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结合油源对比和断裂系统的研究,明确了油源断裂沟通的有效圈闭控制油气。综合岩心观察,包括沉积相、含油性,结合孔隙类型、微观孔隙结构及成岩特征分析,明确了有利储集相带控制了储层质量和含油性。通过分析成过程,明确了早期烃类充注形成油润通道控制油气运聚成

  • 标签: 主控因素 油源断裂沟通 油润通道
  • 简介:摘要:陈官庄地区沙四下红层勘探程度较低,对储层空间展布规律及油气规律认识不清。本文通过对该区储层及油气规律进行研究后认为,该区储层物源来自南部凸起,由南到北储层厚度逐渐变薄。陈官庄地区油源条件丰富,输导体系主要为油源断层-骨架砂体和不整合面。红层成受控于油源断层发育、构造背景、沉积相带及断层封堵性,该区有两种成模式:一是与油源对接,二是通过断层输导,形成三种类型的油气:构造油藏、上倾尖灭型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复合油藏。

  • 标签: 红层 沙四下亚段  成藏模式
  • 简介:摘要公路隧道建设项目本身所处的地质条件非常的复杂,与公路隧道工程自身的特性有很大的关系,在山体中进行隧道的开挖、支护、衬砌等施工,很有可能改变山体本身以及地下岩层的原有结构,一旦地质构造结构发生变化,就会发生各种无法预测的变形或岩体位移,进而造成安全事故,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增加工程的造价成本,而无法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与建设质量。

  • 标签: 公路隧道 复杂地质 开挖施工技术
  • 简介:输导体系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对油气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潍北凹陷断层及其活动、沉积体系与不整合面特征等的分析,提出研究区存在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等多种输导体系要素,并组成断层-不整合及断层-不整合-砂体等复合输导体系.潍北凹陷主要有2个供烃区,发育于北部洼陷带和灶户断鼻带;灶户断鼻带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北部洼陷带断裂构造较少;潍北凹陷主要发育6个不整合面,其中Ng/Es4(Ng/Ek1)及Ek2下/Ek3为区域性不整合面,它们均导致不同地区的输导体系类型及分布有所不同.通过对潍北凹陷油气类型和输导体系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不同输导体系类型对油气的控制作用.潍北凹陷砂体输导体系有利于形成岩性尖灭油气和砂岩透镜体油气;断层输导体系有利于形成地层不整合-断层油气、断块油气和构造-岩性油气;断层-不整合输导体系有利于形成断块油气、岩性油气及断层-岩性油气;断层-不整合-砂体输导体系有利于形成岩性尖灭油气、地层不整合油气、断块油气和断层-岩性油气.该研究结果对明确输导体系控模式和指导潍北凹陷油气勘探均具有借鉴作用.

  • 标签: 输导体系 砂体 断层 不整合面 油气藏 潍北凹陷
  • 简介:垦东凸起四周临近生烃凹陷,油气资源丰富.上第三系披覆沉积在中生界之上,在披覆构造背景下,发育了构造、岩性、岩性-构造等多种类型圈闭.垦东凸起可划分为3个油气运聚系统,油藏类型以构造、岩性-构造油藏为主.主要含油层系为馆陶组上亚段.断层发育程度、构造部位、储集层岩性是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运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上第三系储集层的空间展布进行了分析和描述.

  • 标签: 垦东凸起 上第三系 油气成藏 特征 油气勘探
  • 简介:柴达木盆地经历了古生代"地块-海槽"和中、新生代"盆地-造山带"演化旋回,发育了石炭系海陆过渡相、侏罗系湖沼相、第三系咸化湖相、第四系盐湖相4套不同类型的烃源岩,形成了"多源-多凹-多灶"的复合油气系统,具有"多因素联合控、多期油气充注、多层系和多类型圈闭成"的"复式成"特征。通过深化盆地油气规律认识,提出了"源外成与源外找油、斜坡成与下坡找油、晚期成与源上找油、动态成与深层找气"等新的地质认识,有效地指导了盆地油气勘探部署,实现了油气勘探新突破和新进展。

