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4 个结果
  • 简介: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其他类型细胞能力的体细胞,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干细胞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对干细胞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临床上研究较早的干细胞是神经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但神经干细胞只能分化成为神经细胞,因而临床应用受限。而胚胎干细胞虽然能分化为多种不同的组织,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 移植 综述
  • 简介:目的评价磁导航系统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导管射频消融的指导作用。方法将经过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技术和4mm温控导管消融,B组采用磁导航系统和温控磁大头导管消融。两组各入选10例患者,其年龄、性别、心动过速病史和基础心血管疾病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如下参数:消融操作时间、患者透视时间、术者透视时间、放电次数、消融能量、成功率、并发症、手术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全部一次消融成功,无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相同,随访(7.1±1.4)个月,无心动过速复发。磁导航消融组的操作时间、患者和术者透视时间、放电次数和实际消融能量均明显低于常规消融组,但手术费用高于常规消融组。结论采用磁导航系统指导房室结慢径路导管射频消融能明显缩短消融操作时间及患者和术者的透视时间,减少放电次数,降低实际消融能量。

  • 标签: 磁导航系统 导管射频消融 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
  • 简介:大多数恶性肿瘤的形成过程中都存在细胞周期的紊乱。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kinaseassociatedprotein2,Skp2)是泛素连接酶SCF(skp1—cull—F—boxprotein,SCF)的底物识别亚单位,主要通过识别p27进而介导其泛素化降解来调控细胞周期,是细胞周期由G。期进入S期所必需的。许多研究发现,skp2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且skp2蛋白的高表达往往伴随着p27蛋白的低表达。

  • 标签: P27蛋白 胰腺癌组织 SKP2 PTEN S期激酶相关蛋白 SKP2蛋白
  • 简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肺高血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非常重要和常见的类型[1],是以反复性未溶解肺动脉栓子和(或)进行性肺动脉血栓形成及瘢痕形成,以及肺动脉重塑所致肺动脉阻塞为特征的进行性致命性疾病。右心导管(rightheartchatheterization,RHC)是诊断CTEPH的"金标准"[2],肺动脉(主干、叶段、节段、

  • 标签: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经皮腔肺动脉成形术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30例胰腺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DNMT1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NMT1蛋白的表达;分析胰腺癌组织DNMT1蛋白表达强度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DNMT1mRNA的表达量为2.32(1.17~5.17),显著高于配对癌旁组织的0.78(0.07~3.14,P<0.05).胰腺癌组织中导管细胞DNMT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4.5±21.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0.9±15.0)%的表达阳性率(P<0.01).以胰腺癌导管细胞DNMT1阳性率54.5%为界,分为高表达组(19例)和低表达组(11例).DNMT1表达强度和临床分期(χ^2=6.897,P=0.029)、淋巴结转移(χ^2=4.739,P=0.029)、神经浸润与否(χ^2=5.44,P=0.020)相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肿瘤分化、血清CEA和CA19-9浓度无关.结论胰腺癌组织DNMT1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DNMT1蛋白表达强度与胰腺癌的侵袭力、淋巴结转移和神经浸润相关.

  • 标签: 胰腺肿瘤 DNA甲基转移酶1(DNMT1)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研究Toll受体4(tollreceptor-4,TLR4)急性胰腺炎(AP)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64只SD大鼠分为8组:对照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2、6h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2、6、12、24、48h组,每组8只。测定血-脑脊液屏障(BBB)通透性、胰腺病理损伤程度、组织TLR4的表达,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对照组,AEP2、6h组,ANP2、6、12、24、48h组的BBB通透性分别为1.55±0.29、1.64±0.17、1.69±0.24、1.89±0.12、2.66±0.32、2.91±0.29、2.89±0.69和1.84±0.07;胰腺病理分值分别为0、2.38±0.92、3.13±0.64、8.50±1.07、9.75±0.71、10.25±1.28、11.13±1.25和10.13±1.13。AEP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ANP各组较AEP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BBB通透性与胰腺损伤呈正相关(r=0.626,P〈0.01)。对照组和AEP组无TLR-dmRNA和蛋白表达,而ANP各组明显表达,其表达水平与BBB通透性水平呈正相关(r=0.208,P=0.027)。结论ANP时存在BBB通透性的升高,CNS内TLR4信号途径的激活可能参与了ANP所引起的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的升高。

