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职班主任是重要的育人者,那么如何育好班级学生呢?笔者结合所在学校推行的“五化”建设中的“净化”,在班级进行了深入实践与探索,主要着力于以下三个方面,切实帮助学生由外而内的“净化”成长。一、搞好清洁卫生搞好清洁是培养学生养成爱劳动、讲卫生习惯的重要途径,也是外塑班级形象的重要方式。不少中职生都不爱搞清洁卫生,这让班主任头疼不已。如何做到高效而且洁净呢?

  • 标签: 学生呢 育人者 讲卫生 五化 礼仪教育 任课教师
  • 简介:高致病猪蓝耳病又称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其主要特征:猪只高热达41℃以上、厌食或不食、眼结膜炎,呈现较严重的繁殖障碍,流产率高达50%、产死胎等。严重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气喘等。神经症状包括后躯无力、不能站立、左右摇摆、抽搐等。死亡率高,仔猪死亡率为50%以上,母猪死亡率为3%~15%。作者总结了大兴区某规模猪场净化高致病猪蓝耳病措施,通过对非免疫猪的免疫抗体检测。

  • 标签: 蓝耳病 致病性 免疫抗体检测 二类传染病 免疫试验 免疫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低血糖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以我院从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107例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为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54人,对照组53人,前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血液透析之前减停胰岛素,透析过程中同时推注50%的葡萄糖注射液,透析后让患者适当进食,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及健康教育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防治低血糖。结果采用持续质量管理模式的实验组在血液透析后低血糖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1),并能降低血液透析导致的其它意外事件发生的几率。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用于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的治疗与预防,以及预防血液透析的其它以为事件具有良好的作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低血糖症
  • 简介:目的探讨超难治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了2009年10月收治的1例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先后静脉给予地西泮、氯硝西泮和咪达唑仑等常规药物治疗,其癫痫发作才逐渐得到控制。检索复习癫痫持续状态的相关文献。结果目前国内外未见大宗样本报道。诊断尚存在争议,但治疗原则较为一致,采用渐进贯序疗法。结论癫痫持续状态多由于严重的脑损伤导致,但某些患者没有明确病因也可能出现难治癫痫持续状态。治疗多采用阶梯式治疗方法,预后较差。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超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血液患者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相关。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110名行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一般资料问卷,Conne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生活满意度量表(CASLSS)。结果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生活满意度属于中等偏下,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

  • 标签: 心理弹性 维持性血液透析 生活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的治疗依从。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的治疗依从上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维持性血液透析 治疗依从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和间歇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40例肾衰竭患者,随机分成间歇组和连续组。间歇组患者应用的血透方式为间歇血透,连续组患者应用的血透方式为连续血透。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的差异,并对比不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连续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间歇组(P<0.05)。连续组肾功能指标改善优于间歇组(P<0.05)。连续组低血压、心律失常平均发作次数低于间歇组(P<0.05)。结论连续和间歇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均有一定作用,但连续血液透析治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安全也更高。

  • 标签: 连续性血液透析 间歇性血液透析 肾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维持血液透析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于本院接受维持血液透析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对策,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舒适率等指标的对比上具有明显差异,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措施应用于维持血液透析的常规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患者痛苦,且该种护理模式更为患者认可,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视 舒适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维持血液透析病人饮食管理现状,探讨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的措施。方法利用MNA营养状况评估表对我院2013.10—2015.3共计72例维持血液透析病人进行病人营养状况评估,根据得分有针对的对患者进行饮食管理,鼓励家属参与,指导患者或家属掌握饮食治疗计划,认识可用食谱。结果通过强化饮食管理宣教,指导患者饮食管理6个月后,营养状况评分平均提高3—5分,血色素平均上升2g/dl,血浆白蛋白上升3—4g/L。结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自我饮食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应加强认知教育,对依从差的患者了解原因并实施综合干预,提高饮食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营养状况,降低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饮食 管理 血液透析 综合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需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组和常规透析组,每组30例,分别进行不同血液透析方式治疗并观察1年,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年测定两组患者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浆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G)、血红蛋白(Hb)、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脂蛋白A(Lpa)。结果治疗前两组BUN、Cr、Alb、β2-MG及Hb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高通量透析组Alb、β2-MG及Hb明显改善(P<0.05),治疗6个月、1年高通量透析组Alb、β2-MG及Hb明显优于常规透析组(P<0.05)。治疗前两组TC、TG、LDL-C、HDL-C及Lpa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1年高通量透析组TC、TG、LDL-C及Lpa明显降低(P<0.05),HDL-C明显升高,高通量透析组血脂指标明显优于常规透析组(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可以改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患者血脂紊乱情况,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血液透析。

