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足跟痛属于中医“骨痹”范畴,由外感风寒湿邪所致。现代医学认为多由足跟骨骨质增生所致.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常常表现为早晨起床或由坐位站立时足跟部疼痛而不能立即行走,甚至越走越痛。影响生活及工作。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熏洗敷贴联合推拿治疗足跟痛病例64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足跟痛 骨痹 跟痛症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评价中医药联合外治法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中医症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60例Ⅲb-Ⅳ期NSCLC患者为研究人群,观察路径组与非路径组患者在中医症状量化评分表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临床路径组显著低于非路径组(P〈0.05);2组治疗后CD8^+CD28^+均有所提高,路径组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显著高于非路径组(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联合外治法,能有效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症状,并可通过改变免疫状态来提高抗肿瘤能力。

  • 标签: 肺癌 中医症状 CD8^+CD28^+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长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在血液透析基础上,予针灸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2组瘙痒症状改善疗效、Duo氏瘙痒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23例中,完全缓解16例(69.6%),好转2例(8.7%),无效5例(21.7%),总有效率为78.3%;对照组19例中,完全缓解1例(5.3%),无效18例(94.7%),总有效率为5.3%.2组比较,经Ridit分析,U=3.67,P=0.007,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Duo氏瘙痒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减少(P<0.05).对照组Duo氏瘙痒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Duo氏瘙痒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尿毒症 皮肤瘙痒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针灸
  • 简介: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代丁)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9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两组接受治疗。治疗组应用阿德福韦酯(代丁)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对照组应用阿福韦酯(代丁)单一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指标方面及血清纤维化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HBV—DNA阴转率与对照组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代丁)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确切。安络化纤丸能很好改善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但抗乙肝病毒方面作用不明显。

  • 标签: 阿德福韦酯(代丁) 安络化纤丸 肝硬化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联合腹部按摩对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程度、月经期外周血浆中前列腺素E2(PGE2)与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八髎穴联合腹部按摩治疗,于月经周期前1周开始治疗,直至月经周期结束。对照组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于月经来潮前2d或开始有症状时开始服用,连服3~5d或至症状缓解。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63%)明显优于对照组(78.13%),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痛经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治疗组PGF2α含量升高,PGE2含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八髎穴联合腹部按摩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与口服布洛芬胶囊比较,具有疗效确切、易于掌握、安全方便等优点。

  • 标签: 原发性痛经 电针 八髎穴 腹部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