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创伤性填充技术治疗小儿龋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口腔科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接诊的158例龋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改良组(n=79)与常规组(n=79),改良组患儿应用改良创伤性充填技术进行治疗,常规组应用常规填充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改良组患者中合作型患者71例,合作率为89.87%(71/79),改良组中合作型患者45例,合作率为56.96%,改良组合作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改良组患者中畏惧型患者6例,占7.59%,改良组中畏惧型患者23例,占29.11%,改良组畏惧型患者显著低于改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改良组强制型患者2例,占2.53%,改良组强制型患者11例,占13.92%,改良组强制型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改良创伤性填充技术治疗小儿龋齿,不仅疗效确切,而且操作简单,易为患儿所接受,是治疗小儿龋齿的理想方法。

  • 标签: 龋齿 改良非创伤性填充技术 玻璃离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后塞丁格技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本科31例肘部血管较差的需PICC置管的患者全部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后塞丁格技术置管。结果31例全部成功。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后塞丁格技术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改良后塞丁格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使用后正中小切口融合技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骨科治疗与康复的6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将通过后正中小切口融合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通过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以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为73.33%,高于对照组40.00%,P值均小于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后正中小切口融合技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控制术中痛苦明显优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

  • 标签: 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 胸腰段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进行分子病因学检测,评估其在遗传性耳聋快速基因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采集96例耳聋患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中国人中常见的4个耳聋相关基因的9个突变,即GJB2(35delG,176dell6bp,235delC及299delAT)、GJB3(C538T)、SLC26A4(IVS7—2A>G、2168A>G)和线粒体DNA12SrRNA(A1555G、C1494T)。结果96例耳聋患者共检出16例携带致聋突变(16.67%)。其中GJB2基因突变9例(9.38%)、SLC26A4基因突变7例(7.29%)、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和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突变。结论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技术对中国人常见耳聋相关基因热点突变的检出率高,具有快速、准确、高通量、低成本等特点,能够满足临床耳聋基因检测的要求,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耳聋 基因突变 基因芯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性修复技术在儿童乳牙龋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于 2017年 9月至 2018年 10月收治的儿童乳牙龋病患儿 12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n=64,患牙数 186颗)及对照组( n=64,患牙数 189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复合树脂填充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创伤性修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牙修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创伤性修复技术在儿童乳牙龋病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借鉴。

  • 标签: 非创伤性修复 儿童乳牙 龋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ALK基因重排是晚期小细胞肺癌的驱动基因之一,携带ALK重排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从靶向ALK激酶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获益,因此NCCN指南推荐NSCLC常规进行ALK基因检测以筛选靶向药物获益人群。传统的ALK基因重排检测是通过组织活检提取RNA逆转录后完成检测,然而存在部分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无法进行组织活检,因此基于血液标本的液体活检技术给这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血液ALK重排检测相对于EGFR基因检测难度更大,本文对现阶段血液ALK基因重排的检测技术进行综述,以促进晚期NSCLC患者ALK重排检测的普及。

  • 标签: ALK重排 液体活检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基础护理学》中的无菌技术、心肺复苏、注射术、静脉输液术等操作在临床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护理专业学生也需要掌握这些内容。教研室针对护理专业学生开设《基础护理技术操作》选修课,对促进其掌握和提高临床技能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课程设置情况及实施效果,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内容及方法,更好的满足教学需求。

  • 标签: 基础护理学 护理操作技术 非护理专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老年龋齿临床采取 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以入院时间单双号将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我院 80 例 老年龋齿病例分组,设置为对照组、研究组,分别实施常规修复方法及 创伤性修复技术予以治疗, 2 组均纳入病例 40 例,分析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 95% ( 38/40 )例明显比对照组 77.5% ( 31/40 )例高, P<0.05 ;且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不良反应发生率 10% 更低, P<0.05 。 结论: 针对 老年龋齿患者采取 创伤性修复技术,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提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较为安全,可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非创伤性修复技术 老年龋齿 应用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调查发现,染色体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它是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染色体数目,或者是其构异常的总称,更是一类非常严重的遗传病,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诊断和治疗,会对患者的多个器官系统形态和功能带来影响,严重情况下还要造成胚胎死亡等情况。在目前我国医学研究中,临床上还没有无染色体疾病有效治疗方法,所以在产前诊断本病是预防这种症状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无创染色体整倍体基因检测技术在产前胎儿染色体疾病诊断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了诊断效率,还减少了胎儿畸形等问题的发生。基于此,本文对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胎儿染色体整倍体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内容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无创产前 基因检测胎儿染色体 非整倍体技术 临床进展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小儿龋齿患儿给予改良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小儿龋齿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对照组(n=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改良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就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评价对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咀嚼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患儿疼痛、咀嚼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龋齿患儿开展改良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与传统治疗技术相比,在提升疗效、改善患儿咀嚼功能方面的价值突出。

