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2 个结果
  • 简介: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存在下,采用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Fe3O4网状磁性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改变Fe3O4纳米粒子在聚苯胺(PAn)中的含量获得了电磁性能可调的纳米复合物,采用FT—IR、XRD、SEM、TEM、电导和磁性能测试对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获得了试样在2—18GHz范围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经计算获得微波反射损耗曲线,发现当样品中Fe3O4的含量为15.8wt%时,在9.0GHz处具有最大的反射损耗-17.1dB,损耗起.过-10dB的频宽为1GHz。

  • 标签: 聚苯胺 四氧化三铁 网状磁性纳米复合物 电磁参数 微波吸收
  • 简介:通过细乳液聚合制备了表面含酯基的磁性聚合物微球,利用醇解反应赋予微球表面丰富的羟基,进一步在微球表面偶联氨基硫脲,制备了螯合磁性聚合物微球。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仪(FT—I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对微球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球粒径比较均匀,在常温下具有超顺磁性。此外,微球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具有选择性,吸附容量顺序为Hg^2+〉Zn^2+〉Pb^2+〉Cd^2+,而且微球对各种重金属离子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

  • 标签: 螯合 磁性 聚合物微球 重金属离子 吸附性能
  • 简介:在丙交酯与己内酯的共聚物PLCL中加入明胶(Gelatin,Gel)或胶原(Collagen,Col),并调节其含量比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成纳米纤维膜。测得这些膜的纤维平均直径在(750±390nm)到(1670±260nm),接触角测量结果显示明胶或胶原的含量与膜表面的亲水性正相关。在上述不同组分的纤维膜支架上培养小鼠颅骨前成骨细胞(MC3T3-E1),研究了各种膜对细胞的增殖和矿化的影响。

  • 标签: 静电纺丝 聚(丙交酯-己内酯) 明胶 胶原 成骨细胞 矿化
  • 简介:以两种Al2O3-Al2TiO5复合粉体为原料经SPS烧结制备出Al2O3-Al2TiO5复相陶瓷。采用纳米结构复合粉体烧结而成的复相陶瓷有着较优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具有较高的断裂韧性和硬度,与其较小的晶粒尺寸相对应。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在4N和6N法向载荷下进行,结果表明,采用微米结构复合粉体烧结而成的复相陶瓷磨损表面较光滑,体积磨损量较小。在磨损试验中,纳米结构复合粉体烧结而成的复相陶瓷的破坏方式为沿晶断裂,有明显的晶粒拔出现象;微米结构复合粉体烧结而成的复相陶瓷呈不连续的微观断裂并产生塑性变形;同时,两种材料在摩擦磨损过程中都发生接触面的氧化和物质转移。

  • 标签: Al2O3-Al2TiO5复相陶瓷 放电等离子烧结 磨损
  • 简介:采用单辊法制备了宽20mm、厚25μm的Fe78Si9B13合金带材,用绕带机将其绕制成环型磁芯,然后将磁芯进行退火处理,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Fe78Si9B13非晶磁芯的初始磁导率m、饱磁感应强度Bs和矫顽力Hc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退火温度达到450℃时,磁化曲线呈现出一定的线性关系,即恒导磁特性。将经4500(=/100min退火的Fe78Si9B13非晶磁芯用环氧树脂进行封装后,环氧封装后μi和Bs减小,而Hc和损耗Ps增大,磁化曲线和损耗曲线的形状与封装前相同。

  • 标签: e78Si9B13非晶合金 退火 环氧封装 软磁性能
  • 简介: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存在的条件下,用微波加热法快速合成了大量纺锤形氢氧化钇。考察了微波加热时间对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加热15min可制备形状貌均一且结晶良好的纺锤形氢氧化钇,其颗粒长度为2.5~4.0μm,宽度为400-900nm。将纺锤形氢氧化钇在500℃煅烧4h后可得纺锤形氧化钇,同时用相似方法还成功制备出纺锤形Y2O3:Eu3+,对其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当激发波长为465nm时,最强发射峰在613nm。用XRD、SEM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纺锤形氢氧化钇形成的机理进行了简单探讨。