  • 标签: 高通量透析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控制现状进行调查,以便于制定临床上合理的干预方案.方法选取云浮市血液透析中心确诊的终末期肾脏病并行HD治疗大于3个月的30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于每周规律血流透析2~3次的患者的调查资料进行调查,采用构成比法排列,并针对血压控制水平和相应指标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和Logistic方案进行相关因素回顾分析.结果根据血压测定结果其中高血压患者90例,血压达标患者40例,血压未达标患者80例,难治型高血压患者90例,与血压控制不良的相关因素有5个,包括干体重、血红蛋白水平、Kt/V、血清BUN、EPO剂量,患者的基本资料调查包括年龄、性别、婚史、疾病诊断、经济状况等,结论在本次调查中显示,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造成患者死亡的因素最高,男性大于女性,患者透析不充分的患者占半数以上,主要原因为经济因素.关键词血液透析;高血压;控制现状;调查研究中图分类号R31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66-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措施在维持血液透析(血透)中的应用。方法2013年7月起,在我院血透室围绕血透的各个环节开展降低护理风险的管理措施,内容包括:规范血透护理操作流程,完善和执行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环节的风险控制和患者环节的风险控制。以2012年7月—2013年6月血透患者82例为对照组,以2013年7月—2014年6月血透患者96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出血、穿刺部位血肿及穿刺针滑脱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加强风险管理后,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透室的护理操作要求高、专业强,加强血透各环节的风险管理,有助于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减少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安全治疗与护理。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风险管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方法,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维持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从事的工作性质分为工作组(31例)和非工作组(29例),分析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并提出针对的护理方法。结果工作组与非工作的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恐怖、人际关系及精神病的心理评分差异显著,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有针对的采取心理护理措施,不仅提高了患者的血液透析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理问题 护理方法 透析质量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有效护理措施,以期延长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我院采用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86例,均给予精心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86例病人中内瘘闭塞9例其中血栓形成3例,低血压引起5例,受压1例,其他77例血管充盈.结论:预防内瘘血栓阻塞及患者的自我护理,可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内瘘护理
  • 简介:目的评估维持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impairment,CI)的发生率及CI发病与非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方法MHD患者140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cognitiveassessmentscale,MoCA)行认知功能评分,横断面调查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原发病与合并症等临床数据,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白蛋白、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将患者分为CI组与无CI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数据。结果80例发生CI,发生率为57.1%。CI组患者MoCA平均得分为(18.70±2.74),糖尿病肾病的合并率为41.3%,hs-CRP为(13.6±7.6)mg/L,Hcy为(29.6±6.2)8mol/L。CI组的年龄大于60岁患者比率、透析年限、合并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病比率、hs—CRP、Hcy明显高于无CI组(P〈0.05),CI组受教育年限、血红蛋白、白蛋白值显著低于无CI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肾病、血红蛋白、Hcy、hs-CRP是MHD患者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MHD患者CI的发生率与国外研究结果相近。炎症、Hcy、贫血等非传统危险因素与MHD患者CI的发生相关。

  • 标签: 血液透析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总结了临床心理护理的措施和体会。方法统计分析2009年-20014年在我院接受维持血液透析的36例患者的心理问题,并并比较心理护理前后的变化。结果心理护理前,36例患者100%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透析时间6个月以内患者中多为幻想、恐惧,6个月至5年以内患者中多为悲观、焦虑,5年以上的患者多为自暴自弃、自以为是。心理护理后,36例患者普遍表现出心理状态稳定,比较乐观积极,生活质量提高,营养状况良好,体重控制满意,仍有5例患者(13.9%)存在心理问题。结论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科学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摆脱不良情绪、重建信心、恢复健康心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 心理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