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R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进行MRI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分析对比患者成像表现和最低ADC值。结果7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腺体体积显著增大,信号分布不均,中央腺体上信号呈稍高信号分布不均,ADC值0.77-146;43例前列腺癌患者中5例在中央腺体病灶上呈稍高信号,38例患者病灶上呈高信号,ADC值0.50-1.03;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ADC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可大力应用推广。

  • 标签: 前列腺癌 MR扩散加权成像 诊断 鉴别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胎儿面部结构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飞利浦iu-22三维超声容积探头,频率为4MHz~7MHz,对288例20周~28周不同胎龄胎儿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后,转换三维容积探头进行三维重建成像或动态三维成像,观察胎儿面部结构。结果288例胎儿中,能直接获得满意胎儿面部图像的有215例,直接成像率74.6%,余73例因羊水过少或胎盘、脐带、肢体及胎儿枕前位遮挡面部而三维成像失败,嘱孕妇活动后多次复查获得胎儿面部结构三维图像,288例中面部结构正常282例,发现唇裂4例,唇腭例2例,畸形率2.1%,所有三维成像均清晰,能直观识别胎儿面部结构及其比邻关系。结论三维超声成像较二维超声成像能提供更形象、更直观、更丰富、更逼真的诊断信息,是二维超声的重要补充,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 胎儿 面部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2012年13例临床拟诊早期脑梗死患者的T1WI、T2WI、FLAIRT2WI、DWI图像和ADC值。结果通过DWI诊断急性和超急性脑梗死11例,病灶在DWI图像上表现为强度不同的高信号,ADC值也相应降低。结论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早期脑梗死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检查在骶髂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确诊为骶髂关节炎的患者84例,给予所有患者CT扫描、MRI平扫,对比分析诊断结果。结果Ⅰ、Ⅱ级骶髂关节炎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采用MRI具有较高准确率,与CT检查结果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Ⅲ、Ⅳ级骶髂关节炎采用CT、MRI检查诊断准确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于骶髂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方面存在优势,为目前临床早期诊断准确率最高的成像学检测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骶髂关节炎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经胃镜活检确诊的4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行术前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观察组和给予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的对照组,均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MRI和MSCT对胃癌T分期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82.4%和7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N分期准确率比较同样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术前分期判断上MRI与MSCT差别不大,MRI在一些成像技术方面优于MSCT,但其由于对术前N分期局限性还无法取代MS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上的应用。

  • 标签: 胃癌磁共振成像(MRI)多螺旋CT(MSCT)TMN分期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肠道淋巴瘤的CT诊断率,我院从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共做4728个腹部CT,经筛选后对疑似肠道淋巴瘤患者62例,采用肠道清洁、水充盈检查法,发现12例肠道淋巴瘤患者,均经过临床病检得以证实。方法检查前一天肠道清洁,次日凌晨开始饮温水,每小时约400~800ml,4小时后开始检查,检查前半小时再饮约800ml的水,同时肌注654-2,以减缓胃肠道蠕动,使肠管充盈。CT扫描可行常规平扫或增强。结论此方法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无痛无创,图像对比清晰,显示病灶部位明确,肠管水充盈效果明显,肠管及肠腔显示清晰,周围组织干扰减少,诊断率较高等优点。

