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将置入PICC的483例肿瘤患者纳入研究,以PICC置入导管后是否出现相关性血流感染作为应变量,对影响其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变量Logistic逐步回顾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8项变量分别是:患者年龄、患者是否有基础疾病、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否合用激素、化疗周期、本次置管时穿刺的次数、留置时间、院外PICC导管维护知识。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5岁、有基础疾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置管穿刺次数≥2次、化疗周期增多、院外PICC导管自我维护知识缺乏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与患者本身因素、护士操作技能、临床用药及自我维护知识健康教育有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以上可控危险因素的预防性干预,减少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肿瘤患者 PICC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医学认为肺脏与肠腑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且二者与皮毛都有着直接与间接的联系。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肺与大肠相关理与本病的诊治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其不仅体现在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还体现在临床中对本病的治疗不离治肺、通腑二则。该理论在皮肤病的防治方面应用很广泛,并对外感热病、内伤杂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肺与大肠相表里 荨麻疹 相关性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新生儿 PICC 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实施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术的新生儿 180 例,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感染的 26 例新生儿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分析孕妇年龄、是否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孕妇产道情况,以及胎儿出生时的体质量、性别、胎龄等胎儿基本情况,能否成为诱发导管相关性感染 (CRI) 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患儿产生的并发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加快患儿的恢复。结果:诊断为 CRI 的新生儿共有 26 例, CRI 发生率为 14.4%(26/180),6.0/1000 导管日 (26/4355) ;对孕妇产道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分娩孕周的长短与 CRI 的是否发生关系密切 (P ;对胎儿基本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患儿的胎龄、出生时的体重、性别、置管时间、催患呼吸窘迫综合征均可作为诱发 CRI 的危险因素 (P

  • 标签: 新生儿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交替翻身法结合舒适护理预防儿童呼吸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68例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患儿。对照组患儿给予舒适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交替翻身法,对比两组患儿呼吸性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咽部分泌物明显多于对照组,声门下分泌物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于儿童呼吸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在舒适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交替翻身法,可以明显降低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促进口咽部分泌物的流出,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交替翻身法 舒适护理 肺炎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厥阴体质及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对9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体质调查,筛选出厥阴体质和阳明体质患者,分为厥阴体质组71例、阳明体质组22例;研究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体质与证候的相关性。结果93例患者出现较多的证候是阴虚证及气虚证,在此基础上厥阴体质组还多见风阳证,阳明体质组还多见结热证和血瘀证。对2组证候分布情况分别进行比较,厥阴体质组风阳证出现的频率较阳明体质组多(P〈0.01),阳明体质组结热证出现的频率较厥阴体质组多(P〈0.01)。2组其他证候出现的频率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风阳证与厥阴体质糖尿病患者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热证与厥阴体质患者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厥阴体质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风阳证较阳明体质患者明显偏多,体质与证候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体质辨识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病情,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厥阴体质 糖尿病 相关性 证候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肠外营养的恶性肿瘤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210例行行肠外营养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肠外营养相关指标进行调查,相关数据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肠外营养相关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为285%(6/21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肠外营养前白蛋白水平和患者体温超过38℃天数两个指标,是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结论根据危险因素和回归预测结果规范防护制度和操作程序,可最大限度地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肠外营养 相关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地高辛中毒症状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诊断为地高辛中毒的老年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80例患者中CDGX为(3.40±1.05)ng/mL,血Cr(187.5±110)umol/L,133umol/L27人;BUN(16.5±9.2)mmol/L,大于7.1mmol/L者20人;血清钾(4.3±0.95)mmol/L,大于5.5mmol/L者15例;合并应用已知并能使CDGX升高药物者18人,其中1种12例,2种3例,3种以及3种以上3例。在出现地高辛中毒症状的患者中,胃肠道反应46例,头痛16例,视力模糊18例;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32例,房颤35例,交界性逸搏心律13例。结论:地高辛中毒的原因和表现有很多种,表现为多因素性,因此在使用地高辛时,应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病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尤其是老年地高辛中毒患者,其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跟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合并用药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应及时调整用药浓度,分析并制定最佳用药方案。

  • 标签: 地高辛 血药浓度 中毒症状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的48例糖尿病患者为干预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的48例患者为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与治疗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率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人性化护理
  • 简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肾炎是指乙肝病毒直接或间接诱发的肾小球肾炎,并经血清免疫学及肾活检免疫荧光所证实,并除外肝、肾两种疾病无关同时存在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病因引起肝肾病变的一种疾病.HBV相关性肾炎至今无特效药物,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多数无效,而上述药物应用可延迟中和抗体产生,并促进HBV复制,加重病情,故应用此类药必须慎重,只有肾病病情需要,且血清HBV复制指标阴性时才宜应用,且需密切监测HBV复制指标及肝病变.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充分发挥了中医之特长,提高了治疗效果.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相信其治愈率将会明显提高.

  • 标签: 乙型肝炎 肾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