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为有效揭示史前和历史时代早期出土玉器的加工痕迹,了解古代机械加工的起源和演变过程,选择西周佣国墓地出土的一枚穿孔绿松石珠,在带有景深扩展技术和三维图像重建功能VHX-500K型数码显微镜下进行痕分析。发现其表面的打磨痕迹和孔壁上钻孔形成的多圈平行螺旋纹皆十分清晰。结合现代绿松石打磨的模拟实验和前人的工作,认为该枚绿松石珠表面打磨的工具应为一种机械转动磨盘,其具备粗磨和细磨两个功能。有关磨料的颗粒甚粗,其尺寸远大于现代细磨盘的磨料颗粒度。至于珠上的穿孔为对钻贯通,推测为空心管钻配合解玉砂高速旋转而成。这是国内首次将数码显微镜的景深扩展和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痕分析,其研究成果可为古玉的科学鉴定,从加工工艺角度提供重要的信息。

  • 标签: 数码显微镜 玉器 绿松石 微痕分析 三维图像重建 景深扩展
  • 简介:博物馆志愿者是博物馆社会性和公益性的重要标志。目前国内对于博物馆志愿者所作的学术研究多从博物馆学的角度出发,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具体的博物馆的志愿者团队的管理,侧重于对博物馆志愿者具体工作实践的介绍。但由于缺乏“形而上”的思考和“其他学科方法”(包括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的分析,加之对这些“实践经验”又较少“质疑的思考”,中国各博物馆的志愿者从章程、管理办法到工作内容多模仿甚至复制,具体实践高度近似。这些“相似”决定了不同地区博物馆所遇到的问题和矛厂直“阶段性”地再现,不利于博物馆志愿者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考察博物馆志愿者的现状出发,分析博物馆志愿者的理念和实践,探讨中国博物馆志愿者的前景和方向。

  • 标签: 志愿者 管理 权利和义务 公民社会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痕分析在我国的应用,以及笔者对参加石器痕分析培训一研讨班进行模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未来应用等问题提出一些想法与认识。

  • 标签: 微痕分析 低倍法 黑曜岩 旧石器考古学
  • 简介:用探针型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技术测定元-明年代的香港青釉瓷、元-明年代的广东青釉瓷、宋-元年代的福建青釉瓷样品的化学组成,用胎式、釉式和主成分分区的方法,研究了香港样品主要来源于广东青瓷窑场的制品,部分来源于福建青釉瓷产品。它们同属于南方青釉瓷系列,但是其胎质成分与浙江龙泉的正宗青釉瓷不同。然而,釉式的组成分布显示,香港、广东青瓷釉与龙泉青瓷釉的化学成分有部分的重叠,表明前两处的仿龙泉青瓷釉在外观上与正宗的产品有相似的质素。

  • 标签: 微探针型X荧光光谱技术 香港青釉瓷残片 化学组成 源区判别
  • 简介:本文运用调查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对国内省级文化系统博物馆信公众平台的运营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博物馆信公众平台存在以下问题:固定栏目类别设置不科学,编排混乱,操作界面拥挤,日常消息推送频率低、数量少、表现形式单一,平台运营缺乏联动效应,配套服务人性化不足等,其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应用技术、运行机制、传播内容、服务意识等各方面要素的共同提升。

  • 标签: 微信公众平台 公共文化服务 省级文化系统博物馆