  • 标签: 高原复合盆地 多源生烃 复式成藏 勘探理论
  • 简介:四川盆地西部油气地质条件优越,已发现了多个海相气或含气构造,是一个具备天然气勘探潜力的领域。但近20多年来,由于勘探投入不够,海相碳酸盐岩勘探未取得大的突破,勘探程度仍然很低。文中在分别对川西坳陷西缘北、中、南3段典型构造(气)剖析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川西坳陷西缘中下三叠统油气主控因素为:滩相优质储层的发育是油气的基础;保存条件是油气的关键。

  • 标签: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中下三叠统 川西坳陷
  • 简介:通过对东海丽水—椒江凹陷的构造、沉积地层和成要素的分析,系统阐述了其成条件。结果表明:丽水—椒江凹陷古新世主断陷期分为4幕断陷,其中初始断陷Ⅰ幕以湖相沉积环境为主,之后过渡为海相沉积环境,该凹陷存在3组烃源岩及3套储盖组合,其中下古新统月桂峰组湖相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高,且其类型以Ⅱ型为主,生烃潜力良好,为该区主力烃源岩;古新统储集层以砂岩为主,其中灵峰组和月桂峰组砂岩为Ⅲ—Ⅳ类储层,明月峰组砂岩为Ⅲa—Ⅱb类储层,物性受凹陷内顶封型异常高压系统改造优化。断陷早期的(扇)三角洲、滨湖、滨海砂体和上灵峰组上部及明月峰组下部的浅海泥构成的下储盖组合靠近主力烃源岩层,且异常高压系统增储滞排,因此储盖配置条件良好,勘探前景佳。预测凹陷内洼槽带生烃中心上方、灵峰潜山两侧及丽西次凹西斜坡的优势成构造带是研究区内有利的远景勘探区带,并识别划分出三大类共11个有利构造带。

  • 标签: 油气成藏条件 叠合断陷盆地 勘探方向 丽水—椒江凹陷
  • 简介:摘要: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油田行业发展态势尤为迅猛,油气勘探技术也在飞速更新。然而当前石油供需矛盾的增长,对油气勘探提出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想使我国油气供给的稳定性不断提升,有必要推动我国油气勘探技术创新力度的不断加强。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资料查找,通过对我国油气理论的现状与进展进行研究,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对盆地后期改造提出了一些想法,希望能够打牢基础,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 标签: 油气成藏 盆地剥蚀 后期改造 现状与未来
  • 简介: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油气田井队的网络建设也逐渐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某些设备的性能指标会发生显著变化,异或是设备无法正常工作进而导致工程延期影响企业生产盈收。本文首先对目前我国油气田井队数字化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阐述,并根据目前的现状对其数字化网络的无线组网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使得油气田井队施工提高项目进展,加快工期建设,以期为油气田行业工作队提供有力的理论参考依据。

  • 标签: 复杂电磁环境 油气田 网络技术 无线组网模式
  • 简介:摘要: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开发目标逐步复杂化,对录井精细化解释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目标区域含油气储层给出确切的产油、产气、产水的预测结论并提供相应的含油气水储层解释参数和产能预测参数已经成为录井解释技术发展的趋势。基于此,本文以储层“四性”关系研究为基础,就油气水层录井解释技术的建立与优化进行了详细阐述。

  • 标签: 录井解释 定量化 油气储层评价
  • 简介:在塔院寺大白塔的北面,矗立着一座宏伟高大的木构建筑物。这就是五台山最大的藏经阁。这座藏经阁,为两层三檐硬山顶的木构建筑,面宽二十五点三米,进深一十三米,宏伟高大,雕饰华丽,酷似宁波“天一阁”。在藏经阁的中上方,悬

  • 标签: 华藏世界 转轮藏 藏经阁 木构建筑 大白塔 文殊
  • 简介:指出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天然气中的烃类气体(包括CO2气中的少量烃类气体)都是有机成因。CO2气体有有机成因、无机成因,也有混合成因。无机成因的CO2气体是在上新世以后火山-岩浆CO2气体通过深断裂向上运移,取代了早期形成的油气中的油气而形成的。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钻探过程中,在3个构造发现了4个CO2气。特别是阿纳达科合作区内28-2-1井的CO2气,使油气勘探失利。因此,研究CO2气的成因及其与油气的关系,对盆地内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 标签: 珠江口盆地 油气聚集 影响 二氧化碳气藏 CO2 有机成因
  • 简介:本文主要采用油气地球化学和包裹体分析技术,研究了渤中坳陷蓬莱19-3和渤中25-1二类油气田的油气特征。指出两处明化镇组和馆陶组等浅层油气均为晚期(第四纪)形成,为相对连续的二期充注,早期注入的原油普遍遭受降解,之后注入的油相对较轻,成熟度较高。渤中25-1深层沙河街组油气为二—三期运聚成,中新世为主要成期,上新世末-第四纪时受区域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油气发生调整,油气中的部分油气向浅层运移,同时有较高成熟度的油气注入深部储层。