  • 标签: 胰腺炎 血脑屏障 通透性 TOLL样受体4
  • 简介:目的采用颈静脉-股动脉部分转流的体外循环(CPB)模式,观察以聚乙二醇-牛血红蛋白(PEG-bHb)代替预充液中的胶体溶液预充进行的体外循环中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13只小尾寒羊,根据CPB预充液成分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P组,n=7)体外循环前经颈静脉放自体血(15%)后,体外循环晶体预充液中加入等量PEG-bHb,CPB转流结束后,将保存的羊自体血输入体内;对照组(C组,n=6)应用常规体外循环预充(706羟乙基淀粉和乳酸林格氏液)方案。分别在CPB前(T1)、CPB开始30min(T2)、CPB结束后1h(T3)、4h(T4)、8h(T5)、24(T6)、48h(T7)各时点抽取动脉血样本。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浕)浓度。结果组内与术前相比,所有细胞因子均呈现上升趋势;组间比较,两组各时点炎性因子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EG-bHb作为一种有效的血液替代品,不会增加体外循环炎性因子的产生,可安全应用于体外循环预充。

  • 标签: 体外循环 炎性因子 PEG-bHb 牛血红蛋白 聚乙二醇 预充液
  • 简介:目的:探讨14-3-3zeta蛋白表达与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于第四军医大学病理科确诊、血液科住院治疗的12例M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4-3-3zeta蛋白12例MC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MCL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相比,12例MCL患者中8例细胞浆中表达14-3-3zeta阳性,阳性表达率为66.7%。14-3-3zeta阳性表达患者总反应率(ORR)、2年总生存(OS)率、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62.5%,50.0%,37.5%)均低于14-3-3zeta阴性表达患者(75.0%,100.0%,75.0%),有待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结论MCL中存在14-3-3zeta蛋白的异常高表达,其表达强弱可能与预后相关。

  • 标签: 14-3-3zeta蛋白 淋巴瘤 套细胞 预后
  • 简介: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疾病向肝硬化发展的中间过程。是所有慢性肝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而肝损伤(肝实质炎症、坏死)激活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HSC)引起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沉积.是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中心环节。正常肝脏中HSC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质中脂滴丰富,具有合成和分泌少昔ECM和胶原酶的能力。受到病毒感染、免疫刺激、酒精损伤等因素的刺激后,

  • 标签: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 简介:目的探讨胃液中可溶性上皮钙粘蛋白(sE—cad)检测几种胃部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13例因胃肠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配合活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16例,胃粘膜肠上皮化生20例,胃溃疡34例,胃癌22例,21例轻度浅表性胃炎(和无任何病理改变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胃液中sE—cad水平。结果胃癌组胃液sE—cad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组胃液sE—cad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液sE-cad水平升高可能对胃癌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佐证。

  • 标签: 胃液 上皮钙粘蛋白 胃癌
  • 简介:目的探究抗炎蛋白TNFAIP3(TNF-αinducedprotein3)(A20)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发展过程中保护作用。方法90只6-8周龄Balb/c小鼠分为6组:Con组,GFP组,A20组,CVB3组,CVB3+GFP组,CVB3+A20组,每组15只。包装rAAV9-GFF与rAAV9-A20病毒,纯化后经尾静脉注射过表达相应基因,2周后腹腔注射100ul含106PFUCVB3病毒液或PBS。监测各组小鼠体重变化及小鼠存活情况,病毒注射后第10天行心脏超声及心导管检查,取心脏,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CD68及Ly6G)。RT-PCR检测心脏炎症因子TNF-α,IL-1β,IL-12,IL-17A,IL-I0,IL-13mRNA水平。TUNEL检测小鼠心脏凋亡。收集小鼠血浆,检测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Westernblot检测炎症、凋亡相关蛋白。结果CVB3诱导Balb/c小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形成,CVB3组和CVB3+GFP组小鼠体重增长缓慢,第4天开始出现死亡,第10天达到高峰,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0%和46.7%。HE染色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细胞坏死。免疫组化显示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显著。TUUNEL显示大量心肌细胞凋亡。与正常Con相比,心脏超声和心导管显示CVB3组EF、FS、dp/dtmax、-dp/dtmin显著降低,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小鼠促炎因子TNF-α,IL-1β,IL-12,IL-17AmRNA水平显著增高,抑炎因子IL-10,IL-13mRNA降低。血浆游离CK-MB和肌钙蛋白cTnI,高于正常组。Westernblot示炎症、凋亡相关蛋白激活。高表达A20后,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缓解,炎症通路及凋亡均抑制。促炎因子表达水平降低,血浆肌钙蛋白减少。结论A20可缓解CVB3诱导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理生理学改变,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A20 炎症反应 凋亡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白介素13(IL-13)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4)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结节性甲状腺肿(NG)中的表达,研究诊断PTC的辅助指标,并阐明两者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至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和病理资料完整的甲状腺手术标本160例(其中PTC80例,NG8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TC及NG中IL-13和CXCR4的表达情况。结果IL-13PTC中表达率为93.75%,明显高于NG组的表达(8.7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4PTC中表达率为82.50%,明显高于NG组的表达(15.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中,IL-13和CXCR4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IL-13和CXCR4可做为PTC的预判指标,其高表达提示甲状腺结节恶性倾向。

