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7 个结果
  • 简介:对小学一到三年级81名汉语儿童进行英语、汉语语音意识以及英语单词认读的测试,同时纳入瑞文推理和工作记忆测试作为控制变量,考察英、汉语音意识的不同成分在英语单词认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汉语儿童的英语、汉语语音意识的各个水平与单词认读相关均显著,但不同水平的语音意识对单词认读的影响作用不同。(2)在控制了非言语智力因素和工作记忆的条件下,只有英语、汉语的音位意识对汉语儿童的单词认读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 标签: 语音意识 英语单词认读 汉语儿童
  • 简介:采用Simon效应研究范式.以阿拉伯数字为实验材料.三个实验分别要求被试判断呈现数字的空间位置、颜色和大小.系统考察Simon效应、空间一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的加工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三个实验中,不管采用何种判断标准.被试总是对左侧的数字按左键反应更快,对右侧的数字按右键反应更快。数字加工中出现Simon效应:而对不同大小的数字按左键和按右键的反应时差异均不显著.数字加工中均未出现SNARC效应。(2)Simon效应和SNARC效应不同质,两者的加工机制也互不相同,而且Simon效应对SNARC效应具有抑制作用。(3)Simon效应与SNARC效应相比,Simon效应相对更稳固,SNARC效应则相对更灵活,易受知觉信息变化的影响。

  • 标签: SIMON效应 SNARC效应 空间表征 抑制.
  • 简介:为探讨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并考察儿童气质的调节作用,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10名1~3年级儿童及其家长和老师,选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PSQ)、王宇中《婚姻主观感受量表》(MPS)和刘文、杨丽珠编制的《基于教师评定3~9岁儿童气质结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且夫妻冲突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儿童行为问题。儿童的活动性、反应性、专注性与儿童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且儿童专注性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儿童行为问题。儿童的专注性在父母婚姻质量和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之间调节效应显著,即儿童专注性越低,父母婚姻质量对于儿童行为问题的负效应越大。结论:专注性在父母婚姻质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 标签: 父母婚姻质量 儿童行为问题 儿童气质 1~3年级儿童
  • 简介:旨在探讨大学生的内控自杀动机在认知资源与内隐自杀态度的关系中是否存在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内控自杀动机低自我决定的大学生内隐层面对自杀的赞同程度在有认知资源时要显著低于无认知资源时.而高自我决定的大学生在有或无认知资源时内隐层面对自杀的赞同程度无差异显著。说明内控自杀动机在认知资源与内隐自杀态度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 标签: 认知资源 内隐自杀态度 内控自杀动机
  • 简介:社会认知理论表明,元刻板印象是影响群际关系的重要变量,元刻板印象威胁对群际关系具有破坏作用,且群际焦虑是元刻板印象威胁和群际关系之间的重要中介变量。因此,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探讨元刻板印象威胁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将47名医生和58名患者随机分配到元刻板印象威胁组和无元刻板印象威胁组。结果表明:威胁组被试的群际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无威胁组,医患关系评价显著低于无威胁组;医生群体对医患关系的评价显著低于患者;群际焦虑在元刻板印象与医患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 标签: 医患关系 元刻板 印象威胁 群际焦虑
  • 简介:以1261名高一和高三青少年为被试,采用个人规划问卷和抑郁量表,考察了高中生对未来教育、职业和婚姻/家庭领域的个人规划(探索和投入)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以及性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高中生的个人规划对抑郁的预测具有领域特殊性:教育探索和投入可以显著负向预测抑郁,婚姻/家庭探索显著正向预测抑郁、婚姻/家庭投入显著负向预测抑郁,职业探索和投入均不能预测抑郁;(2)性别能调节婚姻/家庭探索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女生对婚姻/家庭的探索水平越高,其抑郁水平越高,男生对婚姻/家庭的探索则不能预测其抑郁。

