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3 个结果
  • 简介: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间收治的2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采用甘精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39例患者为实验组,而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3月后。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优,低血糖发生率低,P〈0.05。结论:2糖尿病予以甘精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具有确切的效果。

  • 标签: 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 甘精胰岛素 疗效
  • 简介:选取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2015年5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初发型2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诺和灵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阿卡波糖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2hPBG和FBG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HOMA-B、Fins明显低于观察组,HOMA-IR、HbA1c和FPG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地特胰岛素对老年初发型2糖尿病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 标签: 地特胰岛素 阿卡波糖 2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功能
  • 简介:为期16周的随机、平行、对照研究。40例2糖尿病患者均为继发口服药物失效,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与优泌乐25组,入组前从未使用过胰岛素治疗,每组各20例,在固定的糖尿病饮食及健康教育基础上,采用每日2次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诺和锐30或优泌乐25。观察治疗16周后两组7个时点血糖水平、HbA1c、低血糖发生次数、胰岛素用量。结果2糖尿病继发口服药物失效后,采用诺和锐30或优泌乐25每日2次早晚餐前皮下注射后血糖均明显下降,7个时点血糖、HbA1c、低血糖发生次数、胰岛素用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继发失效后采用诺和锐30或优泌乐25在疗效、安全性、依从性等方面均无差异。

  • 标签: 诺和锐30 优泌乐25 2型糖尿病药物失效
  • 简介:目的探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在2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左心室功能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3月大庆市人民医院及大庆油田总医院就诊的2糖尿病患者78例。按照糖化血红蛋白大小分为2组。其中糖化血红蛋白〈6.5%纳入A组,共纳入40例;其余38例糖化血红蛋白均≥6.5%,纳入B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40名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收集并比较3组受试者采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左技术产生的心室功能数据。结果3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整体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左心室整体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和对照组相比,左心室质量大、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率低,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中左心室质量、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或可成为2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功能检测的敏感指标。

  • 标签: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 左心室功能 2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不良 糖化血红蛋白 超声
  • 简介:72例2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36例服用二甲双胍片0.5g/次。3次/日。联合治疗组36例,加用那格列奈60mg/次,3次/日;二甲双胍片0.25g/次,3次/日。疗程均为12周。结果:餐前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差异显著性,HbAlc下降更明显,且促进早期胰岛素的分泌。结论:那格列奈与二甲双胍合用疗效比单用二甲双胍好。

  • 标签: 2型糖尿病 那格列奈 二甲双胍 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新诊断2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与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该院新诊断为2糖尿病患者中,选取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2hPG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8.33%,较对照组29.17%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对新诊断2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有利于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比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更具有优势。

  • 标签: 新诊断2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 皮下注射胰岛素 临床效果
  • 简介:通过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利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观察36例2糖尿病患者。在原有治疗不变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糖耐量试验及馒头餐试验(间隔1周),观察2种试验的一致性及对试验当天血糖波动的影响。结果:馒头餐试验30分和60分钟血糖高于糖耐量试验该时点血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试验,其它时点血糖及5点平均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试验条件下,患者全天血糖最高值、最低值、24小时平均血糖、血糖变异系数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耐量试验时发生恶心、胃部不适事件6例,高于馒头餐试验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馒头餐试验和糖耐量试验具有很好一致性,前者具有操作方便、胃肠道反应轻微、更符合生理等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糖耐量试验 馒头餐试验 2型糖尿病 血糖波动
  • 简介:60例T2DM伴下肢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静脉滴注2周后口服,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baPWV、动态血糖,计算FBGCV,并测定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空腹C肽(FC-P)水平,计算HOMA2-IR,观察α-硫辛酸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HbA1C、HOMA2-IR以及治疗组FBGCV、oxLDL、baPWV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组baPWV、oxLDL、FBGCV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均﹤0.01),但两组HbA1C、FC-P、HOMA2-IR无差异,FBGCV与baPWV、HbA1C、oxLDL、HOMA2-IR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FBGCV与HOMA2-IR、oxLDL、baPWV相互间均密切相关,硫辛酸静脉加口服的序贯治疗可明显改善T2DM患者FBGCV、baPWV,从而改善DM慢性血管并发症,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改善血糖变异性有关,但对胰岛素抵抗无改善。

