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式炼焦工艺能够扩大煤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焦炭质量,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目前我国的捣设备与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我国应做好对捣设备的研究开发工作并大力推广捣炼焦工艺。

  • 标签: 捣固 炼焦 工艺
  • 简介:对1号高炉炉体状况做了阐述.并提出了解办法。利用2006年8月份高炉检修时机,实施了喷补造衬、钢砖灌浆、炉皮挖补、安装铜冷却柱、铁口压力灌浆等技术。由于停、开炉及施工方案制定合理.实现了安全停炉和快速恢复的目的,为今后酒钢高炉新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 标签: 降料线 喷补造衬 冷却柱 压力灌浆
  • 简介:项目针对为涟钢7#高炉提供焦炭的煤化新能源有限公司5.5m大型捣焦炉长期存在的严重垮煤问题,通过自主研发捣性能试验装置,开展对捣焦炉煤饼垮塌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各项研究,建立单种煤和配合煤捣煤饼强度风险评价体系,极大的提高了捣焦炉的煤饼稳定性。

  • 标签: 试验装置 煤化 煤饼 研究 涟钢 性能
  • 简介:针对捣焦炉生产间隙时间短、拦焦车推焦杆在线检修困难、影响生产时间长的问题,设计制作了一套检修架,优化了检修方案,缩短了检修时间,减少了对生产的影响.

  • 标签: 推焦车推焦杆 检修架 优化措施
  • 简介:场是露天矿山地质灾害的多发部位,因设计、施工以及私挖乱采等原因,排场产生的滑坡失稳以及泥石流等灾害已经给矿山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尖山铁矿通过对大型排场工艺优化及综合治理,保障了排场的安全运行,对国内同类矿山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 标签: 排土场 综合治理 工艺优化
  • 简介:德兴铜矿废石胶带运输系统已经建成投产多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利用DIMINE软件构建排场三维模型,并采用块段法计算排填方量。解决了胶带排设计中所遇到如何快速计算排量的问题,使得胶带排设计更加简洁、准确与高效,在现场生产管理中取得了不错的实际应用效果。

  • 标签: 露天矿 废石胶带运输系统 DIMINE软件 胶带排土设计 块段法
  • 简介:涟钢7号3200m3高炉是国内第一座全部使用捣焦的大型高炉。本文介绍了与涟钢7号高炉配套的捣焦炉的概况及其主要配煤结构与焦炭质量指标,同时d阐述了涟钢高炉3200m3高炉在使用捣焦中所采用的原料条件、主要操作制度及取得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涟钢3200m3高炉全部使用捣焦取得了良好的操作结果,证明了捣焦在大型高炉上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大型高炉 捣固焦炉 涟钢 应用 经济技术指标 操作制度
  • 简介:以某企业500kA铝电解槽为研究对象,通过改进阴极内衬扎工艺,总结出了延长内衬寿命的无接茬阴极内衬扎工艺并投入工业应用,对提高铝电解行业内衬施工质量有借鉴作用。

  • 标签: 铝电解槽 阴极内衬 无接茬 扎固
  • 简介:简要叙述了排场基底承载力与变形通用算法,指出了出排场基底破坏等效于排场失稳从而来确定排场极限高度方法在薄层表土基底条件下的缺陷。作者引入了临界表土层概念与算法,以此来判断厚层与薄层及进行相应后续处理。所作工作已成功用于厂坝铅锌矿七架沟场400m高台阶建设与南芬露天矿庙儿沟排场工程。场基底表土作用机制研究也为厚层表土基底工程处理充实了依据。

  • 标签: 土场基底 表土 临界厚度 土场高度 承载力 沉降
  • 简介:设计循环流化床锅炉时,针对锅炉参数、设计煤种选取合理的流化状态,考虑掺烧带来的相关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在设计时做出相应改进,最终保证所设计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能够环保、高效、经济的运行。

  • 标签: 掺烧 高温腐蚀 低排放燃烧 RDF
  • 简介: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显微硬度测试、热分析、能谱分析以及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研究Mg-10Gd-4.8Y-0.6Zr合金铸态和520℃溶处理不同时间后的显微组织以及显微硬度分布。结果表明:Mg-10Gd-4.8Y-0.6Zr合金经520℃/16h溶处理后,铸态时的网状共晶完全溶解到基体中,Gd、Y富集的立方体相弥散分布在晶内;晶内偏析消除,硬度有所降低。合金在溶处理过程中发生以下组织演变:α-Mg固溶体+网状Mg24(GdY)5相→α-Mg固溶体+断续破碎的Mg24(GdY)5相→α-Mg过饱和固溶体+立方体相。该合金在520℃溶处理的适宜时间为16h。

