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将心肺五项检测联合加速诊断路径运用于急诊胸痛患者诊疗当中,对其运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将2020年12月1日0时至2021年12月1日0时昆明市延安医院急诊胸痛中心收治的120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中各有患者60例,其中参照组予以常规检查,试验组患者实施心肺五项检测联合加速诊断路径,随后对患者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试验组患者检查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均明显优于参照组,CK-MB、cTnI、Myo、NT-BNP、D-D 水平较为敏感,另外,试验组患者急诊滞留之间短于参照组,死亡率较低,各指标之间差异显著,故而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急诊胸痛患者予以心肺五项检测联合加速诊断路径,可提高诊断准确性,缩短急诊时间,大大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心肺五项检测 加速诊断路径 急诊 胸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康复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共入组观察对象案例(冠心病患者)60例,于研究期2021年6月-2022年6月内完成案例筛取与分组护理干预,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并针对患者应用心肺康复护理(观察组,n=30)与常规护理(对照组。n=30),对比在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与生活质量指标改善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躯体、角色、认知、情绪和社会功能)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心肺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可参考实施。

  • 标签: 心肺康复护理干预 冠心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循证医学的普外科老年心肺疾病患者护理路径优化对患者满意度、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将50例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基于循证医学的个性化护理路径,包括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临床护理实践的循证化、并发症管理和多学科团队协作;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通过生活质量问卷、满意度评估和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指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循证医学的普外科老年心肺疾病患者护理路径优化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同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这些结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表明循证医学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对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循证医学 普外科老年心肺疾病患者 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麻醉手术后复苏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一年来我院骨科进行髋部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的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对比两组护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髋部骨折麻醉术后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的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老年 髋部骨折 麻醉术后复苏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细化管理在术后麻醉复苏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方法:研究对象共计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研究年限在2020年4月至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躁动因素分析,并观察优质护理措施实施后的患者恢复情况,对该措施的临床效果、应用价值进行评估。方法: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将我院接收的100例全麻手术麻醉复苏期躁动患者为此次评估对象,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复苏期的躁动因素,并结合患者实际状况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有效护理措施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结果:100例全麻手术麻醉复苏期躁动患者中,相关影响因素包括麻醉方式、术后疼痛、年龄、术后制动、手术类型、留置管等,P

  • 标签: 全麻手术 麻醉复苏期 躁动因素 优质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开胸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烦躁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2月-2021年12月收治6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组A组,B组,各30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采用全面护理,观察患者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2.01±0.78)分低于A组(4.45±1.01)分(t=10.473,P

  • 标签: 开胸手术 麻醉复苏期 烦躁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麻醉复苏室中妇科全麻患者术后的观察和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 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妇科全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苏醒期和静息期的心率、血压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7.50%(3/40), 低于对照组的40.00%(16/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期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麻醉复苏室 妇科 全麻 康复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妇科全麻患者术后在麻醉复苏室中为其提供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共有80例纳入本次研究,将其随机编号均分2组,对照组在术后麻醉复苏室护理中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术后麻醉复苏室护理中施以优质康复护理,分析廉租麻醉苏醒时间、离开麻醉恢复室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进行比较,研究组麻醉苏醒时间以及苏醒后离开恢复室时间均较短,P<0.05;研究组对比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在麻醉恢复室中对妇科全麻患者术后施以优质康复护理可缩短苏醒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妇科疾病 全麻 麻醉复苏室 优质康复护理 麻醉苏醒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温度干预为基础的复苏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全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以温度干预为基础的复苏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复苏情况以及应激反应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复苏情况以及应激反应指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温度干预 复苏护理 全麻手术患者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病人术中应激和术后复苏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21年5月-2022年1月80例全身麻醉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术中应激指标、低体温、躁动、寒颤发生率、清醒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护理问题反馈率。结果:实验组术中应激指标低于对照组,低体温、躁动、寒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清醒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减轻术中应激和加速术后复苏效果确切。

  • 标签: 保温护理 全身麻醉病人 术中应激 术后复苏
  • 简介:摘要:新生儿在娩出母体后的第一声啼哭极为重要,在此背景下可促使空气吸入肺部并完全打开肺泡,以进行规律性呼吸。而倘若新生儿出生后自主呼吸方面存在异常,则应警惕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作为临床中极为常见的新生儿疾病类型,为免造成死亡或遗留智力障碍等后遗症,及时展开有效复苏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期间潜在风险因素展开分析,并围绕护理风险管理提出几点建议,现进行以下叙述。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复苏护理 护理风险管理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配合措施及其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选取了42名经历窒息复苏的新生儿进行了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和临床观察方法,收集了相关资料并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对比。结果:在复苏后正确实施护理配合措施的实验组中,新生儿窒息后的呼吸功能恢复更好,心排量增加明显,护理效果达到预期目标。而在对照组中,这些指标没有明显改善。结论:正确实施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配合措施可以提高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复苏后 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温护理联合听觉刺激干预对全身麻醉患者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份-2021年12月份收治的82例全身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细致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有41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保温护理联合听觉刺激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时间和复苏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恢复时间比常规组短,数据差异较大,对比性强(P<0.05)。研究组患者复苏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可以进行细致对比(P<0.05)。结论:全身麻醉患者的护理工作十分关键,为了提高患者复苏质量,护理人员对保温护理联合听觉刺激干预方法进行应用,既能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也能降低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此种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保温护理 听觉刺激干预 全身麻醉 复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营养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参与研究的80例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为我院于2022年1月到2023年12月所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n=40,常规护理),观察组(n=40,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麻醉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提升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的舒适度,促进患者麻醉苏醒。

  • 标签: 舒适护理 麻醉复苏室 舒适度 麻醉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和心肺康复护理对老年 COPD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择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64 例老年 COPD 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和心肺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生存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的 FEV1、 PEF、 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分别为 2.97±0.58、 4.88±1.82、 69.48±7.34,均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分别为 76.86±7.12 、 77.99±6.88 、 78.96±7.15 、 78.48±7.24 ,均要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的呼吸衰竭、肺部真菌感染、睡眠呼吸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为 9.38% ,低于对照组的 31.25% , P<0.05 。 结论:预见性护理和心肺康复护理对老年COPD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价值 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心肺康复护理 老年 COPD 生存质量 干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心肺运动试验(CPET)指导心脏康复对冠心病患者心肺储备功能与预后的影响。方法 针对院内2020年10月-2021年6月治疗的48例冠心病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24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CPET指导心脏康复。比对病患干预前后心肺储备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心肺储备功能指标水准与干预前均有较大改善,研究组各类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ET指导心脏康复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病病患心肺储备功能与病患预后生活水准,效果突出。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 标签: CPET 心脏康复 冠心病患者 心肺储备功能 预后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实施肺康复护理路径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心肺功能的实际临床影响。方法:选择 2017-2019 年在我院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心肺康复护理对病患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的所有对象均来自我院2020年-2022年诊治COPD 98例病患,分组后对比分析基础护理(参照组)和心肺康复护理(观察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5.92%比参照组83.67%高,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比参照组好,且护理前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基本没有区别,护理后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比参照组得分更高(P

  • 标签: 心肺康复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 PACU在 2018年 2月一 2019年 2月收治的 98例麻醉苏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A,B两组,各 49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麻醉护理一体化护理管理,分别比较两组 steward苏醒评分和苏醒并发症的发生例数。结果: A组 steward苏醒评分低于 B组, A组苏醒并发症的发生例数高于 B组,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在麻醉后恢复室应用麻醉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具有提高苏醒安全性以及苏醒室的转运效率等,对患者的苏醒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