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冠心病病患181例,其中有68例为行支架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使用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对照组使用金属裸支架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再狭窄患者有4例11.8%,总有效率为76.5%;对照组冠状动脉病变再狭窄患者的有15例44.1%,总有效率为47.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显著,成功率高。

  • 标签: 冠状动脉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金属裸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管骨折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四肢管骨折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均采用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管骨折的病人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 标签: 骨外固定支架 四肢长管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科护士现场追踪控制护理人员工作状况,对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8个护理单元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点突出问题及环节,制定现场追踪控制的流程、形式,每周对2~3个护理单元进行追踪督查,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或偏差,为调整或修改工作流程提供依据,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结果实施科护士现场追踪控制前后的病区管理、危重症护理、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管理、操作规程执行等方面的质量得分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护士现场追踪检查,能及时发现隐蔽的护理过程中的护理质量问题,现场指导协调,提出整改建议,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控制的效果。

  • 标签: 护理质量 追踪 控制 科护士长
  • 简介:摘要在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人类对链非编码RNA的认识逐步加深。作为生物体正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lncRNA在许多肿瘤疾病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仅就血液系统肿瘤相关的lncRNA作以简要概述,以期为临床血液系统肿瘤疾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血液系统肿瘤 p15 p53 mi RN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弹性钛制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小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管状骨骨折治疗的小儿患者14例,对其实施弹性钛制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方式,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经随访1个月~8个月后,患者的骨折部位愈合良好,患者的四肢无明显肢体缩短或过度生长现象,无畸形愈合、断钉以及临近关节功能障碍情况。讨论弹性钛制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小儿管状骨骨折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患者的骨折部位愈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弹性髓内钉 长管状骨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我院从2014年3月成立胸痛中心后为急性ST抬高型心梗患者建立了绿色通道,从3月-9月半年期间共收治急诊患者25例,从人员安排,门球扩张时间的控制,急救处理流程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临床路径,制定相关的急救方案,保证通道的畅通,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患者的成功率。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 急诊PCI 绿色通道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主动脉内膜损伤后动脉内膜增生狭窄形成状况,为冠脉再狭窄研究动物模型提供参考。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健康SD大鼠35只,体重(295±35)g,采用自身对照法研究,以球囊损伤法建立大鼠主动脉内膜损伤模型结扎左颈总动脉并球囊拉伤主动脉内膜,所有大鼠术前、术后处理一致,直至实验结束。术后随机数字法分7,14,28d亚组,按亚组时间处死并取其主动脉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作血管形态学检测。结果大鼠动脉内膜球囊损伤呈现不同程度增生新生内膜平均厚度、面积沿胸主动脉到腹主动脉上段及下段逐渐增加,管腔狭窄逐渐明显;球囊委F2.0拉伤动脉内膜时胸主动脉内膜增生不全,腹主动脉上段增生良好,但内膜增生厚薄不一,腹主动脉下段内膜增生常较均匀,再狭窄典型。结论动脉内膜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程度与球囊大小、动脉直径相关,大鼠腹主动脉下段是大鼠动脉内膜再狭窄模型的理想目标血管。

  • 标签: 动脉内膜损伤 再狭窄模型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阶段性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通过观察分析65例脑卒中急性期过后转入我康复科患者的心理活动变化,总结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心理护理方法。结果三阶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结论采用三阶心理疏导护理,患者功能障碍恢复所需时间缩短,康复效果好,从而较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期 心理护理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单节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对其进行分组,实验组(n=35),对照组(n=35),对实验组实施微创手术,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然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术后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低,而对照组手术时间比实验组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节腰椎管狭窄症实施微创手术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可以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其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创手术 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术后出血量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耳鼻喉急性感染及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于笔者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耳鼻喉急性感染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患者,分别为其使用扶他林与芬太尼透皮贴剂进行治疗。为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的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不良反应率为2.5%,对照组分别为72.5%与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耳鼻喉急性感染患者使用扶他林可以有效缓解其术后疼痛,且不会带来严重不良反应,可谓是既安全又有效。

