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钱学森先生知识密集型沙产业、草产业、林产业理论阐述,解读了其理论战略性、系统性、创新性精髓,提出了生态文明是一切文明安全底线和最高境界理念,启示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遵循规律、善待自然、造福人类,用系统思想和科学技术变自然界生物链、食物链为产业链、效益链,构建新平衡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标签: 生态 文明 建设
  • 简介:2014年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氮肥(N)、磷肥(P)、有机肥(A)配施对该地区产草量和营养物质影响。结果表明:(1)牧草最高产量施肥组合为氮肥(15g/m~2)+磷肥(22.5g/m~2)+有机肥(1500g/m~2);(2)牧草粗蛋白含量以N_3P_2A_3组合最优;牧草粗灰分最优组合为N_4P_2A_2;牧草粗脂肪含量最优组合为N_4P_3A_1;牧草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优组合为N_3P_2A_3;牧草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最优组合均为N_3P_4A_3。本试验所测牧草营养成分含量与不同施肥种类和水平之间直观比较结果无明显规律性,说明该地区植物营养与氮肥、磷肥、有机肥之间关系极为复杂,有待今后深入探讨。

  • 标签: 荒漠草地 施肥 营养成分 产量
  • 简介:采用土培桶栽控水方法,研究了乌兰察布生态型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arborescensEcotypeWu)和科尔沁生态型华北驼绒藜(C.arborescensEcotypeKerqin)对水分胁迫生长生理响应,测定了叶片含水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对水分胁迫响应。结果表明,两个生态型华北驼绒藜在水分胁迫中后期表现出显著差异,科尔沁生态型华北驼绒藜对水分胁迫具有更强适应能力。

  • 标签: 华北驼绒藜 生态型 抗旱性 生理生态
  • 简介:以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对象,设置5个放牧强度季节调控试验处理和一个对照处理,进行了土壤养分和植物碳氮磷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全年重牧下土壤全钾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CK(全年零放牧)处理土壤速效钾、有机碳含量与其他放牧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降低趋势。放牧对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没有显著影响。0-10cm土层全氮含量最高。群落全氮含量在全年重牧区含量最高;放牧降低了群落C、P含量,其中CK处理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

  • 标签: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季节调控:土壤养分 群落碳氮磷
  • 简介:试验结果表明,施N比施P更有利于多叶老芒麦叶面积增加、叶片干物质积累,且施N后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明显比施P高,而N、P合施后会得到更大经济效益,其中以N10+P10效果更优,播种后第二年和第三年两年年均鲜草产量可达7844.55kg/hm2,种子产量可达1500.45kg/hm2.

  • 标签: 施肥 多叶老芒麦 产量
  • 简介:基于遥感(Remote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System,GPS),即3S技术,应用面向对象自动分类与人机交互分类结合判读方式,以SPOT、TM影像为背景,结合地面调查样地及历史资料,准确获得岗巴县草原类型空间分布现状图件及统计数据。根据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岗巴县草原总面积为365222.89hm2,占岗巴县国土面积86.94%。该县草原类型共划分4个草原大类、6个草原亚类、21个草原型。各类草原类型面积最大为高寒草原类,占总草原面积58.66%;其次是高寒草甸类,占38.61%;第三位是高寒草甸草原类占2.56%;低地草甸类面积最少,占0.18%。该县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面积为3809.91hm2,占该县草原面积46.36%,其中草原退化面积31.44%;草原沙化占12.96%;草原盐渍化占1.96%。草原畜牧业是该县农牧民收入重要来源,科技与政策支持是恢复草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畜牧业重要对策。

  • 标签: 3S技术 草原资源 分布现状
  • 简介:本文在2011年6月-10月期间利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洽草、草地早熟禾与草坪重要杂草-早开堇菜种间竞争季节动态.结果表明:(1)早开堇菜生物量、分枝数、有性繁殖能力在与两种草坪草竞争中均受到显著抑制,草地早熟禾对其抑制强度高于洽草;(2)在竞争中洽草生物量、分蘖数显著增加,取得比较明显竞争优势,草地早熟禾株高、地上生物量显著升高,但根系以及分蘖能力受到早开堇菜显著抑制;(3)早开堇菜趋于增加地下部分竞争能力,而洽草和草地早熟禾更趋向于增强地上部分竞争能力.

