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复方三七复脉汤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本院50例高血压伴动脉粥硬化患者,时间:2020年06月-2021年06月,分组方式: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两组,参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和研究组(加以复方三七复脉汤治疗),各25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参照组(P<0.05),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LDL-C(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加以复方三七复脉汤治疗效果更好,稳定血压,降低各项血脂水平,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复方三七复脉汤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血压及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快速心律失常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方法:以双盲法将42例2022.4-2023.4期间我院急诊收治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均分为2组,干预组(n=21,胺碘酮治疗)、常规组(n=21,盐酸利多卡因治疗),比较心功能指标、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急诊采用胺碘酮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指标,值得应用。

  • 标签: 急诊 胺碘酮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快速心律失常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中对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纳入此次研究,随机将以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后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临床护理路径,将两组干预前后的心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并且使用SF-36量表对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在护理前的相关指标对比结果表明差异不明显,护理后虽然心脏相关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优;测评后的生活质量量表得分表明,观察组的各维度得分更好,表现更优。结论:在临床中对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将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起到较好的提升,进而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中作为护理经验推广。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绞痛 临床护理路径 心脏指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管壁成像技术(HR-VWI)在颅内动脉粥硬化斑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XX院40例颅内动脉粥硬化斑块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情况分为急性脑梗组(n=2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n=20),40例患者均接受HR-VWI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急性脑梗组患者斑块分布在腹侧壁、上侧壁人数分别为7例、9例多于短暂脑缺血组3例、5例,短暂脑缺血组患者斑块分布在背侧壁、下侧壁人数分别为8例、6例;急性脑梗组患者血管重构率为95.00%高于短暂脑缺血组55.00%(P<0.05)。结论:HR-VWI在颅内动脉粥硬化斑块中的诊断,能有效的将患者的斑块位置、血管重建情况显示出来,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度。

  • 标签: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管壁成像技术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文山州人民医院2016-12~2017-12接收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都给予常规的吸氧、利尿等冠心病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曲美他嗪和阿托伐他汀两药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2.59%;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74.07%;治疗后两组相比,除左心室后壁厚度两组不存在明显差异外,其余指标观察组的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治疗中,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借鉴。冠心病患者行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曲美他嗪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将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手段应用在腺体肥大患儿治疗中,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病例摘选时间确定为2021年6月-2022年6月,选取88例腺体肥大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常规与实验两组(n=44),给予单一和联合治疗两种手段。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常规组更高,且实验组IL-2、IL-6、CRP指标较常规组低,上述指标的组间比较表现出明显差异(P <0.05)。结论:将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孟鲁司特钠的联合治疗手段应用在腺体肥大儿童的实际治疗中,可通过抗炎作用对患儿症状进行改善,从而发挥出显著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孟鲁司特钠 糠酸莫米松鼻喷剂 腺样体肥大 患儿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由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随机两组均分,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体外反搏治疗方案,医务人员在确定患者的个体状况后为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内25名患者在接受护理时由医务人员给予其常规护理,实验组内25名患者在接受护理时,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其中。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心功能及血清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实验组治疗后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NT-proBN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主动脉反搏治疗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助于降低血压并减缓心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在应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疗效。而在针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优质护理方案,能够有效配合治疗工作的开展,使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得到提升,对于改善患者的疗效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体外主动脉反搏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5年 8月 ~2016年 8月来我院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硬化的 130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比较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65例,比较组患者采用单纯的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钙 氨氯地平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CI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ACI组),均经头颅CT及MRI检查确诊,并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血清APN、CRP水平,超声检查颈动脉粥硬化情况。结果ACI组治疗前血清APN及CRP水平分别为(4.36±2.54)、(8.93±2.89)mg/L,对照组分别为(8.43±3.51)、(1.12±0.52)mg/L,ACI组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治疗后血清APN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血清CRP水平显著下降,分别为(6.44±2.31)、(4.10±0.72)m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颈动脉粥硬化发生率为78.33%(47/60),颈动脉粥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1.67%(43/60),其中稳定斑块13例,不稳定斑块30例;对照组颈动脉粥硬化发生率为26.67%(16/60),颈动脉粥硬化斑块发生率为13.33%(8/60),其中稳定斑块6例,不稳定斑块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无颈动脉粥硬化斑块者血清APN及CRP水平分别为(6.89±2.37)、(5.41±1.38)mg/L,有颈动脉粥硬化斑块者分别为(3.28±1.99)、(9.42±3.70)mg/L,颈动脉粥硬化斑块的有无与血清APN水平呈负相关(r=-0.76,P〈0.05),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r=0.81,P〈0.05)。稳定斑块者血清APN及CRP水平分别为(4.32±2.14)、(6.65±2.69)ms/L,不稳定斑块者分别为(2.11±1.35)、(10.11±3.82)ms/L,颈动脉粥硬化斑块稳定程度与血清APN水平呈负相关(r=-0.69,P〈0.05),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r=0.77,P〈0.05)。结�

