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2 个结果
  • 简介:选用沙棘木蠹蛾虫生真菌菌株B05进行室内带菌载体和生长繁殖最佳条件选择及室外布菌试验。结果表明,无纺布载体优于海绵载体。不同琼脂含量PDA培养基筛选结果表明,琼脂含量为5.0g/l培养液为最佳。室外无纺布带菌效果试验表明无纺布带菌施菌方法为有效途径。在室外持续15-18d再进行布菌最佳,有利于保证有定浓度侵染源。

  • 标签: 沙棘木蠹蛾 虫生真菌 施菌方法
  • 简介:在黄土高原高塬沟壑区用中国沙棘、多年生香豌豆与从国外引进刺槐、绒毛白蜡和黑核桃等乔木树种进行不同类型复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幼龄期(1-4a)各种复合类型由于植物之间有益共生,特别是中国沙棘、多年生香豌豆固氮作用,可以很好地促进主栽乔木树种高、径生长及生物量积累;同时用于混交中国沙棘,自身生长量也较其纯林有所增加.适宜乔灌混交,可以实现"双赢"目标.

  • 标签: 中国沙棘 复合方式 生长量 黄土高塬沟壑区
  • 简介:利用打顶与适度摘叶,调控植物顶端优势,建立新生长平衡,能提高植物产量,改进品质,在生产上已被广泛应用。但在半干旱地区,沙棘生长期短(5个月),在常年连续受干旱胁迫、冬季严寒和风沙侵袭下,打顶摘叶虽能促进当年沙棘生长和发育,但对次年生长产生了严重伤害,新梢密度下降25.5%~48.7%;枝重下降17.9%~25.1%,造成减产与早衰。因此,对沙棘雄株打顶与摘叶时间应在6月~7月中旬,摘叶强度应控制在25%以内,应禁止从雌株采叶。

  • 标签: 沙棘雄株 打顶 摘叶 顶端优势
  • 简介:大扁杏、中国沙棘和黑果腺肋花楸辽西地区主要造林灌木树种。本文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3种灌木叶片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值),分析它们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并结合3种灌木叶性状研究,分析水分利用效率与叶性状各因子之间相关性,探讨3个造林灌木树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生理响应特征。结果表明:3种灌木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中国沙棘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大扁杏次之,黑果腺肋花楸最低;叶性状各因子之间相关性显著;水分利用效率与单位重量叶氮浓度(Nmas)、比叶面积(SLA)和全碳含量呈正相关,与单位面积叶氮浓度(Narea)和C/N呈负相关。水分利用效率和叶性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3种灌木分别采取了不同生理策略来适应水分胁迫环境。

  • 标签: 水分利用效率 单位重量叶氮浓度 单位面积叶氮浓度 比叶面积 C/N 全C含量
  • 简介:本文通过系统查阅以往文献资料,综合归纳了国内外专家在沙棘黄酮、沙棘油等主要营养成分提取工艺,及其生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对今后生产中沙棘黄酮、沙棘油提取和应用提出进行了初步讨论和建议.

  • 标签: 沙棘属 生物化学 药理学 综述
  • 简介:本研究比较了来自中国、芬兰、俄罗斯3个沙棘亚种中系列亲水性与亲脂性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与组成.在3个亚种中,中国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其值为9g/L果汁,其他两种为1~2g/L果汁.新鲜果实中黄酮含量在700mg/kg~2000mg/kg之间.各亚种中各种黄酮单体比例也有变化.中国沙棘中木聚素含量(290~600ug/100g)要高于海滨沙棘(130~370ug/100g).3种沙棘中,蒙古沙棘油脂含量最高(种子中12%,新鲜果实中为6%).蒙古沙棘果实中棕榈油酸含量最高.中国沙棘新鲜果实中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总含量最高,但是在种子中情况就正好相反.在3个沙棘亚种中,种子与新鲜果实甾醇含量没有明显差别,含量分别在1200~1800mg/kg和250~300mg/kg之间.即使在果实成熟以后,采收时间也会对某些活性物质有重要影响.在1998年8月末到9月底之间,海滨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在中国沙棘果实中类黄酮总量在9月底达到了顶峰.