  • 标签: 甲状腺 白介素13 趋化因子受体
  • 简介:目的介绍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电视内镜采集大隐静脉血管桥的体会。方法纳入自2005年4月至2010年3月择期行老年CABG患者303例,年龄60~84(68.6±7.3)岁。术中电视内镜辅助下采集大隐静脉血管桥197例(ESVH组),采取全程切开采集大隐静脉(OSVH)106例,ESVH组与OSVH组患者性别、体质量、室射血分数、每例搭桥数目、伴发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死、陈旧性脑梗死、糖尿病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无显著差异。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ESVH组与OSVH组耗时分别是(38.3±8.8)min和(35.5±7.2)min(P〈0.01),ESVH组与OSVH组分别出现皮下血肿8例(4.1%)和2例(1.9%),无显著差异(P〉0.05)。ESVH组术后无下肢皮肤感觉异常、脂肪坏死、切口愈合不良并发症,慢性下肢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OSVH组(2.0%vs19.8%,P〈0.05);ESVH组术后下肢疼痛较轻,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OSVH组[(8.4±1.8)vs(13.3±2.8)d.P〈0.001]。结论内镜采集大隐静脉桥创伤小,能明显减少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下肢切口并发症。

  • 标签: 冠状动脉分流术 大隐静脉 内镜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1目的脑外伤后继发脑水肿是血管源性脑水肿,血管基底膜损坏可能在血管源性脑水肿中起重要作用.明胶酶A(gelatinaseA,又称MMP-2)和明胶酶B(celatinaseB,又称MMP-9)可降解血管基底膜的主要成分--Ⅳ型胶原.我们用逆转录定量PCR方法研究大鼠脑外伤后水肿区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tissue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及其抑制因子(tissueinhibiterofmatrixmetalloproteinases,TIMPs)基因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脑水肿发生机制的关系.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 抑制因子 脑外伤 大鼠 脑水肿 明胶酶A
  • 简介:为提高我省各级结核病防治专业人员的工作技能,以适应当前结核病防治规划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快我省结核病控制工作进程,确保结核病防治规划目标如期完成。卫生部和国家CDC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由国内知名结核病专家组成的讲师团,于2004年8月10~15日西宁举办了为期六天的结核病临床诊断治疗和控制新进展培训班。

  • 标签: 诊断治疗 培训班 临床 西宁 青海省 结核病防治
  • 简介:近年来,有关细胞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类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中的作用已受到重视。目前认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异常激活并产生过多的细胞因子是SAP时局部和全身并发症的主要机制。本文观察白介素-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两者的相关性,为SAP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发病过程 MMP-9 IL-6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甲状腺间变细胞癌(anaplasticthyroidcarcinoma,ATC)、正常的甲状腺(normalthyroid,NT)及PTC组织中染色体维持蛋白(minichromosomemaintenanceproteins,MCM)的表达情况及生物学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NT、ATC、PTC3种组织切片和ATC细胞中MCM5、MCM7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量,Westernblot、Northernblot检测MCM复合物的表达量,应用siRNA技术干扰MCM7的表达。结果在ATC癌组织中,MCM5呈高表达状态占全部患者的65%,MCM7呈高表达状态占全部患者的73%,而NT组织及胛C组织中MCM5及MCM7表达极低。ATC细胞中MCM5和MCM7的高表达同时伴随MCM2和MCM6的表达升高。用小干扰RNA抑制MCM7的蛋白表达水平会降低ATC细胞中DNA的合成效率。结论ATC中MCM蛋白的表达上调并引起ATC的过度增殖。

  • 标签: 甲状腺问变细胞癌 染色体维持蛋白5 染色体维持蛋白7 P53 甲状腺乳头状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