  • 标签: 小儿龋齿 改良非创伤性充填 疗效 咀嚼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评估改良创伤性充填技术对小儿龋齿的治疗价值。方法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龋齿患儿中随机选择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先就诊的34例设为对照组,后就诊的34例设为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充填技术,研究组采用改良创伤性充填技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①比较临床疗效,研究组成功率为94.11%,对照组为82.35%,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比较患儿配合情况,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③经随访,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对照组为8.8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儿龋齿治疗中,采用改良创伤性充填技术,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 小儿龋齿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诊断技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在医院就诊的41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同期治疗4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同步12导联心电图的检查进行检测诊断,分析其不同的心电图诊断结论、诊断敏感度以及特异性。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破裂QRS波的诊断率为57.78%,病理性QRS波诊断率为53.33%;试验组患者采用破裂QRS波诊断率为97.56%,病理性QRS波诊断率为90.24%。试验组患者在破裂QRS和病理性QRS诊断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诊断敏感度、检测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等数值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均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诊断技术能明显的诊断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且临床上用破裂QRS波常作为诊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是较可靠的一种诊断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电图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成生长撑开型融合矫形技术(growth friendly non-fusion technique, GF)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onset scoliosis,EOS)患者的远期随访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9年10月完成GF治疗的26例EOS患者,男12例、女14例,初次手术时年龄(7.2±2.4)岁。16例患者采用传统生长棒技术治疗,10例患者接受纵向可撑开型人工钛肋技术(vertical expandable prosthetic titanium rib,VEPTR)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2次以上的撑开手术且完成生长棒及VEPTR治疗后随访时间均超过2年。收集患者初次手术前、术后即刻、完成GF治疗时以及末次随访时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同时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6例患者共接受145次撑开手术,撑开次数为(5.6±2.1)次。患者完成GF治疗时年龄(12.6±1.6)岁,GF治疗撑开时间为(4.7±1.4)年,完成GF治疗后随访时间为(2.9±0.9)年。内固定初次置入术后主弯Cobb角由术前81.2°±17.3°明显降低至41.1° ±13.1°(t=8.124,P< 0.001),末次撑开时增加至48.8°±15.4°。16例患者在末次撑开手术后再行终末融合手术,主弯Cobb角由末次撑开时52.8°±16.1°降低至45.4°±14.8°(t=2.415,P=0.035),矫正率为14.1%±9.4%;余10例患者未行终末融合手术而直接进行长期随访。患者完成GF治疗时及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分别为44.9°±16.2°和45.2°±15.6°;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主弯Cobb角矫正率为44.3%±15.5%。内固定置入术后胸椎高度及脊柱高度均较初次手术前明显增加,生长棒撑开期间胸椎高度(T1~T12)和T1~S1高度分别增加(3.3±0.9)cm和(5.6±1.9)cm,每次撑开手术后胸椎高度和T1~S1高度分别可获得(0.6±0.3)cm和(1.0±0.4)cm的增加。术后14例患者发生36例次并发症,撑开期间13例患者共发生27例次并发症,完成GF治疗后的随访期间共8例患者发生9例次并发症。结论GF矫形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EOS患者畸形的进展,同时维持躯干的生长发育,完成GF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撑开期间明显降低,但反复撑开后行终末融合手术的矫正率较低。

  • 标签: 儿童 脊柱侧凸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随访研究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牙龋病治疗中龋齿创伤性充填技术的临床应用,同时观察效果。方法:102例乳牙龋病患儿(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应用传统修复方法。观察组应用ART技术。观察两组患儿的配合度、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配合度为82.35%,对照组为19.61%,两组对比,观察组配合度更高(P

  • 标签: 乳牙龋病 龋齿治疗 非创伤性 充填技术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定量评价分析瞬时弹性成像(Fibrotouch)技术酒精性脂肪肝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2月来我院体检确诊的128例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临床资料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进行体检的9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实验室指标检测、腹部肝脏超声影像检查及Fibrotouch技术测量CAPTM值。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但观察组患者的BMI及各实验室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ibrotouch技术检查提示NAFLD患者114例,诊断准确率89.1%明显高于腹部彩超检查结果的78.9%(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CAPTM值与实验室检查值中的TG、FBG、HDL-C、硬度E值呈明显正相关(r=0.056、0.160、0.265、0.887,P均<0.05),而其于BMI、ALT、AST、TC、LDL-C、HbA1c则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瞬时弹性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无痛检测手段,在脂肪定量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准确度,可以作为临床脂肪肝诊断、评估与定期监测的量化工具,在临床中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瞬时弹性成像 非酒精性脂肪肝 定量评价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决在血管超声未广泛使用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患者PICC穿刺成功率问题。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我院静脉治疗小组对用常规方法置入PICC困难的29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MST)技术置入PICC导管。结果29例患者全部置管成功,成功率100%。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提高了PICC的适用率和置管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非超声引导 改良塞丁格(MST)技术 PICC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专科护士胰岛素注射技术的认知现状及应对策略。方法 选取本院78名专科护士护士设为观察组,再选取55名专科护士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士对胰岛素注射技术的认知现状,从中找出专科护士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对策。结果 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护士对胰岛素注射技术的认知更为全面,其注射技巧掌握度更高,数据对比(P<0.05)。结论 专科护士对胰岛素注射技术的认知存在明显不足,欠缺专业的注射技巧,需要参考专科护士加强其对注射技术的培训,提高胰岛素注射相关专业认知,减少知识盲点,降低其因注射认知错误造成的医疗风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治疗儿童乳牙龋齿中效果。方法:分析目标为我科儿童乳牙龋齿患儿48例,分析时间为2020年8月-2021年8月,分析方法为随机数法,按照治疗技术不同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儿传统修复技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创伤性修复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儿采取不同治疗后的配合度情况及术后随访1年患儿的疗效状况。结果:研究组患儿中出现配合有18例,占比75.00%,对照组患儿中出现配合仅4例,占比16.67%,差异明显(P

  • 标签: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 儿童乳牙 龋齿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在治疗乳牙龋齿时,使用改良创伤性填充技术,分析其价值。  方法 随机抽取50例,全部为乳牙龋齿患者,收治时间为2021年3月到2022年1月,随机等分,各25例,A组使用常规充填术,B组使用改良创伤性填充技术,分析治疗方法的价值。 结果 B组强制型、畏惧型少于A组,配合型多于A组(P<0.05)。  结论 给予乳牙龋齿患者改良创伤性填充技术,有利于提高配合程度。

  • 标签: 改良非创伤性填充技术 乳牙龋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