  • 标签: 耳鼻喉急性感染 术后疼痛 扶他林 芬太尼透皮贴剂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叶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肝叶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肝内胆管残留结石4例,治疗有效率达95.83%,患者治疗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情况,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肝叶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后残石率低,并发症发生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段叶切除 联合手术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在胸腰骨折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76例胸腰骨折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分别开展延续性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脊柱功能恢复效果较对照组高,下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促进胸腰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显著。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胸腰段骨折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康复方案治疗胸腰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24胸腰脊髓损伤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研究组采用中医康复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和MBI并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和MBI具有明显的差异,统计学成立(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和MBI的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脊髓损伤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方案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改善患肢神经肌肉细胞的代谢,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恢复,临床上值得进步一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康复方案 胸腰段脊髓损伤 MBI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超急性期ST呈墓碑形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本科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超急性期ST呈墓碑形抬高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并发梗死后心绞痛11例、严重心律失常9例、心源性休克8例、死亡6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ST呈墓碑形抬高梗死范围大、并发症多且严重、病死率高,超急性期AMI心电图ST呈墓碑形抬高是急性心肌梗死预后险恶的一个指标,临床应高度重视。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呈墓碑形抬高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非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特点进行分析以便和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有所鉴别。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于2014年—2016年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有50例,均为非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患者均为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有50例。对相关基线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归纳和对比各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经对比归纳后非ST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一般合并糖尿病、心绞痛病史,其冠状动脉病变呈现出弥漫的情况,可见有侧支循环建立起来;在心电图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末峰间隔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病死率方面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群体中出现非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概率偏高,大部分以往有心绞痛反复发作病史,大多病变冠脉为多支且有丰富的侧支循环,预后质量较低。

  • 标签: 非ST段抬高型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6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按照不同的年龄将她们分成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回顾性分析她们在临床上的病理特点。结果经比较,三组患者在年龄、病理分期、乳腺肿瘤分子标志物分型上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淋巴结转移数目上差异不是很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不同的年龄,35~69岁之间女性患乳腺癌的机率是比较高的,且以II期较多,因此,临床针对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需要对这些问题特别注意。

  • 标签: 不同年龄 女性乳腺癌 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多导联持续ST下移与T波倒置的原因。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09年6月因不典型胸痛在我院就诊且ECG有持续全导联ST下移与T波倒置的18患者,均无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病史,剔除瓣膜病,电解质紊乱,洋地黄药物影响及脑血管病所致的继发性ST-T变化。随访中常规观察了ECG,超声心动图(UCG),心脏X线片的变化。结果18例患者中肥厚型心肌病9例,占全组患者的50%,扩张型心肌病4例(22.2%),缩窄性心包炎1例(5.56%),糖尿病2例(11.11%),原因不明T波倒置者2例(11.11%)。在5~15年随访中,除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出现左心衰竭外,其余14例均能胜任日常工作,生活,无心肌梗死发生。结论有全导联持续ST下移与T波倒置的不典型胸痛患者,不要只想到冠心病,应该全面考虑,心肌病所占比例较高,尤其肥厚型心肌病。

  • 标签: 全导联 持续 ST段下移 T波倒置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实时引导与传统盲探法用于腰硬膜外麻醉肥胖患者的方式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腰硬膜外麻醉肥胖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传统定位盲探穿刺,观察组超声实时引导穿刺,对比2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以及穿刺深度。结果观察组平均穿刺用时(3.0±0.2)min、短于对照组,穿刺(1.1±0.2)次、少于对照组,术后腰痛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穿刺操作非常满意32例、满意8例,总满意度100%,非常满意度与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实时引导技术能很好地提升穿刺效果和患者体验,还能避免术后腰痛、保护周围组织,值得应用于肥胖患者腰硬膜外麻醉。

  • 标签: 超声实时引导 肥胖 腰段硬膜外麻醉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54例合并胸腰脊柱损伤多发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3月之间我院接诊的54例多发骨折合并胸腰脊柱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Dick组和Zplate组,其中Dick组25例,Zplate组28例。两组采取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对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手术治疗后,一时间,Dick组患者痊愈14例,有效3例,无效8例,总治疗有效率68%,Zplate组患者痊愈1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3%,两组比较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31、P=0.021),Zplate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Dick组(χ2=13.893,P=0.000)。结论54例合并胸腰脊柱损伤多发骨折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中采取前路减压ZPlate内固定的方法比Dick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胸腰段脊柱损伤 多发骨折患者 临床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先天性胸腰脊柱侧后凸的前路手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08年至2012年收治的30例患者,男18例,女12例,先天性脊柱畸形往往在2岁至8-13岁之间,因此我们选择年龄在8-13岁的患者,进行前路手术的矫正治疗。结果胸腰术前后凸平均60°,术后矫正平均16°,矫正率82%。侧凸术前平均32°,术后矫正至15°。矫正率68%。其中2例出现L1、2凸侧神经根牵拉伤,大腿内侧麻木,术后1.5周内恢复。未出现断棒、假关节形成。有3例患者在术后随访时发现后凸矫正有丢失,及时进行后路融合。结论对于先天性胸腰脊柱侧后凸畸形,前路手术的目的在于脊髓减压、纠正畸形、稳定脊柱,维持矫正。近期效果明显,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先天性 胸腰段脊柱侧后凸 前路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