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非常规页岩油气钻探活动成功的重要成果之一是通过钻探作业获得大量相关的地质、岩石物理和地球物理信息,且能利用这些信息建立精确、逼真的地下岩层模型。在引入地震反演信息后,页岩油气钻探活动取得了更大的进步,因为利用地震反演能预测页岩油气的甜点,甚至在井资料很少的情况下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作为页岩油气的甜点必须具备以下几大要素:有足够的游离气量、渗透性好、脆性好(易压裂)。若岩层超过了脆性临界值,则可通过泊松比和杨氏模量预测其可压裂性。这两个力学性质参数相结合(Rickman等,2008)可以用来指示岩石在应力作用下破裂的习性(泊松比)和保持裂缝的性能(杨氏模量)。在本文巴尼特页岩项目的研究中,我们利用了同步AVO反演来论证建立一个能描述页岩脆性/可压裂部分的厚度和复杂结构的地下地质和地质力学模型的可行性。反过来,我们还能根据该模型信息确定最佳的井筒轨迹。考虑到巴尼特页岩油气的构造要素较复杂,必须对井筒轨迹进行精确设计,使其能始终在最适宜的沉积相范围内。最合理的井位部署最终能实现按单桶压裂液平均的累计油气产量最大化。历史数据表明,生产能力是由人工诱发裂缝的范围以及地层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这些裂缝所决定的。地层的可压裂性,即其能产生裂缝以及保持裂缝张开的特性,与其脆性有着直接关系。反过来,野外实际结果表明,地层对压裂的敏感性可以通过计算泊松比和杨氏模量预测其脆性得到(Pitcher和Buller,2012)。

  • 标签: 钻探作业 地震反演 井位部署 油气区 页岩 预测
  • 简介:中约为10mi(16kin),在下倾的范围中超过3mi(5km)(图9)。三级前积的复合体(层序组)仅仅只在沿沉积走向的边上加宽[约12mi(~19km)],指示了三级(1.1m.y.)时间格架内的低位三角洲沉积。这些方面与更大范围内的高位三角洲存在明显差异(在“中部的层序”中讨论)。

  • 标签: 油气分布 地层格架 陆架区 旋回 成熟 滨海
  • 简介:哈姆森(Hamsun)远景构造是一个大型砂贯入岩复合体,它是2004年挪威海上24/9—7探井的具体钻探目标。就如事先预测的那样,这口井及后来的侧钻都证实了优质砂贯入岩储层的存在。已发现油柱高度在100m以上,且伴生有一个小型气顶。据我们所知,这是世界上第一口以砂贯入岩复合体为明确钻探目标的成功探井。

  • 标签: 复合体 型砂 构造 哈姆 威24 区块
  • 简介:采用基于地质分析的评价方法,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评价认为,得克萨斯州二叠盆地地质米德兰盆地沃尔夫坎普(Wolfcamp)页岩中的石油技术可采资源量均值为20048桶,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均值为16万亿立方英尺。

  • 标签: 得克萨斯州 盆地地质 石油技术 资源评价 页岩 美国地质调查局
  • 简介:低渗透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受应力敏感性的影响,其天然气物性随着压力发生变化。但传统的流动物质平衡法在计算动态储量建立模型时,认为天然气物性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实际生产情况不符,势必会造成计算过程中产生误差。针对这个问题,在流动物质平衡法的基础上,考虑了天然气生产过程中压力变化对天然气黏度和压缩系数的影响,推导出改进后的流动物质平衡法计算公式。给出新方法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并在靖边气田S进行应用。其计算结果表明:流动物质平衡法较修正后的新方法计算的动储量结果偏小,平均误差为12.84%,最大16.15%。新方法减小了流动物质平衡法的计算误差,提高了该方法计算的准确性,且计算简便,在低渗透气藏具有实用性。

  • 标签: 靖边气田 物性变化 流动物质平衡法 动态储量
  • 简介:西加拿大沉积盆地(WCSB)西部边缘附近前陆地区内的二叠和三叠系裂缝型碎屑岩一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天然气存在同位素倒转现象(甲烷δ^13C〉乙烷δ^13C〉丙烷的δ^13C)。甲烷δ^13C值(-42-24%_00),天然气干燥程度和有机质成熟度(R_o〉2.2)都表明此处的天然气为成熟天然气,并且从东南向西北天然气的成熟度随着储层年代而逐渐增加。乙烷δ^13C值的范围在-44-25之间,而且在我们气田东北部同位素正常天然气中乙烷δ^13C值偏高。为了解释西加拿大盆地前陆地天然气发生同位素倒转的原因,我们使用了封闭系统页岩的概念,即同时对干酪根、石油和天然气加热,产生的天然气乙烷δ^13C较轻而甲烷的δ^13C重。在拉拉米造山运动引起的变形和逆冲断裂作用的期间,这些天然气从页岩中释放,并在脆性碎屑岩一碳酸盐岩裂缝型褶皱中聚集,形成一些极丰富的天然气藏。这些天然气实际上属于成熟页岩气。局部地区较高的H_2和CO_2丰度可能是富合硬石膏夹层和底层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的结果,形成的H_2和CO_2在构造运动过程中混合进了释放的页岩气中。未发现TSR会引起天然气的同位素倒转的证据。乙烷δ^13C的变化可能是不同地区在热史、天然气从页岩中释放的时间以及断层和褶皱发育时间上的差别引起的。研究油田东北部和下伏泥盆系碳酸盐岩中的乙烷δ^13C值偏高(导致同位素正常天然气)可能反映了其属于一个比较开放的页岩系统,该系统中早期形成的天然气已经散失。我们认为,同位素倒转局限于封闭体系的成熟作用中,而且发生同位素倒转的程度很可能与页岩中残留气体的相对量有关。