  • 标签: 氢氧化钇 氧化钇 微波 发光
  • 简介:以2-苯基喹啉4-羧酸为原料,用丙烯酸羟乙酯(HEA)酯化制备了荧光化合物2-苯基喹啉-4羧酸-丙烯酸-乙二醇二酯(PQFAED)。采用IR、EA、1HNMR、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表征了PQFAED的结构,分析了硝基爆炸物(TNT)对该化合物的荧光猝灭作用。结果表明,PQFAED对TNT有较好的荧光响应,可作为爆炸物检测的传感材料。

  • 标签: 2-苯基喹啉-4-羧酸-丙烯酸-乙二醇二酯 荧光猝灭 爆炸物检测
  • 简介:四氧化四银(Tetrasilvertetxoxide,Ag4O4)是一种具有活跃电子、反磁性和半导电性的分子晶体,可与表面裸露的蛋白质-N基(-NH,-NH2)和-S基(S-S,-SH)发生热力学吸附并触发氧化还原反应,改变微生物蛋白质构象而起到抑菌效果,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为了开发基于纳米高价银氧化物的生物医用材料,采用软化学方法制得Ag4O4,并利用扫描电镜、纳米粒度与电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热分析仪和激光显微拉曼光谱仪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利用抑菌圈法和液体光电比浊法对其抗茵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实验制备的四氧化四银性质完全符合预期,抗茵性能优良,为进一步研制抗菌性能良好的医用材料提供了有益借鉴。

  • 标签: 纳米无机材料 多价银氧化物 四氧化四银 抗菌 软化学
  • 简介:利用异烟酰肼和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邻香草醛)合成了一种新的Schiff碱-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异烟酰腙(L),并制备其Cu(Ⅱ)、Cd(Ⅱ)、Zn(Ⅱ)的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分析等手段对该Schiff碱及其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得到了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的推测组成,并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锌和镉的配合物与配体相比具有较好的荧光特性。

  • 标签: 异烟酰腙 SCHIFF碱 配合物 荧光
  • 简介:草酸盐共沉淀前驱体通过煅烧热解得到活性炭负载的钴掺杂纳米氧化锌的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BET等对产物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不同煅烧温度、不同掺杂钴纳米氧化锌负载量的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光催化剂前驱体的焙烧温度的升高,草酸盐分解的二氧化碳对活性炭孔活化作用增强,所制得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较好;掺杂钴纳米氧化锌负载量为5%,煅烧温度为650益的复合材料对较高浓度的废水表现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100ppm的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降解率最高可以超过97%.

  • 标签: 活性炭 钴掺杂氧化锌 光催化降解
  • 简介:以0.8mol·L-1Al(NO3)3·9H2O的乙醇溶液为电解液,用阴极微弧电沉积的方法在HR2钢表面制备出厚度约为69μm的氧化铝陶瓷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涂层的表面和截面形貌,通过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及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涂层的成分以及相组成,通过电化学综合测试系统分析了涂层的电化学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涂层表面粗糙多孔,与基体呈犬牙咬合状结合;涂层主要由旷Al2O3和rAl2O3组成;涂层中含有少量的Fe元素,表明膜/基界面附近的基体在微弧放电的作用下也参与了成膜;沉积氧化铝涂层后,样品的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1个数量级,耐腐蚀性能得到提高。

  • 标签: HR-2钢 阴极微弧电沉积 氧化铝陶瓷涂层
  • 简介:制备了双酚A型苯并噁嗪(BZ)/不完全笼型苯基三羟基七聚倍半硅氧烷((C6H5)7SiO9(OH)3(T7POSS))杂化树脂,并对其固化行为、固化所得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差示量热扫描仪(DSC)测试表明,T7POSS能显著降低体系的起始固化温度;动态粘弹分析仪(DMA)、热重分析仪(TGA)测试表明。T7POSS提高了体系的储能模量、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热稳定性。

  • 标签: 苯并噁嗪 不完全笼型倍半硅氧烷 复合材料
  • 简介:采用机械球磨技术制备了MgH2-10%Al2O3(质量分数)储氢复合体系,通过XRD、SEM、DSC-TG等检测手段考查了微量Al2O3陶瓷颗粒掺杂对MgH2体系组织结构及解氢性能的影响,并对其相关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机械球磨可有效细化MgH2颗粒;在微量Al2O3陶瓷颗粒与机械球磨的协同作用下,MgH2颗粒的细化效果更为显著;相对于纯MgH2球磨体系而言,微量Al2O3的掺杂有效降低了MgH2体系的解氢温度(降低近50℃),且其解氢速率也有所提高;MgH2-Al2O3储氢复合体系解氢性能的改善主要源于Al2O3陶瓷颗粒对MgH2体系的组织细化效应.

