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低位肛周脓肿根治术患者采用耳穴贴防治的疼痛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6例低位肛周脓肿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分析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防治手段,分析组进行耳穴贴的防治手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结果分析组患者术后24小时和一周的疼痛情况以及术后换药疼痛的疼痛情况在统计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讨论价值(P<0.05)?结论耳穴贴能够有效防止低位肛周脓肿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症状的发生,对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耳穴贴压 低位肛周脓肿根治术 患者疼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腹部手术后感染伤口患者行可冲洗负封闭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8例腹部手术后感染伤口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所应用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参照组,分别为64例。对照组行无冲洗负封闭引流治疗,参照组则行可冲洗负封闭引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参照组的换药次数、清洁时间以及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参照组的症状改善优良率61例(95.31%)显著高于对照组42例(65.63%),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腹部手术后感染伤口的患者行可冲洗负封闭引流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感染情况,同时,还能够减少换药次数,更加利于患者的恢复。

  • 标签: 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 无冲洗负压封闭引流 腹部手术患者 感染伤口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持续负吸引装置+水胶体敷料应用于大便失禁患者管理,弥补了常规护理方法的不足,减少常规护理方法导致的皮肤刺激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6月CCU收治的每日大便失禁次数3次以上,需要应用造口袋收集粪水的58例失禁患者。采用水胶体敷料保护皮肤,造口袋连接中心负吸引及冲洗装置,及时清理粪便,减少粪便与皮肤的接触。结果通过持续负抽吸及冲洗,及时清理粪便,减少粪便与皮肤的接触,从而减少粪便中的消化酶、胆盐等对皮肤的刺激,减少了肛周皮肤的损伤。结论持续负吸引装置+水胶体敷料应用于大便失禁患者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及减轻皮肤刺激,减轻患者痛苦,明显降低护理工作量和护理成本。

  • 标签: 持续负压 吸引装置 水胶体敷料 大便失禁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负封闭技术对患者完成严重软组织缺损断肢再植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3月~2018年02月收治的20例严重性软组织缺失型肢体离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于所有患者于临床展开常规肢体再植手术治疗;手术后一期,选择负封闭技术对再植创面进行覆盖;手术后二期,选择常规植皮方法对创面进行修复治疗;最终就严重性软组织缺失型肢体离断患者治疗结果加以观察记录。结果所有患者负引流平均时间为(12.83±1.39)d;创面肉芽表现出良好生长状态的患者18例,成功完成断肢再植手术治疗;2例患者在疾病恢复期间,表现出感染现象,主要因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造成,临床对其施以抗菌治疗后,最终获得痊愈;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9.39±2.82)d。结论对于严重性软组织缺失型肢体离断患者选择负封闭技术展开断肢再植治疗,最终可以获得显著效果,从而为二期植皮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负压封闭技术 严重软组织缺损断肢再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7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5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开颅手术。对照组患者术后行重症监测,根据患者病情及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调整用药及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术后予持续颅内监测,根据颅内监测情况调整用药及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时间与剂量、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时间、剂量、ICU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持续颅内监测,可连续、准确反映颅内动态变化,及时发现继发性颅内病变,规范脱水药物的使用,降低其重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外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老年人疮预防中采取围手术期压疮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选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样本平均分组,样本为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患者,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围手术期压疮护理,比较观察两组组间差异。结果参照组老年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疮发生率与实验组数据对比,统计学显示对比意义(P<0.05)。结论将围手术期压疮护理应用在老年人疮预防中具有减少疮发生率的作用。

  • 标签: 围手术期 压疮护理 老年人 压疮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穴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精神心理症状所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4月~2017年8月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精神心理问题患者100例作为治疗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耳穴贴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恢复效果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恢复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4%,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均未出现生命体征异常和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精神心理问题治疗中,耳穴贴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促进疾病好转,且治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耳穴贴压 溃疡性结肠炎 精神心理症状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螺旋CT检查、MRI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5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都接受螺旋CT检查和MRI检查。比较病变分级和各种征象检出率。结果MRI检查结果中,病变Ⅰ级占比(24.00%)、Ⅱ级(44.00%)比CT高,软组织肿胀、腰5骶1关节突病变、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侵蚀检出率(84.00%、72.00%、60.00%、68.00%)都高于CT检查(p值<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MRI检查的应用效果较螺旋CT更好。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病变 MRI 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2例经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行CTA造影及三维重建,脑血管造影术(DSA),评估DSA、CTA显示动脉瘤的效果。结果阴性3例,其余39例共检出动脉瘤42个。其中CTA检出40个动脉瘤,漏诊2个;DSA检出42个动脉瘤,漏诊1个。结论头颅CTA和DS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上具有相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筛查。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造影(MSCT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者,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时相期CT增强扫描。对增强后各期图像进行相关处理,以不同的三维重建方式获得CTA、CTU影像。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结果50例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11例,输尿管结石18例,输尿管肿瘤4例,输尿管结核3例,肾盂肿瘤1例,输尿管狭窄13例(输尿管炎性狭窄5例,巨输尿管1例,腹腔或盆腔肿瘤及转移灶压迫输尿管7例),MSCTU均显示出梗阻部位及上方尿路扩张的形态,定位诊断准确。手术病理结果与MSCTU比较,术前MSCTU输尿管肿瘤1例误诊为炎性狭窄,1例输尿管结核误诊为输尿管癌,余48例均获得诊断,定性诊断准确率达96.0%。结论MSCTU通过MPR、MIP、VRT技术多角度观察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出导致上尿路梗阻的病变及其形态,在上尿路梗阻病变诊断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 标签: 多层螺旋CT 泌尿系统 上尿路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诊断时,德国西门子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检查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20例的病例资料,对其进行德国西门子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手术所见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其检查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发现,德国西门子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5.0%、100%、95.0%。结论应用德国西门子64排螺旋CT检查脑动静脉畸形的检查效果好,可作为诊断该疾病的首选方法,该检查的缺点在于不能显示供血动脉的细小分支。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德国西门子64排螺旋CT 脑血管造影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治疗跟骨骨折术后感染创面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间跟骨骨折术后感染创面反复不愈的患者28例.在内固定拆除后,均予以一期扩创,彻底清除骨髓炎病灶及瘢痕组织、坏死组织,再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植入后采用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予以修复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4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创面愈合情况、皮瓣成活情况、功能活动及满意度等。讨论所有患者感染均有效控制,皮瓣成活良好,光泽、弹性好,外表结论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安全简便、效果良好,在跟骨骨折术后感染所造成的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宜于推广。

