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为经济利益所驱使,身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部分农民在市场化过程中富裕起来了,成为优势群体.而另外一部分农民在经济和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成为弱势群体.目前,农村弱势群体的存在和扩大,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影响农村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转型时期农村弱势群体产生原因、负面影响以及解决办法值得探讨.

  • 标签: 社会转型 农村 弱势群体
  • 简介: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研究解决好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既是保障农民基本权利的客观需要,也是关系到农村政治、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与我国现实情况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首要问题是保险基金筹集问题。一、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形式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筹资形式是1992年民政部制定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民办发[1991])(以下简称《基本方案》)中规定的。该方案明确规定:保险基金的筹集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个人缴纳要占一定的比例,集体补助主要从乡镇企业利润和集体积累中支付,国家给予政策扶持,主要是通过对乡镇企业支付基本补助予以税前列支体现。根据《基本方案》规定的筹资方式,显然国家在基金筹集上没有财政责任,部分人认为国家和集体没有背上包袱更有利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然而就绝大多数社会养老保险计划而言,政府不承担一定的财政责任是很难想象的。根据对世...

  • 标签: 养老保险基金 农村社会 基金筹集
  • 简介:农业自然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的难题;农业的弱质性、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生产经营方式落后交织成的难题;建设小康社会要求与农民素质不高的矛盾;城乡二元结构、重城轻乡政策导向造成的难题,一般认为它们是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但是,在这些难点背后,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即为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而制定的政策与制度安排是否符合农民日常生活行为原则.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要使农民行动起来,党的方针政策必须符合农民日常生活行为原则.

  • 标签: 中国农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农民日常行为原则 产业结构 农业
  • 简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上了重要日程,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用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进行了集中概括。紧接着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统一部署,全国各地都先后启动了新农村建设的有关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世纪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如何去谋划、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必须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十个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 标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六届五中全会 新农村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 “三农”问题 生产发展
  • 简介: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首要问题是保险基金筹集问题。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中存在着基金筹集比例不合理、基金来源不稳定及基金筹集渠道狭窄等问题。为改变基金筹集较为困难的现状,急需改革农保基金筹集比例,明确国家、集体、个人三方责任;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源上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来源不足;拓宽基金筹集渠道,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 标签: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基金筹集 对策
  • 简介:众所周知,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养老负担加重是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据预测,从2000年到2020年是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口将由1.3亿增加到2.3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所占比重将从10%上升到15.6%,2000年中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5.6人,

  • 标签: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人口老龄化 2000年 劳动年龄人口 老年人口 2020年
  • 简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历史任务,年初又出台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至此,中央已连续出台了三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从中央“一号文件”的连续下发,我们可以明显体察到党的富民政策的深入,中央对当前农民问题的关注,这些文件的下发充分显示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临夏州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全州农业人口171.4万多人,占总人口的88.6%,作为一个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通过分析我州农村建设的现实基础、面临的机遇,就如何进行临夏州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前景献计献策。

  • 标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 临夏州 “一号文件”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 “三农”问题
  • 简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央顺应“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从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新阶段的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大力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建设,顺利我国现代化进程,所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公布以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热潮迅疾掀起。现将有关观点综述如下,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裨益。

  • 标签: 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 “三农问题” 全面小康社会 发展新阶段
  • 简介: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一定缺陷,应从加强经济基础、认识观念和制度建设方面加以解决。

  • 标签: 农村 社会养老保险 对策
  • 简介:威海市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始于1991年初,8年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至1998年底,全市100%的镇,90%的村,327258人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占全市适龄农民的45%左右,基金积累总计已达16870.8万元。已建立了市、区、镇、村四级工作网络,有农村保险工作人员1840名,其中:专职人员108人,村级代办员1738人,初步形成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和框架。这项工作的开展,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奋力开拓

  • 标签: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保险工作 农村保险 工作人员 农村养老 威海市
  • 简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描绘了我国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建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摆在“十一五”时期主要任务的第一条,并具体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 标签: 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 经济社会发展 现代化进程 五年规划 国民经济
  • 简介:本章主要探讨八十年代以后泰国农村社会的变迁。但是,泰国的农村在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并没有出现骤然的变动。泰国农村自六十年代(有的地方还要早些)以来就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在量方面(例如,居民迁移到城市去)和质方面(例如,生活方式的变化)发生了变化。尽管如此,本文却是以八十年代以后农村变化为考察中心的,譬如说,1980—85年的五年期间内农村人口平均增长率为2.00%,其后,到1989年则下降到1.59%。如果

  • 标签: 八十年代 人口移动 地方生产总值 城市人口 国内生产总值 亚洲经济研究所
  • 简介: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制建设是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首要任务.针对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健全农村养老保险法律体系;提高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必要性的认识;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建立个人帐户积累模式;探索基金体值增值办法;加强农村城市化进程,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主要的对策和手段.

  • 标签: 农村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法律体系 农村城市化 管理体制 农村经济
  • 简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现实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我们必须着眼于我国现代化全局和农村的实际,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出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标签: 社会主义本质 新农村建设
  • 简介:一、正确分析形势.深刻认识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变化2005年是我国经济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平稳、活力增强的一年。也是农业农村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的一年。中央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稳定、完善和强化支农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在上年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出现重要转机,2005年基数较高、困难较多、灾害较重的情况下,农业农村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良好势头”、“四个继续推进”。“两个良好势头”:一是粮食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产基础上保持稳定增产的良好势头。2005年全国粮食总产预计达到9680亿斤,比上年增产291亿斤,两年粮食共计增产超过1000亿斤,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粮食亩产在上年创历史最好水平的基础上再创新高,连续两年超过600斤,历史上前所未有。二是农民收入在上年较大幅度增长基础上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

  • 标签: 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 粮食生产 “三农”工作 农村发展 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