  • 标签: 糖尿病 2型 Α-硫辛酸 脉搏波传导速度 血糖变异性 胰岛素抵抗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目的:探索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用于治疗社区2糖尿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门诊治疗的120例2糖尿病患者选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分为3组,每组各有40例。对照一组单独应用二甲双胍,对照二组予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而观察组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对比3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二组和观察组患者的FBG、2hFBG以及HbA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一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FBG、2hFBG以及HbAlc更趋向理想水平。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感染、血尿常规异常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3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用于治疗社区2糖尿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格列美脲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 简介:吸纳120名II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名,实验组1∶40名为二甲双胍(500mg,3次/d)组,实验组2∶40名为二甲双胍联合维生素B12组,观察患者血清中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1维生素B12,叶酸水平下降(P〈0.05);与实验组1相比,实验组2维生素,叶酸水平上升(P〈0.05)。结论:2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会引起体内维生素B12及叶酸的下降。

  • 标签: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维生素B12 叶酸
  • 简介: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来院治疗的2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1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抗感染化痰以及支气管扩张等常规对症治疗,并采用沙美特罗或氟替卡松干粉剂等糖皮质激素进行吸入治疗6个月,观察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6个月后患者肺功能以及糖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后,肺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具有较大的改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后,糖代谢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吸入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可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糖皮质激素 2型糖尿病
  • 简介: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初诊T2DM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及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BS、PBS及HOMA-IR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OMA-β和C肽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及格列美脲治疗用于初诊T2DM患者可有效控制血糖视屏,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 标签: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 格列美脲 2型糖尿病(T2DM) 胰岛Β细胞功能
  • 简介:选2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重组甘精胰岛素(长秀霖)(n=34);对照组,(甘舒霖30R胰岛素)(n=34)。分别采用每晚9点注射甘精胰岛素加阿卡波糖(三餐中嚼服)和甘舒霖30R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观察3个月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无明显差异(P〉0.05)。但甘精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少于预混N(P〈0.05),且体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糖尿病比较甘舒霖30R治疗T2DM均可有效降低血糖,对体重增加影响小,低血糖发生率低。

  • 标签: 重组甘精胰岛素 阿卡波糖 甘舒霖30R 2型糖尿病(T2DM)
  • 简介: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在2糖尿病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该院2015年3月—2017年6月接诊且行椎管内麻醉的46例2糖尿病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抽签法将之随机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23例。予以实验组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治疗,予以对照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治疗。综合分析两组术后睡眠状态的改善情况,比较患者满意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术后1个月的PSQI评分为(9.17±0.81)分,明显比对照组的(10.93±0.76)分低,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率为100.00%,明显比对照组的86.96%高,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2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椎管内麻醉手术治疗过程中,对其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方案,可有效改善其睡眠状态,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2型糖尿病 椎管内麻醉 睡眠状态
  • 简介:选取我科自2013年1月~2014年6月住院及门诊就诊的2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IMT〉1.0)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常规降血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疗程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脂、hs-CRP和IMT变化。结果:治疗后血脂、hs-CRP水平下降,IMT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2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hs-CRP水平,减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2型糖尿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 超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5月期间在该院诊疗的110例2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11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降低水平比较,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质指数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优势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糖尿病降糖效果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降糖效果相当,但利拉鲁肽联合方案对BMI影响小,低血糖发生率低,用药更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二甲双胍 利拉鲁肽 格列美脲 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观察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首诊2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6月治疗的T2DM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前后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6个月观察组FBG、2hPBG、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观察组HOMA-βF、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HOMA-IR、晚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改善2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其可有效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但对胰岛素抵抗无明显作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利格列汀 二甲双胍 胰岛Β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在老年人2糖尿病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老年2糖尿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均进行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观察组给予格列美脲、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及体重指数等指标,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人2糖尿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情况,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2型糖尿病 格列美脲 二甲双胍
  • 简介:目的研究2糖尿病患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血脂水平。方法抽取53例在2015年7月—2017年10月来该院接受2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诊治的患者并作为研究组,选取57例同期在该院接受诊治的2糖尿病患者并作为参考组,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并进行离心,对比分析俩组患者生化指标、ABI、LVEF、CIMT水平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FT3、FT4均明显较参考组患者低;研究组患者hs-CRP、TSH、LDL-C、TG、HbAlc等各项目水平均明显较参考组患者高;研究组患者ABI值明显较参考组患者低,各项目数据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DL-C数据对比差异;两组患者LVEF、CIMT水平差异;两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糖尿病患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2糖尿病患者,若患者同时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异常现象,必须对hs-CRP等水平变化情况加强观察。

  • 标签: 2型糖尿病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血脂水平 HS-CRP水平
  • 简介:观察45例初诊断2糖尿病治疗前后C肽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C肽水平较前好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二甲双胍片对初诊断2糖尿病治疗后胰岛B细胞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肯定。

  • 标签: 甘精胰岛素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