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输尿管下段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经输尿管镜或膀胱镜检查、病理检查证实为输尿管下段息肉(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17~60岁,平均年龄32.6岁;病程1个月~4年。左侧9例,右侧3例,合并输尿管结石4例,膀胱结石2例,肾结石1例,息肉自输尿管口部分脱入膀胱4例,随输尿管喷尿节律性脱入膀胱2例)的患者超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超声对输尿管下段息肉的诊断符合率为58.3%(7/12)。误诊为输尿管癌3例,膀胱肿瘤2例,误诊率为41.7%(5/12)。其中合并输尿管结石4例,膀胱结石2例,肾结石1例。病理诊断为炎性增生性息肉9例,纤维性息肉3例。结论超声是输尿管下段息肉的首选筛查方法,对合并阴性结石、逆行造影困难、碘过敏者更具有价值。

  • 标签: 超声诊断 息肉 输尿管
  • 简介:据TheRadiologicalSocietyofNorthAmerica2007年11月19日报道,CT结肠镜检查是目前推荐的筛查结肠/直肠肿瘤的方法。美国的研究人员近期比较了CT结肠镜检查与常规光镜结肠镜检查技术在发现结肠/直肠肿瘤方面的准确性。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直肠肿瘤 筛查技术 CT 检查技术 研究人员
  • 简介:结肠镜注水进镜法(简称注水结肠镜),是指用注水代替传统结肠镜检查过程中的注气,以达到充盈肠腔、辨认肠管走行的目的。相较于结肠镜注气法,其优势在于提高结肠镜检查成功率、减轻患者腹痛、减少镇静镇痛类药物的使用、提高患者耐受性。文章就注水结肠镜的原理、方法、优势、局限性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注水法 结肠镜 回盲部到达率 腹痛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1998年3月5日主因腹痛、腹泻、便血3年入院。有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史。体检:除外右下腹部麦氏点手术切口,无病理体征。X射线钡灌肠造影:降结肠近端肠腔轻度狭窄,不能充盈,肠管形态消失,肠壁增厚,黏膜乱,

  • 标签: 根治术后 肝转移 结肠癌 阑尾切除术 急性阑尾炎 钡灌肠造影
  • 简介:观察生物治疗联合化疗对结肠癌患者体内IL-10表达的影响.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比较生物治疗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对结肠癌患者IL-10的影响,并检测结肠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IL-10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生物治疗加化疗组较单纯化疗能更好的降低结肠癌患者IL-10的表达,外周血IL-10在化疗前呈强势表达,化疗后IL-10表达减弱,甚至有向Th1类细胞因子漂移的趋势.表明化疗可降低结肠癌患者IL-10的表达,化疗加生物治疗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免疫状况,抑制肿瘤生长,有助于改善预后和康复.

  • 标签: IL-10 患者 结肠癌 生物治疗 表达 化疗前
  • 简介:据SuranaNK2017年12月6日(Nature,2017Dec6.doi:10.1038/nature25019)报道,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设计并成功地使用微生物组三角测量(microbialtriangulation)方法来梳理肠道细菌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该方法可能并不仅仅是推动微生物组和疾病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而且可能会阐明这两者之间真正的因果关系。

  • 标签: 肠道细菌 结肠炎
  • 简介:观察分析石榴皮水提物对大鼠离体结肠段运动的作用及其途径。大鼠实验前禁食24h,颈椎脱臼法处死,立即取靠近起始部的结肠段1.5cm,浸在37℃恒温台氏液内。动物因给药不同(0.1,1.0,1.5,2.0,2.5mg/mL的石榴皮水提物,乙酰胆碱(ACh),ACh与1.0mg/mL石榴皮水提物的混合液)被分成7个组。观察给药前、后10min大鼠离体结肠段收缩幅度、收缩频率的变化。1.0、1.5、2.0mg/mL的石榴皮水提物溶液对结肠段收缩频率较给药前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且呈一定的量-效正相关关系(P〈0.05);1.0、2.0mg/mL的石榴皮水提物溶液对结肠段收缩幅度较给药前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2.5mg/mL的石榴皮水提物溶液引起的结肠段收缩频率(1.30±0.03次/min)较给药前(0.86±0.01次/min)有明显的加强作用(P〈0.05),但对幅度的作用不明显(P〈0.05);1.0mg/mL石榴皮水提物与ACh的混合液引起的结肠段收缩幅度与给药前比较,抑制率为71.00%,乙酰胆碱的抑制率为-48.60%,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本实验结果提示1.0~2.0mg/mL石榴皮水提物对离体大鼠结肠段收缩的幅度、频率均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ACh及其活动通路实现的。

  • 标签: 石榴皮水提物 结肠运动 大鼠 收缩频率 收缩幅度
  • 简介: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口服和灌肠相结合的方法,以辩证分型论治,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并进行了系统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3例中,男性35例,女性28例;年龄最大者为74岁;最小的20岁,其中20-29岁12例;30-39岁10例;40-49岁21例;50-59岁13例;60岁以上7例,病程20岁以上9例;15-20年11例;10-15年14例;5-10年17例;1-5年12例,全部病例临床表

  • 标签: 相结合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男性 中药口服 灌肠治疗 分型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