  • 标签: 洽草 草地早熟禾 草坪杂草 种间竞争
  • 简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草原鼠害综合防控,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提高草原生产能力,降低草原鼠害危害。2014年3月至6月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伊和鸟素、锡尼镇天然草原上开展了“新贝奥”生物灭鼠剂对长爪沙鼠防治试验,以检验该生物制剂是否能抑制害鼠种群出生率,降低长爪沙鼠种群密度,减缓种群发展速度,对非靶动物安全环保。

  • 标签: 新贝奥生物灭鼠剂 长爪沙鼠 出生率 种群密度
  • 简介:试验于2014年7月末至8月初,基于土壤样线调查法,研究割草与放牧利用对大针茅+羊草(Stipagrandis+Leymuschinensis)草地土壤养分状况影响,测定指标有土壤全碳、全氮、速效氮、磷、钾含量与pH值等,目的是比较草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状况影响,为草地合理利用提供参考资料。结果表明:在0-5cm土层里割草场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放牧场(P〈0.05);土壤全氮和全碳在0-30cm各土层中含量在两种利用方式草地中无明显差距,而有效氮在0-5cm土层,放牧场含量显著高于割草场(P〈0.05),高出10.27mg/kg;在0-5cm与5-10cm土层中,放牧场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割草场(P〈0.05),但有效磷含量在两种利用方式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20-30cm土层中pH值,放牧场显著高于割草场pH值(P〈0.05)。

  • 标签: 割草场 放牧场 土壤全效养分 土壤速效养分
  • 简介:“四配套”建设是畜牧业稳定发展根本途径张成(黄南州畜牧局)实现高原畜牧业稳定发展,最根本出路在于切实抓好草原基础建设,改变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抗灾保畜能力,走建设养畜、科学养畜路子。具体地讲就是要在牧区大力开展以定居为中心,围栏、畜棚、种草相配...

  • 标签: 畜牧业生产 黄南州 牲畜总增率 张成 河南县 饲草料
  • 简介:在海北州同宝牧场应用植物源杀虫剂苦烟乳油、菜奇、螟无逃三种新型农药进行蝗虫防治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源杀虫剂1.2%苦烟乳油及化学药品0.6%菜奇、20%螟无逃三种药品平均防治效果分别可达97.49%、98.10%、99.04%,均在97%以上,且具有低毒、环境污染小,对人畜相对安全特点,建议在今后治蝗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新型药品 草地蝗虫 防治效果
  • 简介:以常用两种苔草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基质及不同配比,以及基质中添加保水剂和缓释肥对苔草生长及生理影响。结果表明在基质配比中草炭:松针1∶1,保水剂浓度5kg/m~3,缓释肥浓度为7.5kg/m~3时,两种苔草株高较高,分蘖也较多,生存率高,抗逆性表现较好。

  • 标签: 苔草 基质 株高 分蘖
  • 简介:为了解半干旱地区城市草坪节水途径,对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L.)庭院休闲草坪在不同修剪高度下秋季水分蒸散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秋季气温逐渐降低,在修剪高度为5cm、8cm和12cm草地早熟禾草坪中,草坪蒸散量随着修剪高度增加而逐渐增加;修剪高度对控制草坪0-15cm土层土壤失水影响最大,其次是15-30cm土层,而对30-60cm土层土壤失水基本没有影响。