  • 标签: 果实成熟 中国沙棘 亚种 种子 含量 生物活性成分
  • 简介:本文研究醋柳红素胶囊对老龄小鼠抗氧化作用。给予老龄小鼠不同剂量醋柳红素胶囊内容物灌胃,连续30d,检测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过氧化脂质(MDA)含量。结果表明醋柳红素胶囊无提高小鼠红细胞SOD活性,能提高GSH—PX活性,显著降低小鼠血中MDA含量,结果显示醋柳红素胶囊具有抗氧化作用。

  • 标签: 醋柳红素胶囊 抗氧化
  • 简介:在新疆干旱荒漠区环境特别恶劣地段,需要培育抗逆性强且经济效益较好沙棘实生苗造林。经试验研究,在沙棘播种前10~15d于沙棘行边稀疏地播种早熟玉米,进行沙棘立体遮荫挡风育苗,既能提高沙棘出苗率和保苗量,又能在后期玉米成熟砍去后,满足沙棘对强光照需要。这方法比起大田常规育苗和固定温棚育苗,出苗率高,苗高较常规育苗提高14cm,且前期投入少,后期综合收益大,亩效益较常规育苗提高3113元。立体遮荫育苗法,适用于新疆干旱荒漠区沙棘播种育苗有效措施。

  • 标签: 干旱区 沙棘 立体遮荫育苗
  • 简介:采用标准样地调查结合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人工林含碳率、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吴起县9类退耕还林地植被层总碳密度由大到小顺序为:柠条〉刺槐〉沙棘〉紫穗槐〉臭椿〉山杏〉山桃〉侧柏〉油松,均大于天然草地总碳密度;吴起县退耕还林12年后植被总碳储量为152.53万t,退耕还林前1998年总碳储量3.2倍,且其空间分布也发生了较大转变。吴起县退耕还林地平均碳密度值远低于我国及世界各地森林平均碳密度些估计值,各类林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还有很大潜力空间。

  • 标签: 退耕还林 碳储量 碳密度 县域尺度
  • 简介:GIS地理信息系统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管理查询和输出等功能为现代技术工具,GIS正在被广泛应用在水土保持监测领域,本文阐述GIS技术在窟野河流域沙棘减沙工程监测中应用。

  • 标签: GIS 窟野河流域 沙棘减沙工程 监测 应用
  • 简介:砒砂岩区为中国自然生态环境最为恶劣地区之。多年来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均证明,沙棘为适应这地区最佳先锋植物。2~8a沙棘定植株平均高、地径分别与萌蘖株高、冠幅间存在着较好相关关系;中等盖度(40%~70%)沙棘人工林分,其萌蘖能力最高。生产实践中可充分利用沙棘萌蘖性能强优势,有效降低种植密度,减少种植成本,实现砒砂岩区快速、经济、高效恢复植被目的。

  • 标签: 砒砂岩 沙棘 定植株 萌蘖株 生长指标
  • 简介:为验证沙棘籽油和沙棘果油对过敏性皮炎患者皮肤表层粗糙程度影响,进行了有安慰剂对照平行性研究.16位患者在4个月内每日分别服用5g沙棘籽油,沙棘果油或石蜡油.本研究包括皮肤表面粗糙程度测量方法和测量参数优化选择以及服油前、后手背和肩部非病变区皮肤表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服油前后皮肤表面的粗糙程度无明显统计学变化,说明沙棘油对过敏性皮炎患者非病变区皮肤影响小于对病变区皮肤影响.由于本研究中患者人数有限,此结论有待进步验证.用表面光度测量仪可明显指示不同部位皮肤表层结构和粗糙程度差异,在对皮肤研究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

  • 标签: 沙棘油 过敏性皮炎 表层皮肤粗糙程度 表面光度测量仪 疗效 营养补充剂
  • 简介:本文对生长在俄罗斯里海北外围平原半荒漠地区两种不同生境下沙棘适应性进行了研究。此项研究在俄罗斯科学院森林科学研究所Dzhanybek实验研究站进行。该实验站位于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里海低地(290万hm^2)粘土半沙漠区,自然条件具有代表性。

