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文献,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先天性巨结肠近10年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方法检索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文献,检索公式设定为"TS=Hirschsprung Disease OR Colonic Aganglionosis OR Congenital Megacolon",限定论文类型为"Article"和"Review",限定语言为"English"。采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文献发文量、国家、机构、作者及期刊分布和文献共被引及聚类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 786篇文献,其中论著1 590篇,综述196篇,相关文献分别在568种期刊上发表,平均每种期刊发表3.14篇,其中发文量最大的是美国的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共190篇。文献覆盖了82个国家,其中美国的文献产量最高,占27.88%(498/1 786),其次是中国,占18.25 % (326/1 786)。共有1 983个研究机构发表相关文献,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是爱尔兰的都柏林妇女儿童医院,占2.97%(53/1 786),中国的华中科技大学位居第二,占2.80%(50/1 786)。共有7 446位作者(包括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参与相关研究,发文量最多的是都柏林妇女儿童医院的Puri Prem教授,占3.47%(62/1 786),其次是南京医科大学的唐维兵教授,占2.24%(40/1 786)。CiteSpace软件对文献共被引的可视化图谱显示先天性巨结肠研究领域结构及进展情况,研究热点从腹腔镜技术治疗转向细胞疗法和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从短期的术后并发症转向未来长期生活质量。结论应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可客观反映先天性巨结肠近10年文献数量变化、分布情况,未来先天性巨结肠研究将更注重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文献计量学 先天性巨结肠 热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型光敏蛋白PsCatCh2.0转染至视网膜色素变性模型rd1小鼠视网膜1年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对光反应、视网膜炎症及细胞凋亡情况。方法雄性rd1小鼠24只随机均分为rd1实验组、rd1对照组,各12只。rd1实验组小鼠鼻侧角巩膜缘下1 mm处玻璃体腔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2-巨细胞病毒启动子(CMV)-PsCatCh2.0-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1.5 μl,2周后颞侧角巩膜缘下1 mm处再次注射相同剂量的重组病毒。注射后1年,用膜片钳技术记录表达PsCatCh2.0的RGC对光反应;行免疫荧光染色评估PsCatCh2.0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行视网膜铺片染色评估重组病毒的转染效率,并计数RGC;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内层视网膜厚度;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视网膜中核因子(NF)-κB p65的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注射重组病毒后1年,表达PsCatCh2.0的RGC产生的电流约为30 pA。PsCatCh2.0-EGFP与RGC呈共定位表达;少量与无长突细胞共定位,几乎不与水平细胞、双极细胞共定位。rd1实验组、rd1对照组小鼠RGC密度、内层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4.35、0.05,P>0.05)。rd1实验组小鼠视网膜NF-κB p65蛋白表达量以及TNF-α、IL-6 mRNA表达均低于rd1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1、5.91、5.78,P<0.05)。rd1实验组小鼠视网膜中呈红色荧光的凋亡细胞数量少于rd1对照组,Bax mRNA表达低于rd1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2,P<0.01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rAAV2/2-CMV-PsCatCh2.0-EGFP后1年,表达PsCatCh2.0的RGC仍可产生光电流;长期转染表达PsCatCh2.0对RGC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也不增加视网膜的炎性反应。

  • 标签: 眼疾病,遗传性 视网膜疾病 色素性视网膜炎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PsCatCh2.0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径2.0 mm与2.5 mm螺钉固定基于正常人群肘关节形态而完成的3D打印钛合金尺骨冠突假体的力学稳定性。方法通过对正常骨性结构的成年受试者的肘关节进行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后设计尺骨冠突假体,分别模拟使用直径为2.0 mm及2.5 mm的螺钉进行固定。对屈肘30°、90°、130°下两种直径螺钉固定尺骨冠突假体的稳定性进行有限元分析并比较其等效应力峰值和假体最大位移量。结果肘关节屈曲30°时,2.0 mm组螺钉与2.5 mm组螺钉的等效应力峰值分别为56.29 MPa及39.96 MPa,假体最大位移量分别为0.038 0 mm及0.029 0 mm;肘关节屈曲90°时,2.0 mm组螺钉与2.5 mm组螺钉等效应力峰值分别为8.97 MPa及8.12 MPa,假体最大位移量分别为0.006 5 mm及0.005 8 mm;肘关节屈曲130°时,2.0 mm组螺钉与2.5 mm组螺钉等效应力峰值分别为10.03 MPa及9.32 MPa,假体最大位移量分别为0.007 9 mm及0.006 6 mm。两种螺钉固定方式的最大等效应力均位于螺钉的顶帽与顶杆螺纹交界处,直径2.5 mm螺钉的等效应力峰值在同一屈曲角度时较2.0 mm螺钉低;在尺骨冠突假体位移方面,不论何种屈曲角度,2.5 mm螺钉固定的假体位移量均较2.0 mm螺钉小。结论直径2.5 mm螺钉较2.0 mm螺钉固定3D打印钛合金尺骨冠突假体固定更稳定。