  • 标签: 高中生 个人规划 探索 投入 抑郁
  • 简介: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了898名初中生完成《班级自尊量表》、《同伴依恋量表》和《总体生活满意度问卷》,以考察在学校环境中,同伴依恋、班级自尊与初中生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差异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等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1)初中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随年级的升高呈下降趋势,男生的生活满意度高于女生:(2)初中生,同伴依恋和班级自尊均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U型趋势,初二年级水平最低:(3)初中生同伴依恋、班级自尊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且同伴依恋中的同伴信任和班级自尊中的成员自尊可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4)同伴依恋既可以直接影响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又可以通过班级自尊的中介作用来间接影响其生活满意度,其中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36.11%。研究得出,班级自尊在同伴依恋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初中生 同伴依恋 班级自尊 生活满意度
  • 简介:为了探讨家长式领导影响员工建言行为的内在作用机制.在三个时间节点上对176名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层次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技术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1)家长式领导对员工的建言行为有显著地影响;(2)德行领导通过领导-成员交换的部分中介效应影响员工的抑制性建言行为;(3)德行领导通过领导一成员交换的完全中介效应影响员工的促进性建言行为。

  • 标签: 家长式领导 领导-成员交换 建言行为
  • 简介:基督教某些教义历来常被各种邪教组织所盗用,无论是曾经在美国发生的“人民圣殿教”等海外的邪教组织,还是近三十年国内最为活跃的一些邪教组织(包括全能神、呼喊派、门徒会、血水圣灵、全范围教会、三班仆人派、被立王、主神教、灵灵教等规模较大、人数较多的邪教组织),它们开始都是利用或冒用基督教的名义、盗用基督教经典而发展起来,当势力扩大后,便公开与基督教为敌。

  • 标签: 基督教 独特作用 反邪教 邪教组织 人民圣殿教 三十年
  • 简介:本研究以306名父外留守、147名双留守和288名非留守青少年为被试,以亲子依恋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儿童焦虑量表为研究工具,考察了亲子依恋与留守青少年焦虑的关系以及教师支持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1)双留守青少年的母子依恋、父子依恋安全性显著低于,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父外留守和非留守青少年,后两组青少年之间差异不显著;(2)安全性母子依恋能降低父外留守青少年的焦虑水平,安全性父子依恋能降低非留守和双留守青少年的焦虑水平;(3)安全性母子依恋能补偿不安全父子依恋对父外留守青少年焦虑的影响;(4)教师支持既能降低非留守和双留守青少年的焦虑水平,也能增强安全性父子依恋对父外留守青少年焦虑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焦虑 母子依恋 父子依恋 教师支持 留守青少年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流动儿童的亲子依恋与城市适应的关系,并探讨心理韧性在其中是否起到了中介作用。采用城市适应问卷、亲子依恋问卷、心理韧性量表,对北京市3所小学三到六年级的665名流动儿童进行了调查。经分析发现:(1)女生、低年级、父母教育水平高、公立学校、未转学的流动儿童能更好地城市适应;(2)亲子依恋、城市适应和心理韧性各维度两两相关;(3)亲子依恋中的自我模型和父母模型对城市适应均有直接预测效应。亲子依恋中的自我模型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亲子依恋中的父母模型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亲子依恋中的自我模型和父母模型可以共同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心理韧性在其中均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总的来说,亲子依恋可以直接影响城市适应,也可以通过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城市适应。

  • 标签: 流动儿童 亲子依恋 城市适应 心理韧性
  • 简介:采用两个实验设计,在确保负相容效应(NCE)的产生主要来自反应抑制贡献的实验范式基础上加入引发显性注意转移的目标刺激,探讨了注意转移在负相容效应产生中的作用。具体来说,实验一在经典NCE范式中加入中性目标刺激,并操纵启动与目标的关系。发现,不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最短,无关条件次之,相容条件下最长。证明在该范式中反应抑制在NCE的产生中占主导地位。实验二则在实验一范式的基础上,加入左、中、右呈现的加号目标刺激。发现,两种目标类型的反应时结果模式均与实验一相似。结果表明,注意转移并非如Cole和Kuhn(2010)提出的能够独立引发NCE,它只是伴随NCE的抑制加工过程而出现,且其加工模式与抑制加工模式类似。

  • 标签: 负相容效应 注意转移 反应抑制
  • 简介:为探究语音对双语者心理词典在词汇水平相互作用的影响,采用掩蔽启动范式考察了汉语启动词与英语目标词之间音译、意译、无关三种关系类型的启动效应.结果表明,意译关系条件下,出现了显著的正启动效应;在音译关系条件下,未出现启动效应.研究结果支持双语者两个心理词典在词汇水平相互作用的观点.