  • 标签: 梗塞 大脑中动脉 脂联素 C反应蛋白质 颈动脉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颈动脉粥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250例伴有颈动脉粥硬化斑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观察颈动脉粥硬化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对血脂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均明显减小,血清TG、TC、LDL水平明显降低,HDL水平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改变不太明显,且血脂水平无显著改善;观察组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为4.67%,低于对照组的19.00%(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但具有调节血脂水平的作用,而且可减少或消除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粥硬化斑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阿托伐他汀钙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索洛尔联合胺碘酮对于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干预影响。方法: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92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92例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应用比索洛尔结合胺碘酮进行治疗。基于临床疗效、心功能、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不良反应、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胺碘酮方案可以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可以有效改善心功能实现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并且用药后疾病复发率较低,值得普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炎性指标和脂类指标在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随病情进展水平及关系。方法收集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科2015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334例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SYNTAX评分分为高危组87例、中危组115例,低危组1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循环酶法检测、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分析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炎性指标与血脂指标水平变化及相关性。结果经Pearson检验,血清MCP-1、RANTES、CTRP1水平与血清Lp(a)、HCY、ox-LDL水平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新型炎性指标和脂类指标在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随病情进展水平不断升高,两者间呈显著相关性,对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危险程度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炎性指标 血脂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赵继福教授基于“痰瘀同治、活血祛瘀”法来治疗动脉粥化性疾病的中医治疗经验和用药分析。方法:整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赵继福教授治疗动脉粥硬化性疾病的400名病人的用药处方,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这400名患者的处方药物进行用药频率、性味归经、常用药对和核心处方的分析统计。结果:对400张处方药物进行分析,共使用药物273种,使用频次4700,使用最高频次的药物是红花、赤芍、丹参等,药性以温、寒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脾、心为主;药物类别以益气活血,化痰祛湿,健脾为主。结论:赵继福教授在治疗动脉粥硬化时与涤痰、活血祛瘀法进行痰瘀同治的方法,给临床上的动脉粥硬化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药 用药规律 赵继福
  • 简介:【摘要】目的:在小儿腺体肥大切除术治疗过程中采取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复合麻醉方式,研究分析此种麻醉方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躁动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一年内(即2021.05-2022.05)开展腺体肥大切除术患儿(样本数量为130例),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复合麻醉,65例)与观察组(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复合麻醉,65例),研究观察其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在诱导插管即刻(T2)、麻醉后半小时(T3)、手术结束即刻(T4)血流动力学MAP、SpO2指标水平均较高,HR指标水平、躁动率、术后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心率过快、低血压与呼吸抑制)总发生率均较低(P

  • 标签: 舒芬太尼 七氟烷 小儿腺样体肥大切除术 血流动力学 术后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采用通心络胶囊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两个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采取通心络胶囊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0%,观察组疗效胜于对照组,对照组不良反应更多,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采取通心络胶囊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效果明显,可以加强疗效,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应用在今后的治疗。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病心绞痛 通心络胶囊 倍他乐克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分析了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接受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5月-2021.5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抽签分两组,实验组接受应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n=30)。比较两组分别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长以及硝酸甘油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而治疗有效率上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时,采取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 标签: 瓜蒌薤白半夏汤 加减治疗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