  • 标签: 肠道淋巴瘤 清洁灌肠 水充盈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与X线钼靶在乳腺肿块中的诊断差异。方法以我院有明确手术的81例乳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钼靶X线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患者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42.4±12.7)岁。分析(1)81例患者肿块性质。(2)两种检查手段对乳腺肿块的诊断符合率。结果(1)81个肿块标本中,良性肿块53个,恶性肿块28个。良性肿块中以乳腺纤维腺瘤最多,共17个。恶性肿块中以浸润性导管癌最多,共16个。(2)钼靶X线与弹性成像对乳腺肿块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与X线钼靶相比,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肿块得良恶性更为准确。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X线钼靶 乳腺肿块
  • 简介:摘要核磁共振成像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电路技术及超导体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生物磁学核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磁场与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内进动的氢核发生章动产生射频信号经计算机处理而成像的。将这种技术用于人体内部结构的成像是一种革命性的医学诊断工具,目前该技术在顽固性血精症方面的应用成为现实,极大地拓展了顽固性血精症的研究领域。由此本文就核磁共振成像对顽固性血精症的诊断价值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够在血精症研究领域使核磁共振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签: 顽固性血精症 核磁共振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强迫症是一种反复出现强迫行为或者是强迫观念等症状的一类临床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有研究表明可能与脑白质结构的相关改变有关联,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弥散张量成像(DTI)逐渐应用于强迫症的检查与治疗之中,本文就DTI在强迫症患者脑区病变成像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强迫症 弥散张量成像 FA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18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方法进行病情的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膝关节CT扫描进行病情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诊断结果,并对两组的病症有效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检出率达97.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方法是目前医学上较为成熟的病情诊断方法,其能有效对病理部位进行断层扫描和分析,从而有效提高诊断效率和诊断准确性,对膝关节损伤诊断有很好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损伤 核磁共振 诊断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三维示踪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纤维束,探讨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纤维结构以及这些纤维束的起止和走行径路。方法对30名健康成人(男女各15名,年龄19-29岁)行头颅常规磁共振及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并利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三维重建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纤维束。结果成功地显示了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纤维束的立体形态、空间走行及来源与终止。结论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可以清楚地显示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纤维束,该技术是研究大脑神经纤维束的可行方法。

  • 标签: 胼胝体膝部 胼胝体嘴部 纤维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 简介:摘要鉴别肺部肿块性病变的良恶性一直是临床影像诊断的难点。近年来,影像诊断已经发展成为集形态、功能和代谢改变为一体的综合诊断体系,其在肺部肿块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上的应用也有了较大发展。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肺部肿块性病变诊断的功能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1WI信号强度在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9例皮肤黄染新生儿行颅脑MRI检查,根据血总胆红素水平将患儿分入组Ⅰ、Ⅱ、Ⅲ、Ⅳ,测量并比较四组间双侧苍白球T1WI、T2WI信号强度、eADC(DWI)值、ADC值(DTI)及FA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左、右侧苍白球T1WI信号强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Ⅳ中双侧苍白球T1WI信号强度测量值高于其他各组(P<0.05),组Ⅲ中其测量值高于组Ⅰ、组Ⅱ(P<0.05),组Ⅰ与组Ⅱ差异不明显(P>0.05);四组间双侧苍白球T2WI信号强度、ADC值(DTI)、eADC(DWI)值及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可以应用于急性胆红素脑病患儿的诊断以及病情预后的评估,为患儿的诊断提供了准确的信息。

  • 标签: 胆红素脑病 磁共振 T1W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乳腺血氧功能成像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行乳腺检查的2300例患者采用乳腺血氧功能成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00例患者经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检测,其中9例拟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中,有8例确诊为早期乳腺癌,诊断符合率达到了88.89%,假阳性率为11.11%,假阴性率为0;结论在对乳腺癌早期的诊断中,利用乳腺血氧功能影像检查仪,通过分析血氧含量,能够方便快捷地鉴别乳腺肿瘤的类型,并且创伤小,痛苦少,无其他副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早期诊断 乳腺血氧功能成像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测量跟腱组织弹性模量的应用价值;为跟腱运动性损伤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1只,雄性,体重1.5±0.1kg,5月龄;随机均分成三组(n=7,A组中等训练强度组,B组高强度训练组,C组对照组)。结果根据ARFI成像结果对ABC三组跟腱数据定量分析经过ARFI成像可得出经过8周训练后B组的弹性模量显著降低,A组较对照组C组弹性模量略有降低。结论ARFI能够直观、清楚的反映兔跟腱组织的生物力学变化;对运动训练及运动性损伤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有实际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 跟腱组织 生物力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超声检查并进行入院手术的患者96例患者(共有126个结节),分析和比较恶性结节(51个)与良性结节(75个)的UE评分和ARFI技术值情况。结果恶性结节(51个)与良性结节(75个)各项指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效果显著,ARFI技术>1.46时诊断为恶性结节,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良性结节 鉴别诊断 甲状腺恶性结节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寰枕融合畸形的价值。方法对8例寰枕融合畸形患者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分别用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法进行三维重建成像,观察对寰枕融合的显示情况。结果8例患者均发现寰枕融合畸形,其中7例完全融合,1例不完全融合;8例均合并有颅底凹陷,1例合并颈2、3阻滞椎,2例伴有寰枢关节半脱位。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寰枕融合畸形的诊断具及相邻结构的显示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可作为此类病人的常规检查方法。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颈椎 寰枕融合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