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血细胞分析仪器三类法检测结果与手工复片结果的相关性,观察两者的联系,提高血液常规检验的质量。方法533例健康体检血液常规检测标本在三类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的同时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小细胞群与大细胞群计数无明显意义(P>0.05);中间细胞群计数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类血液细胞分析仪广泛用于健康体检的血液常规检测,在现有的复片规则下,当出现中间细胞群异常时,仪器不能完全代替手工法复片,应进行涂片染色镜检,以提高中间细胞群中病理细胞的检出率。

  • 标签: 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 中间细胞群 大细胞群 大细胞群 手工复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博骤停患者心肺复苏过程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压的变化。方法心博骤停患者86例根据复苏效果分为两组,34例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为观察组,52例患者复苏未成功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压先升高后降低,在T2时达到最高,在T5时降至最低。观察组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压持续升高,在T5时达到最高。观察组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压在T2、T3、T4、T5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博骤停患者心肺复苏过程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压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心肺复苏预后的有效监测指标。

  • 标签: 心博骤停 心肺复苏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型法检测乙肝病毒B、C基因型的方法学的应用价值,掌握不同类型感染者的基因型分布特征。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诊疗的73例乙型肝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荧光定量PCR型法进行检测,判断患者基因型。结果利用荧光定量PCR型法成功型70例(95.9%),其余3例(4.1%)未检出;70例成功型的患者中,B型45例/61.6%,C型11例/15.1%,B/C混合型14例/19.2%,B型显著高于C型、B/C混合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型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型成功率较高,且乙肝病毒以B基因型为主。

  • 标签: 荧光定量PCR分型法 乙肝病毒 基因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5TMRI常规扫描结合MRCP对肝门胆管癌的型诊断与可切除性评价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MRI常规扫描结合MRCP定性诊断为肝门胆管癌的患者32例,对MRI轴面、冠状面图像、MRCP2D及3D图像进行分析,评价肿瘤病灶的Bismuth-Corlette型及大体形态型,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采用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比较MRI常规扫描结合MRCP及术中评判对肝门胆管癌可切除性评价的情况。结果32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中,Ⅰ型、Ⅱ型、Ⅲa型、Ⅲb型和Ⅳ型分别为4、5、4、10和9例;16例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Ⅰ型、Ⅱ型、Ⅲa型、Ⅲb型和Ⅳ型分别为4、4、1、6和1例。MRI常规扫描结合MRCP评价肿瘤病灶的Bismuth-Corlette型诊断准确率达87.5%(28/32)。大体形态型浸润型、外生肿块型及管内结节乳头型分别为19、10和3例,分别有6、8和2例行根治性切除术。MRI联合MRCP对肿瘤大体形态型的诊断准确率达100%(32/32)。MRI常规扫描结合MRCP对肝门胆管癌可切除性评价与术中评价的对照结果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50,P>0.05)。结论对于肝门胆管癌,1.5TMRI常规扫描结合MRCP能作出较为准确的Bismuth-Corlette型及大体形态型诊断,为肿瘤术前可切除性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胆管癌 肝门部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可切除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自身抗体与生化指标在T1DM和T2DM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年收诊的T1DM21例及T2DM342例,均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及胰岛素自身抗体检测,观察两组检测指标间的差异。结果T1DM组4种胰岛自身抗体的单独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T2DM组(P<0.01),两组的病发年龄、BMI差异明显,生化指标上,两组的FBG、2hPG、HbA1c、TG、HDL-C上均差异明显(P<0.05),TC及LDL-C则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T1DM和T2DM在生化指标和胰岛素自身抗体指标上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2者都具有特异性,2类指标检测对糖尿病1型和2型型具有非常理想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胰岛自身抗体 生化指标 T1DM T2DM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TEI指数联合右室面积变化百数评价急性右室梗死患者的右心功能。方法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30例,于超声心动图心尖四腔观切面评估右室面积变化百数,以脉冲多普勒记录三尖瓣关闭至再次开放间期,并于胸骨旁短轴切面计算肺动脉射血时间,计算右心Tei指数。结果和无急性右室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右室心肌梗塞组右室面积变化百数明显降低(26%±3%)比(31%±5%),p<0.01;(26%±3%)比(40%±5%),p<0.01,和无急性右室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右室心肌梗塞组右心Tei指数明显升高(0.58±0.10)比(0.41±0.13),p<0.01;(0.58±0.10)比(0.28±0.04),p<0.01。结论Tei指数联合右室面积变化百数可无创、有效地评价右室心肌梗塞患者的右心室功能。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多普勒 面积变化百分数 右心室 Tei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端三部骨折采用郑氏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78例肱骨近端三部骨折患者均为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收治,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实施郑氏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手术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31%,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56%;对照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56.41%,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三部骨折采用郑氏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且并发症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 郑氏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二次诊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1月—6月纳入患者3872例为对照组,2018年7月—12月纳入患者394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传统分诊模式,观察组实施二次诊管理模式。结果观察组对医院环境、设施,就诊过程,诊疗过程隐私保护,就诊流程满意度及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危重患者筛查率,跌倒高危患者预先识别率高于对照组(P<0.05),候诊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中应用二次诊管理模式,提高了患者就诊满意度,提升了门诊护理质量。