  • 标签: 腓动脉穿支 螺旋浆皮瓣 跟骨骨折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多层螺旋CT与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肥厚型心肌病诊断的对比评价。方法选取我院48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与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出25例肥厚型心肌病,阳性率为52.08%;多层螺旋CT诊断出48例肥厚型心肌病,阳性率为100%。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X2=30.247),P<0.05。结论心脏超声心动图对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多层螺旋CT心脏检查的范围广,图像清晰,整体效果优于心脏超声心动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肥厚型心肌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联合X线平片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多排螺旋CT检查和X线平片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单一诊断价值和聯合诊断价值,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表现。结果CT检查可知,12例为腰间盘L3~4,46例为腰间盘L4~5,28例为腰间盘L5~S1;与手术证实结果比较,CT诊断为极外侧型、椎间孔型、旁侧型以及中央型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7%、88.9%、96.6%、100.0%;X线检查可知,7例为腰间盘L3~4,19例为腰间盘L4~5,11例为腰间盘L5~S1;与术后结果比较,多排螺旋CT联合X线平片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CT检查为96.5%,X线平片检查为43.0%,联合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一CT检查和X线平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联合X线平片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一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多排螺旋CT X线平片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甲蛋白浓度下GPC-3、AFP-L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表达差异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原发性肝癌(PHC组,n=34例)、肝硬化(LC组,n=25例)和病毒性肝炎(VH组,n=2例)。选择30例体检正常的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肝组织和血清中AFP-L3和GPC-3的表达水平。观察肝组织和血清中GP73、AFP-L3和GPC-3的表达水平,并比较AFP-L3和GPC-3单次和联合检测PHC的阳性率。结果PHC组肝组织和血清中AFP-L3、GPC-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三种标记物(AFP-L3和GPC-3)用于检测PHC。阳性率分别为70.6%、76.5%和79.4%。PHC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2.3%、85.3%和88.2%。三项指标联合检测PHC的阳性率高达91.2%,明显高于此,单次检出率(P<0.05)。结论联合检测AFP-L3和GPC-3可提高PHC的阳性率,对PHC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甲胎蛋白浓度 GPC-3 AFP-L3 原发性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负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6年6月~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就诊的骨科创伤感染患者5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以及参照组,每组患者均为26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负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依据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对比内同包括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参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负封闭引流技术针对于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缩短,同时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提高,值得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骨科 创伤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重症监护室(ICU)中所收治的多为营养状况较差、病情危重及肢体长时间处于被动体位者,因而极易出现疮问题,现今以成为护理工作的重难点内容。集束化护理作为一种较新型护理干预模式,已在多科室得到应用。本文结合既往研究成果,就ICU患者疮管理中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方法与价值进行研究。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ICU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老年患者疮护理中采用集束化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自我院随机选取54例老年患者,选自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根据抽签法随机分组,行集束化护理管理的27例患者纳入实验组,行一般护理管理的2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结果对比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疮发生率7.40%、护理服务满意度96.29%、干预后BRADEN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老年患者疮护理中采用集束化护理管理,效果理想。

  • 标签: 老年 压疮护理 集束化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术后护理对疮发病率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接诊的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来源时间是2016年3月至12月,总计82例,利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41例),一组为对照组(41例),研究组患者实施骨外科疮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疮发病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疮发生率(4.9%)明显低于对照组(17.1%),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2.7%)明显高于对照组(70.7%),且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在术后实施骨外科疮优质护理能明显减少疮的发生,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四肢骨折 术后护理 压疮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自发性低颅综合征的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和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2017年7月期间的25例自发性低颅综合征的患者,通过病例的分析、临床调查研究和询问主治医师等方式对其临床表现和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5例患者均出现体位性头痛,部分伴有头晕、恶心、呕吐、颈部疼痛、听力下降和耳鸣等症状。15例患者由外院转入我院治疗,曾被误诊为脑膜脑炎3例、枕神经痛2例、硬膜下血肿2例、病毒性脑炎1例、小脑扁桃体下疝1例,误诊率为60%。入院后25例患者结合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以及头颅MRI检查显示,12例正常,5例出现“脑下沉”改变,4例出现硬膜下积液,2例硬膜下血肿,2例小脑扁桃体下疝,脑脊液压力低于60mmH20,确诊为自发性低颅综合征。确诊后17例给予保守治疗症状逐渐好转,8例实行血帖治疗,症状改善,出院后随访情况良好。结论对于自发性低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应进行准确辨别,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及时行腰穿检查,防止与其他疾病的症状混淆而发生误诊。

  • 标签: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临床表现 误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