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据DingL2012年1月25日[Nature,2012,481(7382):457-462]报道,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院新儿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体内造血干细胞存活和茁壮成长的环境——构成血管的内皮细胞(endothelialcell)和血管周细胞(perivascularcell)起关键作用,这是增加骨髓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一步。

  • 标签: 细胞微环境 造血干 鉴定 血管周细胞 培育 内皮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诊断超声波联合泡开放兔血脑屏障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定量研究大分子药物靶向释放脑组织确定较大动物模型。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30±0.43)妇;分为定量分析组和荧光观察组,各5只。经兔耳缘静脉匀速输人泡(0.5ml/kg)的同时两组均用诊断超声波(1.75MHz。MI1.9)经颅骨连续辐照兔脑10min。伊文思蓝(EB)示踪法对照观察靶区脑组织的通透性。结果诊断超声波联合泡能够促EB跨兔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表现为辐照靶区脑组织蓝染,靶区组织EB含量[(32.25±5.85)mg/kg]明显高于非辐照区脑组织中EB含量[(3.00±5.85)mg,kg](P〈0.001)。结论泡介导下诊断超声波能够增加兔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新西兰大白兔有可能用于促大分子药物跨血脑屏障转运的自身对照研究。

  • 标签: 血脑屏障 诊断超声波 微泡
  • 简介:为了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左心室射血能力,建立了仿真的动态左心室运动模型,通过估算左心室室壁面元做功量来分析左心室功能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正常人MRI切片作比较,利用面元的思想,计算出心动周期内做功量为0.52J,与其他方法得到的结果近似,证明了面元思想的可行性。

  • 标签: 左心室 射血能力 MRI 微面积功 响应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锁定加压钢板经皮创固定接骨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06年5月至2008年6月采用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接骨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2例,AO分型:43A型11例,43B型12例,43C型9例。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负重和骨折愈合情况,根据踝关节活动范围、疼痛及步态等指标,采用Mazur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结果32例患者随访8~23个月(平均11.2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发生。骨性愈合时间10~20周(平均13.6周),完全负重时间8~24周(平均11.7周)。根据Mazur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16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28/32)。结论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接骨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创、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近期随访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 标签: 胫骨远端骨折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接骨术 锁定加压钢板
  • 简介:目的介绍胫骨中下段骨折创手术器械的研发设计与应用。方法胫骨中下段骨折采用经皮创钢板内固定术,术中选用适合胫骨中下段解剖特点的锁定加压钢板,结合自行设计的复位固定器及钢板置入器。结果随访X线片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无畸形愈合,钢板螺钉无断裂及移位发生。结论术中利用创器械,使骨折复位简单,钢板置入容易,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更符合生物学钢板内固定术的概念。

  • 标签: 胫骨中下段骨折 微创手术器械 设计与应用
  • 简介:据LyleHoodR2016年12月4日[JBiomedNanotechnol,2016,12(10):1907-1915]报道,美国德克萨斯大学(TheUniversityofTexas)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设备———胶囊,其能够给治疗癌症及其他疾病的药物运输带来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很多药物释放系统的问题是需要采用特殊的最小剂量的药物来有效治疗疾病,但最大的限制是并不知道这种药物释放系统中能够携带多少药物才能够使得患者没有副作用。

  • 标签: 有效治疗 疾病 癌症 设备 药物释放系统 植入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创内外侧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C3型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3月~2012年12月采用创内外侧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C3型股骨远端骨折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及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110~150分钟,平均125分钟;术中出血量400~600ml,平均480ml.术后伤口无感染、皮肤坏死发生,均Ⅰ期愈合.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个月.X线显示平均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无内固定物断裂及松动事件发生.22例患者达到骨折解剖复位.患者末次随访时,2例开放性骨缺损患者关节僵硬(0~50°),其他患者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2~120°.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优9例,良11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0%.结论采用创内外侧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能较好的暴露骨折,达到骨折内固定的坚强固定,满足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创操作减少了软组织并发症,利于骨折愈合.

  • 标签: 股骨远端骨折 C3型骨折 微创 双钢板固定
  • 简介:针对视觉假体关键部件视网膜微电极阵列的结构特点和植入要求,我们设计制作了基于Parylene-C柔性直径为200μm的圆形视网膜金电极,用于视网膜表层刺激微电极,用三电极测试系统对微电极阵列进行体外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和眼内植入的柔韧性测试。结果表明,本研究采用的微电极,在降低成本、简化工艺的基础上,无论柔韧性还是电学特性均符合视网膜植入的要求,可用作动物实验的视网膜植入电极。

  • 标签: 视觉假体 视网膜微电极 电化学特性 电化学阻抗 表面形貌 柔韧性
  • 简介:目的通过在载体上进行平板培养扩增软骨细胞,并结合液态壳聚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方法比较兔软骨细胞在单层培养与载体上进行三维培养扩增软骨细胞的再分化能力。通过酶解法消化幼兔膝关节软骨后,得到种子细胞,分别进行单层和载体三维培养扩增。通过评价细胞活性,倍增时间分析培养效果。并进行体外球型培养评价软骨细胞再分化能力,进行了糖胺多糖的定量生化分析。三维培养扩增软骨细胞与壳聚糖复合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培养21天后通过组织学特种染色鉴定构建组织特性。结果载体培养的软骨细胞可以保持良好活力和再分化能力,与单层培养体系相比较,糖胺多糖的定量生化分析(30.417±1.116ugGAG/mg样本)和(45.122±1.239ugGAG/mg样本)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载体上进行三维培养扩增软骨细胞可以加强细胞再分化能力。软骨细胞与壳聚糖合成后,可以在体外形成形态稳定的组织工程软骨。