  • 标签: 尺骨 假体和植入物 有限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肺癌放疗相关文献的计量学分析,探索近10年来该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数据来源,结合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功能,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2010-2019年肺癌放疗研究的文献发表情况,期刊、作者、机构、国家分布情况,关键词共现及聚类情况。结果近10年来,该领域文献发表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Biology·Physics;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机构均来自美国;立体定向放疗已成为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立体定向放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可能成为今后发展趋势。结论近10年来,国内外放疗领域研究稳步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出现一些核心机构及核心作者,但可能因全球放疗技术发展不平衡,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有待加强。

  • 标签: 肺肿瘤/放射疗法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 简介: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对Al-6.0%Zn-2.0%Mg-1.5%Cu-0.4%Er-0.15%Zr合金进行压缩变形实验,变形温度为300~460℃,应变速率为0.001~10s-1。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变形条件下合金的金相组织,确定合适的热变形参数。研究表明:Al-6.0%Zn-2.0%Mg-1.5%Cu-0.4%Er-0.15%Zr合金的峰值应力随应变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合金软化机制由动态回复转变为动态再结晶;流变应力随变形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在应变速率为10s-1时合金微观组织显示出明显的动态再结晶特征。合金热变形行为可用双曲正弦修正Arrhenius函数关系式表示,热变形激活能为Q=219.99kJ/mol。

  • 标签: Al-Zn-Mg-Cu-Er-Zr合金 热变形 流变应力 显微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与逆行性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直径<2.0 cm肾下盏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行肾结石碎石手术的105例直径<2.0 cm的肾下盏结石患者,其中45例采用逆行性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A组),另外60例患者采用mPCNL治疗(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期结石清除率、总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等指标。结果B组患者的一期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均低于A组(P<0.05),但总结石清除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住院时间长于A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IL-6、IL-10、CRP、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B组患者的IL-6、IL-10、CRP、WBC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0.00%(6/60)]与A组[15.56%(7/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2)。结论mPCNL与逆行性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直径<4.0 cm肾下盏结石患者的效果差异不大,且mPCNL手术引起的炎症应激反应更小,手术创伤更小。

  • 标签: 肾结石 肾造口术,经皮 输尿管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超微经皮肾镜取石术与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治疗长径≥2.0 cm男性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7例肾结石长径≥2.0 cm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实施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者纳入对照组(35例),将实施超微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者纳入观察组(52例)。比较两组围术期基本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Ⅰ期结石清除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 d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W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比容(HCT)],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个月的性功能指标[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5)、射精功能评分表(CIPE)],统计术后1周内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的结石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Ⅰ期结石清除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 d,两组HWBV、PV、HCT均高于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对照组患者IIEF-5、CIPE评分均低于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内,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69%,4/52)低于对照组(25.71%,9/35),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结石复发率(3.84%,3/52)低于对照组(20.00%,7/35),P<0.05。结论与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相比,超微经皮肾镜取石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恢复,且结石清除率较高,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性功能影响较小。

  • 标签: 肾结石 超微经皮肾镜 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 血液流变学 性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逆行输尿管软镜术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直径2.0~3.0 cm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100例直径2.0~3.0 cm上尿路结石患者,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和研究组(采用逆行输尿管软镜术治疗),每组各50例。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而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后,两组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2/50),对照组为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行输尿管软镜术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接近,均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其中逆行输尿管软镜术具有术后疼痛感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而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少的优点,临床可依据患者需求进行选择。

  • 标签: 尿路结石 输尿管镜检查 肾造口术,经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