  • 标签: 生态特征 沙棘造林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 简介:用外源生根素处理插穗和在不同基质中培养方法,研究了沙棘插穗不定根形成与内源激素动态变化,看到了沙棘插穗五种内源激素基底含量:生长素和乙烯含量偏低;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含量偏高。外源生根素处理提高了插穗内源生长素含量。当外植体插穗生根后,这五种内源激素含量又回到原来基底水平。外源生根素GGR6和ABT1能适当提高内源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诱导了不定根早期发生。IAA/ABA和IAA/CTK高比值,有利于不定根发生。内源激素间动态平衡不定根发生基础。

  • 标签: 沙棘 生根素 内源激素 插穗 不定根
  • 简介:随机选取青海省生产沙棘维生素P粉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法测定样品中铅含量,参考《化学分析中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指南》方法,分析铅含量测定过程中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包括溶液定容体积、称量、样品溶液铅浓度测定和测量重复性,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在该样品铅含量测定中,沙棘维生素P粉样品中铅含量为0.96mg/kg,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11mg/kg(置信度95%,包含因子K=2)。

  • 标签: 沙棘维生素P粉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原子吸收光谱石墨炉法
  • 简介:高原圣果牌清妍胶囊是以沙棘果粉为主要原料,辅以维生素C、维生素E、OPC和珍珠粉等精制而成,本实验将大鼠分低、中、高剂量组,给灌服高原圣果牌清妍胶囊60d,同老龄对照组比较,以大鼠体重、大鼠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大鼠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大鼠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等生化指标为研究内容,探讨高原圣果牌清妍胶囊抗氧化作用.

  • 标签: 高原 大鼠 胶囊 动物实验研究 抗氧化作用 高剂量
  • 简介:弧目大蚕蛾(NeorisharaldiSchawerda)荒漠地区主要食叶性害虫,在新疆全疆都有分布。随着滴灌节水实施、优良沙棘品种引进,在北疆戈壁荒漠区发展起了大面积沙棘林。与此同时荒漠害虫弧目大蚕蛾也大量侵入。通过使用"阿维灭幼脲",进行飞机喷雾防治,收到了良好效果。

  • 标签: 沙棘 弧目大蚕蛾 荒漠害虫 阿维灭幼脲 飞机喷雾防治
  • 简介:通过对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实施前1年(1998年)、中期(2003年)、最后1年(2008年)3个控制年份景观异质性对比分析,以期从理论上进行高度概括,更好地指导类似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在种植沙棘后砒砂岩区,沙棘斑块密度、边缘密度、聚集度等指数,从2003年向2008年略有增加。区域内持续沙棘生态工程建设,形成区域化、片段化沙棘林,导致了这些指数变大。沙棘破碎化指数从呈微弱减小趋势,在造林面积几乎增加前提下,部分斑块整合到起,致使破碎度指数有所下降。随着沙棘等生态工程不断推进,区域内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有所提高,同时整个景观优势度指数逐渐降低,向更加和谐景观系统转变。

  • 标签: 砒砂岩 沙棘 斑块密度 边缘密度 聚集度 破碎度
  • 简介:本文重点对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实施前年(1998年)、中期(2003年)、最后年(2008年)3个控制年份,通过专用软件,分类型统计各景观要素面积、斑块数等,对区域内景观成分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砒砂岩区在沙棘及其他生态工程建设实施基础上,区域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景观本底由盖沙地和稀疏植被分庭抗衡,逐渐过渡到以稀疏植被、灌丛、林地和沙棘等各类植被为主。沙棘渐渐成为区域景观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 标签: 砒砂岩 沙棘 景观 结构 斑块
  • 简介:本文对槲皮素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用平衡法进行了实验测定,槲皮素含量由HPLC方法检测,得到了温度范围0℃~60℃中溶解度数据,利用固液相平衡热力学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关联,由此提出了槲皮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经验公式,便于参考.

  • 标签: 槲皮素 溶解度 HPLC 平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