  • 标签: 软骨细胞 微载体壳聚糖 组织工程软骨
  • 简介:目的比较三种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适应证范围。方法从2009年2月~2012年2月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病人301例,采用三种方法治疗,经皮椎间盘切吸术(APLD)组(A组)97例,椎间盘镜术(MED)组(B组)103例,经皮穿刺三氧消融术(O3)组(C组)101例,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获随访,经皮椎间盘切吸术97例,优78例,良15例,差4例,优良率95.8%;椎间盘镜术103例,优86例,良12例,差5例,优良率95.1%;经皮穿刺三氧消融术101例,优86例,良10例,差5例,优良率95.0%;三组疗效于治疗后优良率无明显差异(>0.05)。结论APLD、MED和O3都是治疗LDH的较好方法,但是通过本组病例比较笔者还是认为应严格把握各自创适应症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盘摘除术 椎间盘镜 三氧
  • 简介:目的利用聚己内酯(PCL)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与普朗尼克F68(PluronicF68,F68)共混物作为载体材料与抗癌药物紫杉醇(paclitaxel,PTX)组成球控释系统,并对其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紫杉醇球,研究PCL/F68载药球及PCL载药球的体外释放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较球表面形态,考察PCL/F68载药球对小鼠肝癌H22实体瘤和腹水瘤的抗肿瘤活性并与紫杉醇注射液进行比较。结果紫杉醇的包封率约为90%。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球球形圆整,PCL球表面光滑,而PCL/F68球表面粗糙,呈现多孔状(Fig1)。体外释放实验表明紫杉醇球有明显的缓释性能。

  • 标签: 体内抗肿瘤 制备小鼠 小鼠体内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穿刺细胞学及液基薄层细胞学对甲状腺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44例;年龄33~64岁,平均年龄47.6岁。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行细穿刺活组织检查,观察细胞病理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结果78例患者均获取足够的标本,其中73例(93.6%)细胞学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即20例(25.6%)为恶性肿瘤,44例(56.4%)为良性肿瘤,9例(11.5%)为非肿瘤性病变。甲状腺细穿刺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98.1%。阳性预测值为96.3%。结论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穿刺细胞学检查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有诊断性的临床应用价值,与组织病理学检查总体诊断符合率较好。该方法为是否采取手术治疗及术式的选择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前确诊手段。

  • 标签: 超声引导 甲状腺结节 细针穿刺细胞学 液基薄层细胞学 组织病理学
  • 简介:针对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图像,从细胞切面角度提出一种细胞内部丝纤维形态与分布特征的定量分析方法。利用形态学与阈值分割法对细胞中丝纤维主干进行提取,并对提取后的丝纤维进行了数量、长度、宽度等形态特征计算,同时利用灰度共生矩阵分析丝的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所给出的定量特征提取方法能够表达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切面内丝纤维的几何特征和分布状态。并通过模拟丝纤维变化,发现能量、熵能够较好地描述丝的响应情况。

  • 标签: 气道平滑肌细胞 微丝纤维 细胞切面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形态特征 分布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内源性抗菌肽人β-防御素-3(HBD-3)联合低频超声(US)及造影剂泡(MB)的靶向破坏(UTMD)在体内抑制耐药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方法钛片与2种耐药葡萄球菌共培养24小时待生物膜形成后,放置于小鼠后背部脊柱皮下的两侧;再通过液体微量稀释法,获取HBD-3对2种耐药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48只小鼠按不同的处理条件随机分为6组:(a)0g/mLHBD-3;(b)超声处理组;(c)泡+超声处理组;(d)10MICHBD-3;(e)10MICHBD-3+超声处理组;(f)10MICHBD-3+超声+泡处理组。术后3天,处死各组小鼠取出钛片。涂板计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实验处理条件下,钛片生物膜的厚度及膜内的剩余活菌量。RealtimePCR定量分析相关成膜基因及耐药基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其它治疗组相比,体内最高浓度的HBD-3联合UTMD组的活细菌数百分比明显下降。同时,超声泡还能显著提高HBD-3抑制成膜相关基因icaAD以及耐甲氧西林基因MecA的表达并同时促进icaR的表达。结论UTMD可能有很大的潜力,提高HBD-3的抗菌活性并抑制小鼠体内的生物膜感染。

  • 标签: 超声 微泡 葡萄球菌 生物膜 Β-防御素
  • 简介:目的对比探宄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固定和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后愈合的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分为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固定组(n=45)与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n=45),术后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固定组与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8.41士13.74)min、(86.79士15.5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08.1士12.7)mL,(159.5士27.9)mL;住院时间分别为(18.14士2.57)天、(22.28士2.35)天(P<0.05);骨折愈合时间为(20.15士2.47)周、(24.02士3.31)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3/4S,26.7%(12/45)(P<0.05)。结论胫骨专家型髓内钉与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相比,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标签: 胫骨远端骨折 钢板内固定 胫骨专家型髓内钉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