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市传染病医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流行性腮腺炎并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对症支持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1mg/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1日1次,5d为1疗程。比较2组患者热程,退热时间,腮腺肿痛消失时间,腹痛、呕吐症状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复常时间,尿淀粉酶复常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热程(1.72±0.62)d,退热时间(4.32±1.02)d,腮腺肿痛消失时间(2.51±0.51)d,腹痛、呕吐症状消失时间(5.52±2.02)d,血清淀粉酶复常时间(2.72±0.52)d,尿淀粉酶复常时间(5.00±1.32)d,与对照组(3.12±1.30),(6.02±2.12),(4.12±1.05),(7.02±2.12),(5.02±1.32),(6.52±1.72)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胰腺炎临床效果肯定,可作为常规治疗药物。

  • 标签: 痰热清注射液 流行性腮腺炎 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应用蒙药洪格日-16内服及蒙药消肿九味散外敷治疗的治疗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1年6月,选取我院3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以掷筛法分为两组,甲乙组均为15例。甲组应用蒙药洪格日-16内服及蒙药消肿九味散外敷治疗,乙组单使用蒙药消肿九味散外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症状消退时长。结果:甲组疗效93.33%,高于乙组的73.33%,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甲组症状(腮部疼痛、腮部肿大、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长显著优于乙组,差异性显著(P

  • 标签: 蒙药洪格日-16 蒙药消肿九味散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
  • 简介:1病例报告本文报道1例男性患者,3岁4个月,入院时体检:T38℃、P110次/min。意识障碍、失语、问之不能回答,右侧提睾反射消失,克布氏症(+),大小便失禁。入院3d首次检查脑电图示:在广泛轻度异常的背景活动上,有0.5~1.5Hz高幅(150~250μV)节律爆发,持续15-20s,以左中央、中颞、枕部为著,诊断不正常脑电图(左侧病变)。次日CT诊断为左侧顶部病变,脑室受压,性质不能确定。经过抗炎、抗病毒、脱水及脑细胞恢复药物等治疗,临床症状开始改善,但智力较病前明显下降,少言、少动,大小便正常,能理解别人的言语,克氏症(-+),复查脑电图示:左侧12~14Hz睡眠节律明显少于对侧,余基本同步、对称。诊断为(轻度)不正常睡眠脑电图(左侧病变)。CT复查结果:(1)左侧颞顶枕区脑梗塞;(考虑感染或脉管炎所致);(2)巨脑回:(左中央沟区);

  • 标签: 睡眠脑电图 CT诊断 流行性腮腺炎 脑梗塞 大小便失禁 并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整体性护理在改善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儿预后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21年3月-2022年3月就诊于医院的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儿,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105例。将患儿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3例,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52例,给予整体性护理,对两组腮腺肿大消退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后遗症发生率予以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腮腺肿大消退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显著更短,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后遗症发生率显著更低,P<0.05。结论:给予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儿整体性护理有助于加速腮腺肿大消退,快速降温,缩短患儿康复时间,并可有效减少后遗症发生。

  • 标签: []整体性护理 流行性腮腺炎 脑膜炎 后遗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术式(改良式“N”形切口、联合保留耳大神经及转移胸锁乳突肌瓣填塞术腔)与传统经典“S”形切口、不保留耳大神经对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本院近3.5年收治的7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35)和对照组(n=35)。予以对照组患者传统术式,予以试验组患者改良术式。收集2组腮腺肿瘤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使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记录患者术中参数,包括手术时长、出血量等。对患者进行0.5-1年的随访,评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腮腺肿瘤患者临床治疗实践提供循证医学参考意见。结果:试验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率为97.14%,对照组的9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面部畸形率为14.28%,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心理、精神、情感以及社会活动四个方面的质量评分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但在治疗后试验组四个方面的评分均显著提升,且生活质量高,抑郁和焦虑现象少,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耳垂区域感觉恢复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术式应用于腮腺肿瘤患者治疗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面部畸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术式 腮腺良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冻干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简称MMR)在儿童接种中出现的接种反应,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抽取武汉市黄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8年1月到2019年3月期间达到MMR免疫起始月龄的12280名适龄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儿童行MMR接种,观察儿童接种后不同时间段儿童的临床反应情况,并通过ⅠgG抗体检测分析儿童冻干MMR的接种反应与免疫原性。结果所有接种儿童(12280名)中,有87名儿童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08%,其中弱反应45名(0.366%),中反应21名(0.171%),强反应21名(0.171%)。结论儿童接种中应用减毒活疫苗的效果显著,能够具备一定的免疫原性,且安全性较高,实际应用中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麻疹 腮腺炎 风疹 减毒活疫苗 接种反应 免疫原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流行性腮腺炎伴脑膜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等基础治疗措施,口服双黄连口服液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痰热清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从退热时间,刺激征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及脑电图复常时间上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取得让人满意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并进行使用。