  • 标签: 草地早熟禾 草坪 修剪高度 秋季 蒸散 土壤水分
  • 简介:采用98%H2SO4浸泡种子不同时间(30min、45min和75min)、45℃温水浸泡48h后切割外壳、不同温度层积沙藏(5℃、15℃和5~15℃)以及5℃沙藏处理后45℃温水浸泡48h,98%H2S04浸泡种子45min等4种方法处理水枸子和灰构子2种构子属种子,旨在探索各处理对2种枸子种子萌发影响及打破2种子休眠方法和最优萌发条件。结果表明:1)98%H2SO4不同处理时间和45℃温水浸泡48h后切割外壳2种处理方法不能打破两种枸子种子休眠。2)2种构子在不同温度层积沙藏处理下都发了芽,但发芽率低,其中5℃沙藏温度下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相对较高。3)5℃沙藏处理后45℃温水浸泡48h,98%H2SO4浸泡种子45min处理下种子发芽率较高,解决了两种枸子种子休眠问题,为最优萌发条件,在此处理下两种构子种子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与对照及其他处理相比差异显著。

  • 标签: 水枸子 灰构子 种子萌发 处理
  • 简介:用C型肉毒素、燕麦配制成毒饵不同投饵量,即A,0.45kg/hm^2(8粒/洞)、B,0.56kg/hm^2/(10米王/洞)、C,0.87kg/hm^2(15粒/洞)和D,1.29kg/hm^2(20粒/洞)对高寒草甸类草地高原鼠兔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C、D处理灭洞率最佳,分别达到93.5%和94.78%,经方差分析比较,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但C处理较D处理节省饵料0.2948kg/hm^2,可降低投资成本0.58元/hm^2。

  • 标签: 高寒草甸鼠害区 投饵量 灭洞率 试验
  • 简介:本文以最具代表性苏尼特左旗草原大范围草地生物量调查和实验数据,分析了荒漠化草原生物量变化与气象因子关系。结果表明,草原生物量决定因素是与降水、温度关系呈正相关,与0~50土层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容重也有一定关系,但总的来看对于荒漠化草原而言,气象要素尤其是降水条件是草原生物量变化决定因素。

  • 标签: 荒漠化 生物量 气象因子
  • 简介:为研究刈割对大针茅草原各功能群产量影响,设计刈割时间和刈割强度双因素随机区组实验,测定各功能群性状和产量,通过各功能群产量变化,反映功能群变化对草地稳态贡献.结果表明:重度刈割显著增加了多年生杂类草产量,刈割显著降低了多年生丛生型禾草和多年生根茎型禾草产量;多年生丛生型禾草产量随刈割时间延后显著上升,一二年生杂类草产量对刈割时间和刈割强度均不响应.多年生丛生型禾草对刈割干扰响应较为明显,其竞争能力下降导致多年生杂类草生态位上升;且多年生丛生型禾草生态位降低会导致群落整体稳态下降.

  • 标签: 刈割 产量 大针茅 功能群
  • 简介:为了比较不同生产方式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生产力差异,探讨利用方式对草地生产力影响。我们于2012年对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巴彦胡硕嘎查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同样方法在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植被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基况和草地生产力状况。结果显示:放牧干扰严重影响草地植物生长状况,也使草地植被生产力和多样性显著地降低。

  • 标签: 贝加尔针茅 草甸草原 草地生产力 丰富度
  • 简介:在分析北方草地退化原因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及草地生态环境保育一些对策选择。提出了以发展季节性放牧、夏牧冬饲、农牧结合为主草地畜牧业重心调整和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思路。分析了目前草产业在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中社会环境、发展前景和面一临挑战。

  • 标签: 草地畜牧业 草地管理 草产业
  • 简介:本文通过设置不同放牧方式(单一放牧、混合放牧和不放牧),以希拉穆仁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混合放牧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影响。得出以下结果:(1)在混合放牧处理中,放牧牛对短花针茅采食导致短花针茅高度降低,可减弱针茅果实对羊皮伤害。(2)混合放牧下由于不同牲畜食性选择不同,可以很好利用草地资源。牛羊采食习惯不同,羊喜爱采食植株较低,鲜嫩多汁牧草,而牛会采食植株较高植物。(3)在较短放牧时间里,由于不同牲畜对植物资源利用不同,植物多样性有所提高。

  • 标签: 混合放牧 植物群落 荒漠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