  • 标签: 门诊 二次分诊管理 心血管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中医辨证型联合苦味叶下珠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以来收治的80例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辨证型治疗方式,治疗组给予叶下珠片联合辨证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来疗效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80.00%(32/4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生活质量与慢性肝病特异性评分等指标上均比对照组患者表现更为理想,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下珠片联合辨证型治疗方式能够取得比中药辨证型治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 标签: 中医药 苦味叶下珠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低病毒载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监测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压差在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76例,入选48例。分为A组和B组,A组为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压差P(v-a)CO2≤6;B组为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压差P(v-a)CO2>6。监测患者入院0、6、12、24小时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每小时尿量、乳酸、24小时液体总量、入住ICU的时间和院内死亡率。结果A组、B组的年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原发感染灶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液体复苏T0时,MAP及Scv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乳酸及CV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液体复苏T6、T12、T24时,MAP、CVP、血浆乳酸及Scv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每小时尿量、24小时液体总量及入住ICU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院内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a)CO2可以作为早期容量复苏后(ScvO2)≥70%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进一步容量复苏的指标。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容量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闭合复位治疗股骨头粗隆间骨折(AO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4例,接受抗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闭合复位治疗;对照组患者24例,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14/16),明显高于对照组43.75%(7/16),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闭合复位治疗方法可有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能积极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做进一步推广。

  • 标签: PFNA 股骨粗隆间骨折 固定闭合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五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新生儿静脉血与末梢血常规的结果。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病房的新生儿70例,年龄为3-5天,应用东亚1000i五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每一个新生儿进行静脉血和末梢血检测,检测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例,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静脉血检测的白细胞及分类、红细胞低于末梢血测定值,血小板高于末梢血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血测得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低于末梢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新生儿来讲末梢血采集方便,血常规与静脉血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但是能否完全取代静脉血还需要更多数据研究

  • 标签: 新生儿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在血透结束前10钟所观察的血压与患者干体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21例,每次透析时间4—4.5小时,观察血压按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方法,另外增加在血透结束前10钟观察血压。结果有17例患者显示血压波动与干体重有关系,4例患者血压变化不能发现与干体重有联系。结论医生根据患者在血透中所观察的血压趋势适当调整预脱量,使患者达到理想体重,从而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动脉二氧化碳压差(Pcv-aCO2)在重症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我院120例重症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给予液体复苏。根据液体复苏后24小时Pcv-aC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水平分为四组,比较分析四组间的实验室指标、乳酸清除率及液体入量。结果液体复苏时间T24的HR、BE、Scv02、Pa02/FiO2、Pcv-aC02、Lac与T0、T6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ScvO2小于70%、Pcv-aCO2超过6mmHg的重症浓度患者的乳酸清除率、液体入量均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Pcv-aCO2与ScvO2联合监测可作为重症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重要依据。

