇》0002“邯(弋)易(阳)君铄”风格酷似,“弋阳”属楚境,“娠坪”无疑亦应属楚境。《玺汇》对该玺之隶定十分可信,其中“娠坪”应读“长平”。战国时代地名中有两个“长平”:

  • 标签: 楚官玺 中国 文化史 古文字资料 文字风格
  • 简介:边缘媒体莫作“秀”加入WTO,大众媒体面临的挑战和冲击是不可避免的。根据WTO要求的所有成员国最终遵守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国外传媒大举进军中国报业市场后,其渐人的方式为或投资或控股或合办,而首当其冲的便是国内的行业(专业)类边缘媒体。

  • 标签: “国民待遇”原则 杂语 大众媒体 最惠国待遇 报业市场 WTO
  • 简介:《庄子》外篇历来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伪作,本文对支持其为伪书论点的论据逐一进行驳斥。主要基于,(1)庄子思想完全不同于儒家,故出现抑毁孔子的内容不能作为外篇伪出的证据;(2)《庄子》一书内外三分系后人所为,不能以内篇为标准判外篇为伪;(3)书中有庄子身后的名、物等的说法,缺乏事实考证和支持。《庄子》诸篇从外篇发展至内篇,符合成书的逻辑过程,也符合庄子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只有还《庄子》外篇为庄子出的真实面目,才能实现它所应具有的学术价值。

  • 标签: 《庄子》 内外杂篇 伪书 辨正
  • 简介:魏晋时代是我国政治、文化发生重大变迁的时代,同时在魏晋时期史部的地位上升。摆脱了《汉书·艺文志》中经学的附属地位,而魏晋传的大量出现是推动史部地位上升的重要动力。传的产生与魏晋时代品评人物的社会风气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郡书、家传、别传三种类型的传,来探讨传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尤其是士族文化之问的关系。

  • 标签: 杂传 世风 士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