  • 标签: 天然气同位素 西加拿大沉积盆地 裂缝型储层 倒转现象 页岩气 成熟度
  • 简介:层拉平方法是近年来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物探新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古地貌恢复方法。在陆相湖盆中进行古地貌恢复时,本文分析认为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首次提出只有在具有斜交前积结构的地区,该方法才能有最好的应用效果。本文利用该方法在东营凹陷东营三角洲发育成功进行了古地貌恢复,较好的解决了该区沉积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矛盾问题,为准确分析该区沉积相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层拉平 古地貌恢复 三角洲 沉积体制 东营凹陷
  • 简介:结合地震、测井和钻井等资料建立火成岩发育碳酸盐岩地震地质模型,基于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方法,应用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流程获得叠偏剖面,分析不同形态、不同沉积相和不同储层组合的生物灰岩地震响应特征,如振幅、频率、相位等,为火成岩发育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资料解释和储层预测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火成岩发育区 碳酸盐岩储层 正演模拟 地震响应特征
  • 简介:二室在“八·五”期间,围绕寻找四川油气勘探的后备层,设置了23个课题进行研究。迄今,大部分课题已提交了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在认识上、方法上取得五大主要方面的重要或突破性进展,而且紧密结合生产需要,提出了16个主要勘探目标和46口井位部署建议。本文试图一方面通过综述这些进展以向领导和同行们介绍与推荐这些成果,另方面,欲在他们所提勘探建议的基础上,对勘探目标作进一步比较、分析和排队探讨,以期对四川油气勘探的后备层问题的解决。

  • 标签: 四川盆地 油气勘探 后备储量 研究
  • 简介:在俄罗斯特定条件下,利用使我们能够吸引财力和工艺基础实力雄厚的最大国际石油公司参加开发地下资源的产量分成协议机制的可能性,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评价自由经济在建立大型地区性动力综合体中的作用。这首先与萨哈林州有关。

  • 标签: 可能性 综合体 经济区 油气开采 在建 自由
  • 简介:为了给始新2组的储层建立一个地质模型,本文综合使用了层序地层学原理和3-D地质统计模拟。这套储层位于中东分隔中立沃夫拉(Wafra)大油田,是几套碳酸盐岩产层中的一个,已累积产油超过330百万桶。始新2组的时代属于古新世,由一系列相互叠置的缓坡相白云岩储层单元组成。这套储层在总体上是一套海退层序,包括有4个高频层序,分别显示了由海进到高位体系域的变化。对始新2组的模拟涉及3个重要步骤:(1)在岩心岩相与测井响应之间建立对应关系,以便预测非取心井的岩相;(2)利用所预测的岩相曲线构建层序地层格架;(3)采用地质统计方法将岩相、层序地层格架及空间对比加以综合。研究中创建了多个地质模型或获得了多种结果。在30个具有相等概率的可能模型中,每一个模型的岩相、孔隙度及含水饱和度都有所不同。为了筛选出可用于油藏模拟的单一模型,对这些模型进行了视觉、统计学及石油体积方面的评价。由此得出的单一模型实现了累计石油高产区与粒状灰岩预测发育(即大量油气聚集)之间的良好对应性。有关的3-D地质统计模型也解释了该油田的压力下降和水侵问题。

  • 标签: 地质统计方法 层序地层学 储层建模 大油田 科威特 层序地层格架
  • 简介:12000-2005年发现的31个大油气田的大地构造背景:对今后发现的启示全世界的油气储量大约有55%是由921个大油气田提供的。在这921个大油气田中,有31个(7个大油田和24个大气田)是在2000~2005年期间发现的,而其余890个大油气田则发现于1868~2000年。从大油气田数量、规模和油气田比例看,2000~2005年的发现都符合1965年以来的长期下降趋势。这31个大油气田的大地构造背景类型也符合我们早先对1868~2000年期间所发现大油气田的研究结果。

  • 标签: 油气勘探 AAPG 创新思维 论文摘要 大地构造背景 大油气田
  • 简介: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及七东区克下组油藏为例,将恒速压汞技术应用于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中,可得到孔隙与喉道的大小及其分布频率等参数,并可具其分析孔隙大小、孔隙体积、喉道大小及孔喉比等参数对微观孔隙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和七东区克下组砾岩储层孔隙半径分布频率随渗透率的变化不明显,与喉道半径分布特征有明显的区别,说明控制储层岩样内流体渗流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喉道,而不是孔隙。

  • 标签: 微观孔隙结构 恒速压汞 喉道 克拉玛依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