  • 标签: 油气包裹体 油气运移 油气成藏 生物标志物 渤中坳陷
  • 简介:我最爱吃的零食非玉米味的上好佳莫属。每次撕开包装袋,一股玉米的清香就弥漫开来,一个个形似爆米花的小东西全身米白色,挨挨挤挤地待在袋子里,一看就让人垂涎三尺。我忍不住抓起几粒放进嘴里,轻轻一咬,小东西立刻一分为二;嚼一嚼,清香立刻溢满整个口腔。这样的美味谁能抵挡?这个星期五,我禁不住诱惑,又买了几包上好佳,等着星期天慢慢享用。为了防止贪吃的姐姐"光顾"我的零食,我得赶紧把它们藏起来。可是藏在哪儿呢?藏在橱柜里?不行!那里我已经

  • 标签: 上好佳 中心小学 黄玺 江苏海门 徐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通过柴达木盆地切克里克凹陷中切6井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探讨了该区的油气史。切6井中石英加大边、方解石胶结物等成岩胶结物中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80.1-96.2℃,推测储层砂岩成岩作用应是刚进入中成岩A阶段。切6井储层砂岩中共有两期烃包裹体:第一期为灰黑色液烃包裹体,第二期为浅褐灰色气液二相烃包裹体。第一期在储层中已形成具工业价值的油藏。结合柴西地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推断切6井原油在中新世(N12)成于古近系圈闭和基岩裂缝中;凹陷带和盆地内部构造接受喜马拉雅中晚期的两期成,更有利于油气由下向上的运移。

  • 标签: 烃包裹体 流体包裹体 成岩胶结 切6井
  • 简介:针对玛东2井区源边一不整合—斜坡的地质特点,综合地震、地质、测井资料对玛东2斜坡区二叠系不整合面进行了识别,以不整合面为框架,建立了研究区地层结构模式。在此模式下对已发现油藏进行了再认识,分析了生、储、盖的配置关系,探讨了不整合面与油气的关系。认为研究区二叠系存在5期不整合面,两种不整合面类型;不整合面不仅控制了地层结构、接触关系、展布特征和圈闭类型,还控制了油气的运移,最终控制油气的富集;玛东2井区油藏为地层超覆油藏,为源边-不整合-斜坡成模式。

  • 标签: 玛东2斜坡区 不整合面 地层结构 油气成藏 地层起覆构造
  • 简介:根据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探讨了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油气运聚期次及成特征.地化资料表明:超覆尖灭带原油C29甾烷-ααα20S/(20R+20S)值为0.33~0.49,C29甾烷-αββ/ΣC29值为0.31~0.39,原油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斜坡区油气主要分布在二叠系,剖面上原油物性及地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风城组上部、乌尔禾组原油密度介于0.76~0.83g/cm3之间,C29甾烷-ααα20S(20R+20S)值为0.46~0.49,属高成熟轻质原油;风城组和乌尔禾组底部均见有沥青,原油密度介于0.88~0.95g/cm3之间,C29甾烷-ααα20S(20R+20S)值为0.40~0.44,呈现低成熟-成熟特征;晚期高成熟气体的注入,使密度较高、低成熟-成熟原油发生脱沥青作用,形成沥青和轻质原油.断阶带内缘原油为高成熟原油;外缘原油的分布与斜坡区相反,底部为高成熟轻质原油,上部为低成熟-成熟原油,表明在断阶带高成熟原油存在侧向运移并在垂向上排替早期低成熟-成熟原油.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分布范围为47~52℃和55~65℃,其对应的地质时代分别为晚三叠世和早、中侏罗世,进一步表明该地区存在多期油气运移.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克拉玛依油田 油气运聚期次 成藏 研究 流体包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