  • 标签: 重症脓毒症 脓毒症休克 Pcv-aCO2 ScvO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ICU儿童心肺复苏过程中持续呼气末CO2压(PETCO2)与连续有创动脉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PICU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58例行心肺复苏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心肺复苏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45例)、失败组(13例)。对比两组患儿心肺复苏时的PETCO2与有创动脉压水平及二者间相关性。结果从5~30min,成功组患儿PETCO2、有创动脉压均不断升高,30min后呈平稳状态;失败组患儿PETCO2、有创动脉压则在心肺复苏时有过短暂升高并急速降低,30min后未监测到相关数值。心肺复苏5、10、20、30min时,成功组PETCO2均比失败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20、30min时,成功组有创动脉压均比失败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不同节点PETCO2值与创动脉平均压呈正相关。结论在预测患儿心肺复苏结果上可将PETCO2、有创动脉压作为重要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PICU 儿童 心肺复苏 持续呼气末CO2分压 连续有创动脉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用于困难气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插管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70例择期接受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插管的困难气道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参照组采用芬太尼,实验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对比两组应激反应发生率及麻醉后5min、15min麻醉效果评分对比。结果(1)实验组应激反应发生率(5.71%),参照组应激反应发生率(28.57%),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用药后5min及15min麻醉效果评分与参照组相比要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困难气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插管中具有显著效果,安全性及有效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芬太尼 困难气道 纤维支气管镜 经鼻插管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老年患者(≥60岁)简单(AO型的A2、A3、B1型)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将其分为保守治疗组(n=30)和手术治疗组(n=30),分别治疗。结果治疗后,手术治疗组的腕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保守治疗组。结论对简单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血红蛋白糖尿病人在HLC-723G8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上无法显示正常结果的时候,通过去除部分血浆,调节血红蛋白压积使标本血红蛋白含量在正常范围内进行再测定的可行性。方法选取EDTA-K2抗凝全血标本20份,按血红蛋白含量≧100g/L,<100g/LA,B两组,(其中A组标本为同时抽双份EDTA-K2抗凝全血离心后备用),分别测定其HbA1c,然后A组标本加入先前分离好的自身血浆0.3ml,B组标本500G/5钟离心后,吸除0.3ml血浆,分别形成A’,B’两组稀释和浓缩的标本,再对这两组标本进行检测。结果20份经过浓缩和稀释处理过的标本前后两次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贫血严重的病人,通过一定条件的离心,去除部分血浆后在HLC-723G8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进行测定,且结果可信。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浓缩 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在达到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70%复苏目标情况下,静动脉二氧化碳压差能否进一步指导复苏进行。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诊断感染性休克患者39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21例,一组18例,两组患者人科后均行中心静脉,动脉置管,抽取动静脉血气分析,监测Scv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计算P(v-a)CO2(静动脉二氧化碳压差),行EGDT,复苏6H后再次监测ScvO2,P(v-a)CO2,对于两组中ScvO2<70%者继续进行液体复苏,而第一组中ScvO2>70%者停止液体复苏,第二组中ScvO2>70%而,P(v-a)CO2>6mmhg者继续复苏,P(v-a)CO2<6mmhg者停止复苏,直至第二组所有患者ScvO2>70%,P(v-a)CO2<6mmhg后停止复苏,复苏期间监测第6小时(T6h),第12小时(T12h)ScvO2,P(v-a)CO2,乳酸清除率。结果两组中单纯以ScvO2>70%为复苏目标组其乳酸清除率在T6h,T12h,均小于ScvO2>70%并P(v-a)CO2<6mmhg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28天死亡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ScvO2联合P(v-a)CO2在感染性休克进行液体复苏时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乳酸清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