  • 标签: 痰热清注射液 流行性腮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某校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的相关调查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统计学方法对此次校园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概况、流行特点、症状表现以及流行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本次流行性腮腺炎在全校范围内共发现45例,总患病率为3.1%(45/1485),学生患者中男生27人,女生18,男女患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腮腺炎疫情持续3个月,波及11个班级,说明该校疫情应急处置体系较弱,导致疫病持续传播。该校学生腮腺炎疫苗接种水平较差,患病病例中(40%)未接种过相关疫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疫情发生后学校处置体系较弱,未能采取有效的隔离和应急处置措施,以及该校学生免疫覆盖率较低是出现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原因,需在今后的疾病预防控制当中提高免疫接种率并及时应对疫情。

  • 标签: 校园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咽扁清穴位磁疗贴综合治疗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腮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腮腺炎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n=60)通过服用银黄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n=60)通过咽扁清穴位磁疗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炎症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反应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炎症反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腮腺炎患者通过咽扁清穴位磁疗贴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炎症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咽扁清穴位磁疗贴 扁桃体炎 扁桃体肥大 腮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制定并总结腮腺炎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度岳阳县报告的腮腺炎病例资料,分别从地区分布、人群分布、免疫史等几个方面对岳阳县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同时总结有效、可行的预防干预对策。结果岳阳县2016年共报告腮腺炎532例,发病率为19.41/10万,未有死亡病例,发病数与发病率相对往年报告数略有下降。532例患儿中以10~19岁的大龄儿童居多,占比56.0%,其次为4~9岁低龄儿童,占比33.1%;在发病时间分布上,以1~6月为腮腺炎高发时间,占比64.7%,其中以4~6月份占比最高,达到了35.9%;在地区分布上,以荣家湾镇病例数最多,其次为筻口镇和月田镇,合计占比达到了63.0%。本次对2016年度532例腮腺炎患者中201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197例出生儿童进行免疫史调查,共查询到其中的158例儿童的预防接种记录,其中有91.8%的发病儿童有确切的腮腺炎类疫苗免疫接种记录,其中接种2剂次以上儿童有20.9%。结论岳阳县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具有明显的年龄和季节性差异,应在腮腺炎爆发的1~6月重点对学生群体尤其是10~19岁大龄段学生进行健康及预防宣教,对于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可调整并增加学龄前腮腺炎类免疫接种剂次,同时有必要开展腮腺炎流行病株研究以评估疫苗接种效果。

  • 标签: 腮腺炎 流行病学 特征 预防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并探讨在对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整体责任制护理。方法  实施随机数表法,从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者中,随机选取84例患者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整体责任制护理。结果  观察组头痛、发热、呕吐症状好转速度更快,观察组男性患者中合并睾丸炎的患者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女性患者中合并卵巢炎的患者数量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少,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期间,可结合整体责任制护理干预,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消解患者负性情绪的治疗目的。

  • 标签: 整体责任制护理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 脑膜炎 护理干预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儿童流行性腮腺炎临床治疗中对疾病康复的积极作用。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接收的180例流行性腮腺炎儿童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90例。参照组病人选择常规治疗的药物治疗,实验组则是选择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且实验组病人的不良反应情况也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儿童流行性腮腺炎临床治疗中对疾病康复的积极作用,相较于传统的药物具有更佳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儿童 流行性腮腺炎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a-1b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重组人干扰素a-1b注射液结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出现率、腮腺消肿时间和退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7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9.6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率为12.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2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腮腺消肿和退热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选取重组人干扰素a-1b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腮腺消肿时间和退热时间,降低并发症出现率。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a-1b注射液 利巴韦林 流行性腮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