  • 标签: Mg-10Gd-4.8Y-0.6Zr合金 固溶处理 显微组织 硬度 组织演变
  • 简介: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溶温度对2205双相不锈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00℃溶处理后,σ相消除,组织中只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相;在950℃-1200℃温度区间,随着溶温度升高,铁素体含量逐渐增加;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先降后升,在11000(2时达到最小值,而延伸率先升后降,在1100℃溶处理时达到最大值。

  • 标签: 2205双相不锈钢 固溶温度 Σ相 力学性能
  • 简介: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室温力学性能及电化学腐蚀测试,研究溶时间对Al-8.54Zn-2.41Mg-xCu(x=2.2,1.3)超强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时间延长,合金基体中残余结晶相的数量显著减少,再结晶体积分数增加,电化学腐蚀电位正移。溶时间为60min时,Cu=1.3%(质量分数)合金的强度和抗腐蚀性能均高于Cu=2.2%合金。当溶时间延长至180min时,Cu=2.2%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略有提高,Cu=1.3%合金强度降低;高铜含量合金剥落腐蚀程度减少,低铜合金剥落腐蚀程度增加,且高铜合金的抗腐蚀性能高于低铜合金。适当缩短溶时间,能够提高低铜合金的强度和抗腐蚀性能。在相同的溶条件下,2种合金的电化学腐蚀电位相差不大。

  • 标签: AL-ZN-MG-CU合金 固溶时间 力学性能 腐蚀性能
  • 简介:对7B50铝合金热轧板在460~490℃范围内进行溶处理、室温水淬及人工时效,通过室温力学性能测试、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及电导率测试,结合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溶温度对Al-Zn-Mg-Cu铝合金组织与应力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溶温度能有效减少残留相,增加再结晶的体积分数。当溶温度从460℃提高到490℃时,屈服强度(σ0.2)和抗拉强度(σb)分别提高20.9%和23.5%,溶温度从480℃升高到490℃时,强度变化不大,但随着溶温度升高,伸长率先提高后降低,抗应力腐蚀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当溶温度为480℃时,应力腐蚀敏感性最低,综合性能较好。残留相增多和再结晶程度提高是引起应力腐蚀敏感性提高的主要原因。在腐蚀溶液中,应力腐蚀断口形貌为典型的沿晶断裂。

  • 标签: 铝合金 固溶处理 再结晶 应力腐蚀
  • 简介:提出了钢筋混凝土单筋梁优化设计方法。该法以梁单位长度的造价为目标函数;以规范对单筋梁的正、斜截面强度及构造要求为约束条件;以梁截面尺寸,主筋直径、根数,箍筋直径、间距等为设计变量。最后对各分项的经济性做了分析比较。

  • 标签: 民用建筑 工业建筑 钢筋温凝土梁 优化设计 单筋梁 经济性
  • 简介:采用高相含量浆料浸渗法制备C/C-SiC复合坯体,通过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PIP)增密制得C/C-SiC复合材料。对浸渗浆料的流变行为以及C/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抗烧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体积分数为5%乙醇水溶液制备SiC浆料,当浆料pH值为6,聚乙烯亚胺(PEI)质量分数为0.7%,相体积分数为40%时,浆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渗透性。浆料浸渗后的坯体中,SiC颗粒主要分布在网胎层及针刺纤维区域。C/C-SiC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其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335.7MPa和16.2MPa·m1/2。在2000℃氧乙炔焰烧蚀条件下,SiC被氧化生成的SiO2可填充气孔、裂纹等缺陷,防止材料进一步氧化,使得C/C-SiC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耐烧蚀性能。

  • 标签: C/C-SIC复合材料 浆料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烧蚀性能
  • 简介:采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建立了05Cr17Ni4Cu4Nb不锈钢溶过程的二维模型,模拟了溶过程中的晶粒形核生长以及化合物相的扩散溶解,模拟结果动态地再现了溶过程的微观组织特征。通过该模型分析了溶温度和溶时间对溶处理后微观组织的影响。

  • 标签: 05Cr17Ni4Cu4Nb 元胞自动机 固溶
  • 简介:针对Al-Zn-Mg-Cu系铝合金热处理工艺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溶-降温析出-再溶的三级溶热处理工艺,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以及硬度、电导率、腐蚀剥落性能测试,研究三级溶处理对Al-Zn-Mg-Cu系铝合金锻件的微观组织及剥落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级溶处理可使晶界析出相明显粗化、离散度增大。同时,三级溶处理可使Al-Zn-Mg-Cu系铝合金抗剥落腐蚀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抗拉强度仍能保持在610MPa左右;与常规溶相比,该合金经三级溶+峰值时效处理后的电导率由30.8%(IACS)提高到33.2%(IACS),抗剥蚀等级由EB^+提高为EA。

  • 标签: AL-ZN-MG-CU合金 三级固溶 组织 剥落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