  • 标签: MgH2 陶瓷颗粒 球磨 解氢性能
  • 简介:研究了去离子水作为球磨介质对Mn掺杂(Na0.5Bi0.5)0.88Ca0.12TiO3(BNCT)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相对于酒精,水磨样品的介电常数较小。介电常数温度曲线以及电容变化率温度曲线都比较平坦,在-55~250℃范围内,△C/G25℃≤±15%。介电损耗在100C以上时明显增大。比较和分析了XRD图谱和SEM图片,并借助于EDS探讨了微观机理。

  • 标签: 磨介质 去离子水 酒精 介电性能 微观机理
  • 简介:为了提高整体中空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利用DOPO型硅烷偶联剂对氢氧化铝(ATH)进行表面改性制得DOPO/ATH。对改性后的ATH进行红外光谱分析(FT1R),结果表明,在ATH与DOPO型硅烷偶联剂之间存在化学键合。LOI和UI,94测试结果表明,DOPO/ATH对整体中空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具有提高作用。当球磨改性制得DOPO/ATH的填充量达到20%时,整体中空复合材料的LOI值为29%,并且通过UL-94V-0测试。

  • 标签: 氢氧化铝 整体中空复合材料 阻燃性能
  • 简介:本文设计和考察了含有胺基苯并咪唑/苯并噻唑化合物和不同烷基长度脂肪酸的双元有机凝胶在多种有机溶剂中的凝胶行为.在20种溶剂中的凝胶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是新型双元有机胶凝剂.实验结果表明,取代烷基链的长度以及苯并咪唑/苯并噻唑部分在调控多种有机溶剂中的胶凝剂性能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形貌研究揭示这些凝胶分子随着溶剂的改变自组装形成不同的聚集体,如褶皱、片状、带状、点状等.光谱研究表明依赖于苯并咪唑/苯并噻唑部分以及分子骨架中的烷基取代链,凝胶中存在不同的氮键和疏水作用力.此外,由于烷基取代链的长度不同,这些有机凝胶可以自组装形成单分子或多分子的纳米结构.目前研究工作对于设计新型双元有机胶凝剂和软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双元有机凝胶 自组装 纳米结构 药物释放 脂肪酸
  • 简介:制备了SO3H/SiO2自组装单层纳米膜材料,并用其在水中的质子化效应进行表征。用SO3H/SiO2作为吸附剂处理低浓度五氯酚(PCP)有机废水取得了良好的吸附效果。通过调节/不调节pH值对比吸附实验,推测PCP在SO3H/SiO2自组装单层表面的吸附机理为氢键吸附。

  • 标签: 自组装单层 纳米膜 水处理 五氯酚 吸附
  • 简介: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Gd3+掺杂的LaPU新型热障涂层用陶瓷粉体LaPO4(X=0.0,0.1,0.2,0.3;LGPO)。通过X-ray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TpDSC、高温热膨胀仪和激光热导仪对样品的相组成、微观形貌、热行为、热膨胀系数和热导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稀土Gd3+掺杂的LGPO保持了独居石相结构;添加稀土Gd3+不仅可以降低材料的导热系数,还有利于其热膨胀系数的提高;随着稀土Gd3+掺杂量的增加,晶体中点缺陷浓度不断升高,声子平均自由程不断减小,使得稀土Gd3+掺杂的LGPO的热导率在x=0.3时达到最低值(λ=1.22w/(m·K),T=1273K),该值明显低于同温度下8YSZ的热导率。Gd3+掺杂的LaPO4体系是下一代新型热障涂层用陶瓷热门的候选材料之一。

  • 标签: LAPO4 稀土共掺 声子散射 点缺陷 热障涂层
  • 简介:利用DTA、XRD研究了Y2O3的添加对CaO-MgO-SiO2系陶瓷纤维析晶行为的影响。根据Ozawa和Kissinger法对系统中析晶活化能的计算结果表明,少量Y2O3的添加并没有改变材料中析出的晶相种类,但是可以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析晶温度,增大晶相的析晶活化能,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材料中晶相的析出。

  • 标签: 生物可溶陶瓷纤维 Y2O3 析晶活化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