  • 标签: 心理词典 双语 词汇 互作用 语音 字形
  • 简介: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生主体性的充分活动,使学生心理品质受到实际锻炼,从而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维护和发展学生心理健康、使学生潜能得到开发的综合体验课程.心理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不仅要组织策划活动的内容和细节,还要扮演好"教练"和"主持人"两种角色,让学生们平等参与到活动中,并能够调动学生团体动力与学生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最终收获对人生的感悟,在这其中教师语言的作用是巨大的.

  • 标签: 体验式心理活动课 教师语言 口头语言 肢体语言 作用
  • 简介:采用志愿功能动机问卷、感恩品质量表和志愿行为问卷调查260名大学生,建立结构方程,考察感恩品质在志愿功能动机与志愿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志愿功能动机、价值观表达、学习理解、社会交往、职业生涯、自我增强、自我表达、感恩品质、感恩认知、感恩情感、感恩行为、志愿行为之间均显著正相关;(2)志愿功能动机、感恩品质可正向预测志愿行为;(3)感恩品质部分中介志愿功能动机和志愿行为,志愿功能动机既直接导致志愿行为,也通过感恩品质间接影响志愿行为。

  • 标签: 志愿功能动机 感恩品质 志愿行为 大学生 中介作用
  • 简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党的主张,也是人民的共同意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280多万人大代表,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分析了人大代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问题,提出了营造良好的代表履职环境、扩大代表知情知政范围、健全代表工作制度等主要措施.

  • 标签: 人大代表 和谐社会 作用
  • 简介:毛泽东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高度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尤其重视发挥处于承上启下关键环节的县委及县委书记作用。他特别强调,县委及县委书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坚定的政治方向,办社会主义的大事;抓住典型,以点带面,在督促、指导、交流中发挥连通作用;加强领导,注意运用科学的领导方法;反对官僚主义和事务主义,切实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健全民主集中制,善于做"班长"。毛泽东所做的这些思考与探索,对今天我们党的治国理政仍具有重要现实指导作用

  • 标签: 毛泽东 县委 县委书记
  • 简介: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广泛流传于民间社会的现象,是相对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制度化宗教而言的各种非制度化的宗教信仰和崇拜。民间信仰与制度化宗教有着天然的共性,其本质是一个——有神信仰。这决定了民间信仰的基本属性和其他宗教一样,也具有长期性、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在历史上和现实中,民间信仰及其活动的功能和作用,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既有积极性的因素,也有消极的作用。从多视角看,民间信仰在哲学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在文化上是一种有形的和非物质的文化表现形式和载体,以“神圣”的名义保存和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基因,在社会学上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实体,拥有大量的民间信仰庙宇和大量的信众,在某些地方甚至超出五大制度化宗教。

  • 标签: 民间信仰 信仰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 宗教信仰 非制度化 传统文化
  • 简介:智能手机成瘾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注意执行控制功能,以往研究结果在该影响是否取决于实验刺激与成瘾物的相关性上存在不一致,研究关注心智游移在其中的作用。采取《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筛选被试90人分为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实验一采用反应的持续注意任务考察不同水平智能手机成瘾者的心智游移特点,采用《白日梦量表》辅助研究,结果发现智能手机成瘾被试量表得分显著更高,在实验中更多地评估任务表现,且其心智游移与偶然性的任务疏忽、一般性任务疏忽以及反应分离状态有关。实验二采用AX版本的持续操作任务探究智能手机成瘾者的注意执行控制功能中心智游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高频心智游移的智能手机成瘾者比低频心智游移的智能手机成瘾者维持目标更困难。研究对于理解智能手机成瘾对个体认知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智能手机成瘾 执行控制 心智游移 任务无关想法
  • 简介:当前,关于道德规范问题的探讨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共产主义的实现并不依赖任何道德规范性理念,而是基于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因为任何道德理念都是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产物,不同的社会群体在不同的时代会接受不同的道德与价值观念。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从不同的立场、地位出发,会拥有各自的特殊的道德观念;而无产阶级为了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也会提出新的世界观、价值观。因此,从单纯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角度讲,深入探讨道德规范问题是必要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道德规范 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