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通过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诊断,对患者肺叶以及肺部支气管的病变状况进行观察,同时和手术期间的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64排螺旋CT对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进行诊断,能够对患者的肺叶以及肺部支气管部位的病变情况进行有效排查,并且具有无创伤的优点,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诊断方法,在早期中心型肺癌的诊断中,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

  • 标签: 64排螺旋CT 早期中心型肺癌 临床价值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电视胸腔镜下小切口治疗老年肺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4年3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70例,根据治疗术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电视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镇痛药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肢活动受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下小切口术式是治疗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术式,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的特点,且不增加患者术后近期复发率,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远期手术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小切口 老年早期肺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方法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3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79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在治疗方法上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肺叶切除治疗、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两组患者均常规行系统淋巴结清扫,观察患者的手术指标、转移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复发,且无远处转移发生,两组患者的转移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应用,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及复发,同时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的疼痛体验,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清扫个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诊断患者是否患有早期肺癌(lungcarcinoma)时应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在我院选取100例疑似或患有早期肺癌患者(就诊时间自2017年1月开始,到2019年1月结束),通过行多层螺旋CT机进行检查,并分别结合常规CT剂量和低剂量扫描技术进行诊断,同时观察患者的确诊结果。结果低剂量CT扫描检出率与常规剂量CT扫描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剂量下的CT扫描显示肺癌钙化、分叶、空洞、毛刺情况差异不大(P>0.05);低剂量扫描管电流为50mAs,而常规扫描使用的管电流为120mAs,其剂量使用降低率为58.3%。结论在诊断是否为早期肺癌患者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且可靠的诊断方法,在确保病变的检出率时,还能降低辐射剂量。

  • 标签: 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 早期肺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X线、CT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临床和病理证实的早期无症状肺癌16例,对其影像学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早期肺癌X线为斑片状、小结节状。CT表现为斑片状、小结节状、轻度分叶状肿块,小毛刺、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大多直径在1.5~2cm。无纵隔淋巴及肺门转移,且临床症状不明显。结论熟悉并掌握上述征象是提高小肺癌早期诊断率的关键。

  • 标签: 周围型肺癌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至2019年12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120例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剂量CT检查,观察组患者接受低剂量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权重CT剂量、最大有效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1.7%(55/60),高于对照组的81.7%(49/60),P<0.05。观察组权重CT剂量和最大有效辐射剂量少于对照组,图像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剂量CT和低剂量CT在早期肺癌的诊断过程中均能够发挥出作用,但低剂量CT的诊断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肺癌 低剂量CT 常规剂量CT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癌症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肺癌主要的治疗方法。肺叶切除加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是肺癌的标准术式,随着低剂量螺旋CT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得到确诊,文献报道肺段切除术治疗部分高选择性早期肺癌可达到不差于肺叶切除术的远期疗效,且保留了更多的肺功能。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肺段切除术 肺肿瘤 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与胸部X线诊断早期肺癌的应用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80例疑似早期肺癌的患者,分别实行多层螺旋CT与胸部X线检查,对两种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选取的患者中经过病理学检验的结果为有50例为早期肺癌,其中有25例为中央型的肺癌,有25例为周围型的肺癌;有30例为肺部疾病,其中有10例为肺结核,有6例为肺部感染,有6例为肺部纤维瘤,有8例为纵膈恶性淋巴瘤。以病理学检验为准,多层螺旋CT检查的符合率为96.67%,胸部X线检查的符合率为75%。多层螺旋CT检查的符合率大于胸部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肺癌的检查中使用多层螺旋CT诊断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更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胸部X 线 早期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结合DR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意义分析框架构建。方法:研究时间区间范围为2019年1月-2020年6月,此期间来我院建档疑似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为研究主体,依照相关标准抽选47名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DR检查,其中CT检查结果为CT组,CT、DR联合检查结果为联合组,比较两种方案的诊断结果、诊断价值以及图像病理特征展示情况。结果:联合组检查准确度为87.23%、敏感度为94.97%均要高于常规组准确度68.09%、敏感度76.92%;其检查图像各项病理特征的表现情况也更好,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诊断期间,采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胸腔镜组和开胸组,分析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镇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比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经济负担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胸腔镜 非小细胞肺癌 肺叶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 16排螺旋 CT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 。方法:进行本次研究,我院在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9 月之间一共选择了 64 例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所有患者都进行 16 排螺旋 CT 进行诊断, CT 扫描出来的图像需要进行 1.25mm 、 2.50mm 的层厚重建,分组的依据是不同患者的结节直径,其中将直径小于 5mm 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将直径大于 10mm 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人数均为 32 人,将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以及肺结节边界清晰度。 结果:本次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在诊断效果以及肺结节边界清晰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值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对比。 结论: 16排螺旋 CT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诊断具有明显 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16排螺旋 CT 肺小结节 早期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肺癌患者中胸部X线和多层螺旋CT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85例早期肺癌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2月-2021年02月,85例患者分别展开胸部X线检查(对照组)以及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组),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的检查时间、检查费用和各象征检出率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0.05)。 结论 给予早期肺癌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能够取得更高的诊断准确率,但是其花费和检查时间相对较高,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取适宜方式。

  • 标签: 早期肺癌 中胸部X线 多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中心型肺癌90例,均经由手术治疗,术前接受CT扫描,术后接受病理检查,分析对比CT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CT扫描支气管壁及支气管腔异常率分别为71例(78.89%)、77例(85.56%),诊断肺气肿及肺部炎症发生44例(48.89%);病理检查确诊支气管壁及支气管腔异常率分别为73例(81.11%)、80例(88.89%),诊断肺气肿及肺部炎症发生46例(51.11%);CT及病理在诊断支气管壁及支气管腔异常、支气管壁及支气管腔异常、肺气肿及肺部炎症方面之间数据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院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64排螺旋CT 早期中心型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孔胸腔镜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选择:2018年2月初至2019年2月初医院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称为正常组15人,实施传统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称为实验组,另15人,目的:比较两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各项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各项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单孔胸腔镜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单孔胸腔镜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62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行单孔胸腔镜治疗,对照组患行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患者术后满意度、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患者切口总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淋巴结清扫数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低于对照组的16.78%但无显著差异(χ2=0.147,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5%(χ2=4.026,P=0.045)。结论单孔胸腔镜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其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可减轻患者的并发症,提升术后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单孔胸腔镜 早期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诊断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此次研究选取我院确诊的早期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选时间段为2018年12月-2020年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